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进宝命人去传话,谢宝扇又对贤太妃等人说道,“既是如此,我们也过去,省得让人家久等。”
众人称是,谢宝扇便带着贤太妃一众女眷前往昭阳殿。
彼时端王妃先一步到昭阳殿,她听闻皇太后驾到,带着儿媳妇和女儿迎了出去,一番见礼,谢宝扇和端王妃相携进到殿里。
晚宴还未开始,女眷们随意坐着闲聊,谢宝扇问端王妃,“哀家听闻,三公子又回苏州去了?”
端王妃无奈的摇头,说道,“不怕太后笑话,这孩子向来有主意,连王爷也不大管得住他,前几日就往苏州去了,我叫他过完中秋再走,他也等不及,算着日子,这两日就该到苏州了。”
三公子行事乖张,放在一般人家,说不得就要被人编排不敬嫡母,不过端王妃性情和善,并不与他见怪,走前,三公主还到念慈庵向谢宝瓶道别。
谢宝扇笑了笑,说道,“三公子心中有抱负。”
端王妃笑道,“太后谬赞,我们做长辈的只希望他平安顺遂,其余的都不强求。”
年初,摄政王邀请各地大儒进京时,三公子陪同素信山人一同进京,后又留下来参加科考,他本就学富五车,第一回下场,就考取了二甲第六名的好成绩,要是肯留在京中,有端王府做依仗,定然能有一个不错的前程,偏偏他不愿留在京城,端王除了骂他几句孽障,也无可奈何。
谢宝扇想到亲妹妹谢宝瓶,她和三公子有婚约,日后若是成亲,也不知三公子肯不肯为了她留在京城定居。
坐了半日,陆续又有宗室的人来到昭阳殿,不大一会儿,女眷们来得差不多,独有摄政王妃徐绮儿仍没有到场,眼见日头快要栽西,李恪和李善就要带着宗室的亲王和皇亲们过来,谢宝扇叫来银环,低声对她说道,“往前头去问问,摄政王妃怎么还没过来。”
银环正要打发人去问话,只听外间传来小太监的禀报,“摄政王妃到。”
说曹操曹操就到,小太监的话音刚落,就见徐绮儿进到殿里,摄政王在朝廷位高权重,那些比徐绮儿辈份低的女眷纷纷与她见礼。
徐绮儿身穿一身正装,脸上略施粉黛,依旧是那副弱不禁风的模样儿,她扶着侍女的手臂走到谢宝扇的面前,行礼问安,谢宝扇笑道,“都是自家人,王妃不必拘礼。”
她二人久不见面,中间夹着一个怀王,又因身份转换,始终有些不尴不尬,彼此之间打过一声招呼,自有宫女引着徐绮儿落坐。
徐绮儿前脚刚坐,后脚又有太监传唱,“皇上驾到,摄政王驾到。”
殿内除了谢宝扇这个皇太后,所有人起身相迎,说话时,摄政王带着李恪进殿,后面跟着端王,并宗室里的年轻一辈,约莫有七八人。
今日是家宴,男女并未分开,小皇帝和皇太后同席坐在主位,摄政王和王妃一席,端王和端王妃一席,世子和世子妃一席,余下兄弟同席,或是姊妹同席,不大一会儿,就将昭阳殿坐得满满当当。
第135章晚宴开始之前,理应有……
中秋夜宴开始之前,理应有人祝词,只因小皇帝尚且年幼,便由谢宝扇这个皇太后代替,她举起酒杯,对席下的皇室宗亲们说道,“皇帝登记已有数月,借着这次家宴,哀家和皇上请各位进宫叙旧,只愿我大邺朝国运昌隆,千秋万代。”
坐席上不分男女老少,举杯同饮,就连李恪也陪着喝了一盅果酒,谢宝扇满饮三杯酒,坐在下面的李善看在眼里,只见她眼波流转,脸颊上带着一片红霞,似是有些不胜酒力之感。
这时,有太妃向谢宝扇敬酒,谢宝扇爽快的又饮下一杯,李善皱起眉头,他叫来服侍的小太监,说道,“准备醒酒汤给太后送去。”
坐在他身旁的徐绮儿自然听到这句话,她眼角微微垂下,竭力藏住心事,耳边还在回响李善的声音,“夜里天凉,除了准备醒酒汤,叫她们把太后的披风取来,省得着了冷风。”
他细心嘱咐,任是谁也想不到权倾朝野的摄政王会有如此细致的一面,可惜他所有的温柔,都和她这个结发妻子无关。
徐绮儿看了谢宝扇一眼,她正在侧耳倾听小皇帝说话,许是说到有趣的地方,谢宝扇脸上带着柔和的笑容,徐绮儿看到这一幕,只觉得异常刺目。
这一切原本该是她的,徐绮儿慢慢闭上眼睛,怀王谋划多年,就因为谢宝扇,这偌大的江山被他拱手让人,如果没有谢宝扇,坐在皇位上的人会是怀王,而她,则是大邺朝的一国之后。
徐绮儿端起杯酒,一饮而尽,只因喝得太急,刚刚入喉,就呛得她咳嗽不止,坐在邻席的端王妃关心的说道,“王妃身子柔弱,还是少饮两杯吧。”
徐绮儿用帕子擦着嘴角,说道,“多谢皇嫂关怀。”
李善听到徐绮儿和端王妃的对话,叫宫女撤下席上的酒,重新换上一壶热茶,徐绮儿咽下嘴里的苦涩,柔声对李善说道,“请恕妾身失礼。”
端王李清笑道,“九弟和弟妹夫妻和睦,怀王府至今只有一位正妃,放眼整个宗室,再无第二人。”
今日是家宴,少去了许多繁文缛节,端王便直接以兄长自居,李善说道,“王妃治家有方,怀王府有她一位女主人就足矣。”
他敬重徐绮儿这个正妃,只是他心有所属,即便有再多女人,也不是他喜欢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