濮阳兴不禁是踌躇未决,万彧提议立孙皓为帝,显然是有私心的,濮阳兴自然也不可能大公无私,他和孙皓关系疏远,自然想立一个与自己关系密切一点的皇帝,可是濮阳兴在脑海之中搜遍了与自己相熟的皇子,竟无一个合适的人选,最后他只能是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道:“此事还需禀明太后,方可定夺。”
孙休死后,皇后朱氏被拥立为太后,众臣议定之后,遂派出几个代表,入奏朱太后。
朱太后一个妇道人家,如何懂得军国大事,虽然眼看着儿子的皇帝宝座落空了,她心痛不已,但现在朝廷重臣们商量出来的结果,她也不敢悖逆,只得道:“哀家不过是一个寡妇人家,安知社稷之事?卿等可自行斟酌,一切当以社稷为重。”
于是濮阳兴、张布、万彧出,乃立乌程侯孙皓为帝。
对于乌程侯孙皓而言,幸福来得太过突然了。
孙皓今年二十三岁,正是风华正茂之时,如果按正常的情况,他这一辈子也只能是当一个快乐无忧的君侯,根本无缘染指帝王宝座。但叔父孙休英年早逝,他的几个堂弟年幼不堪大任,吴国内忧外患,非长君不可立,这才把孙皓推到了风尖浪口。
都说时势造英雄,孙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九五之尊,但恐怕濮阳兴和张布,甚至是力主孙皓登基的万彧始料未及的,正是他们这个时候的一念之错,将吴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连他们自身,都死无葬身之地。
孙皓离开封地的时候,心情愉悦地无以加复,曾经西湖边上的一个名叫景养的异人给孙皓看相,称其将来必定会大富大贵,孙皓当时也就是听听而已,没想到竟然真的是一语成畿,梦想成真。
当初孙皓的父亲孙和被废太子,一家都被牵连,孙和与正妃张氏都被赐死,只有母亲何氏忍辱偷生,将孙皓兄弟几个抚养长大。孙皓打小就过着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生活,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一言不慎,就可能会遭来杀身之祸,他只能是谨小慎微,在卑微和屈辱下生存着,外表看起来孙皓温敦儒雅,风度翩翩,但孙皓的内心深处,却是极度扭曲的,多年压抑在心底的仇恨和屈辱,已经让他的人格早已分裂。或许连孙皓也没有意识到,他的这种精神状况,将为吴国带来怎样的一场噩梦。
此刻的孙皓显然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并不知道手握生杀大权的那种快感,他沉醉在对皇位的憧憬,向着武昌城,向着他连做梦都不敢想的皇位宝座急驰而去。
等待孙皓的,等待吴国的,(未完待续。)
第334章 马家老爷子
距离冀城以北的三十里外的地方,有一座坞堡,外墙皆以石砌而成,四周挖有深壕,远观巍然矗立,雄浑厚重。
雍凉一带的边民苦于羌胡之患,常筑有坞堡以御夷患,这些坞堡皆以砖石所砌,坚固异常,小者如庭院,可供一两户人家避难,大者如村落,藏个数千人问题不大。
而大一点的坞堡大多数是由当地的士家豪强所建,内储粮草,豢养私兵部曲,而四周所住之民也多是士家附庸的佃户,平时在坞堡周围的田地上耕作,一旦有夷人来犯,便立刻进入坞堡避难,坞堡便是一个有效的避风港。
而陇右地区最大的坞堡,当然非马家坞堡莫属,俨然是一座小城规模。羌人作乱,垂涎堡内的粮食,几次曾围攻马家坞堡,均是铩羽而归。
陇右的马家是扶风马家的一个支脉,大约六世之前移居陇右。说起扶风马家,可谓是天下威名赫赫,扶风马家起源于战国时赵国的赵奢,赵奢称被封为马服君,其后人以马为姓,是为马姓由来。
汉武帝时,赵奢的后人马通迁居扶风茂陵成欢里,从此在扶风扎下根来,并成为关陇大姓之一,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扶风马家人才辈出,其先祖之人,累官二千石,其中最赫赫有名的是伏波将军马援和其女明德皇后,自马援之后,扶风马家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俨然已成为关陇最大豪族之一。
在后汉三国时代,扶风马家更是涌现出无数的文臣名将。有一代大儒郑玄卢植的老师经学大师马融、有雄居西凉的一方诸侯马腾、有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奇巧之人的马钧。当然。最声名显赫的还是蜀汉骠骑将军马超。
刘胤特意地查过了家谱,现在马家的当家人是马景马老太爷,是和马超平辈的人物,按辈分来说,应该是刘胤的舅公了。当然刘胤也没有什么攀亲戚的意思,这种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亲戚,自然疏远的很,更何况在利益的面前。就算是亲兄弟也也是要掂量掂量的。
刘胤此番去马家坞堡,也并没有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想说服马家这位老爷子的意思,刘胤此去,就是欲投石问路,想看看包括马家在内的陇右士家的真实想法,在当下这个敏感阶段,就算是不能争取他们成为自己阵营的一员,但至少也必须保证他们不会成为自己的敌人,一个稳定的陇右,是刘胤急需要的。
此次去马家。刘胤也只带了几十名的亲兵护卫,阿坚留在了段谷。所以此行刘胤特意地带了魏雪舞,同时还带了主薄陈寿和参军何攀。
当刘胤一行快马加鞭地赶往马家坞堡之时,马家坞堡之内,却是宾客云集,人声鼎沸。
来访的宾客是以李、杨、梁三大士家的家主为首,包括了陇右地区的各中小的士家,济济一堂,都前来拜会马景马老爷子,用不约而同显然很假,这些人肯定是约好了,一起前来的,就是想听听马老爷子的意见。
在宽敞的大堂之内,侍女们往来穿梭,将茶点端到几案之上,以供客人们享用。不过宾客们此时看来来都有点心忧如焚的样子,自然无人有心思四平八稳地坐在那儿喝茶吃点。
“方管家,马老爷子何时才能出来?”宾客之中有一人沉不住气,向马府的大管家询问道。
方大管家悠然地道:“齐员外稍安勿躁,我家老爷很快就会出来的。”
就在此时,屏风后传来一阵脚步之声,众人视之,出来之人正是白眉皓首的一位老者,马家老爷子年逾古稀,早就不问世事了,也很少出面,陇右士家中的年轻一辈,很多人都不认识马老爷子,不过对于李、杨、梁三大士家的家主,还是和马老爷子有一定的交情。
李家家主、扬家家主、梁家家主一齐拱手施礼,道:“参见马老爷子。”底下诸士家的代表人物虽然不识得马家老爷子,但此刻三大家主齐声而拜,那不是马老爷子还有何人,也是赶紧地纷纷而拜。
马老爷子虽然白发皓首,但却是红光满面,精神矍烁,很随意地摆摆手,示意众人免礼,含笑道:“老朽已不问世事多年,诸公今日前来,却不知是所为何事?”
李家家主显然是此行的代表之一,当即拱手道:“方今陇右大局剧变,诸家皆是惴惴不安,今日前来,就是想请马老爷子给大家拿个主意,该何去何从?”
马老爷淡然地一笑道:“承蒙诸位看得起老朽,只是老朽年事已高,不理庶务多时,恐怕还真的没什么好主意给大家出。”
杨家家主道:“马老爷子过谦了,谁人不知这陇右地面上,马老爷子您名德重望,德隆望尊,此非常时期,还请马老爷子不要推托,救诸家于水火才是。”
蜀汉军队强势入据陇右,原来隶属于曹魏的各级官府是纷纷投降,整个陇右的形势变化之快,远远地出乎各大士家的意料,顷刻的光景,整个陇右天就全变了。蜀汉镇北大将军刘胤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政,招募军队,显然对陇右各大势力的影响是深刻深远的,此刻的陇右士家,已经站到了十字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