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五代十国风云录十国篇喜马拉雅罗兵 > 附录三 云之南五代南诏大理国的沧桑变迁(第1页)

附录三 云之南五代南诏大理国的沧桑变迁(第1页)

大家都知道中国共有33个省级行政单位,而这些省区市的名称来历各有不同。有以历史上行政区划名衍化而来,此类最多,比如安徽是以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合称;广东广西是以宋朝的广南东路和西路转化而来;也有以河流湖泊山脉为名的,此类名称有好几对,如山东山西以太行山为分界,湖南湖北以洞庭湖为分界,河南河北以黄河为分界。

还有一类省名的由来比较特殊,比如云南。云南省名的得来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传说,相传汉武帝刘彻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片彩云出现在弥渡(今云南弥渡)上空。汉武帝醒来后,感觉这是个好兆头,便于元封二年(公元109年)在云南驿(今云南祥云县)设置云南县。蜀汉建光三年(公元225年),汉相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在此地设置云南郡。元世祖忽必烈时,置云南行省,这也是云南省名的由来。

云南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70万年以前,早期人类就在云南境内的元谋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元谋人,也是公认中国现今发现最早的人类。楚威王熊商曾经派将军庄蹻率兵来到滇池,发现这里“肥饶数千里”,准备“以兵威定属楚”,后来秦国坐大,攻下楚国的巴郡、黔中,割断了庄蹻和楚国的联系。庄蹻干脆在这里建国,“变服,从其俗,以为长。”

从庄蹻称滇王始,到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元朝灭大理国止,在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云南曾经建立过两个规模比较大的割据政权,而且这两个政权是相连的,先是南诏国,后是大理国,时间跨度大致从唐朝初到宋朝末年,绵延五百年。

南诏是秦汉时期哀牢人的后裔,乌蛮部的一支,也称做“鹤拓”、“龙尾”、“苴咩”、“阳剑”。当地语言称王为诏,当时比较强大的有六部:蒙秀诏、赵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因为蒙舍诏地处最南方,所以也称作南诏。

南诏的始祖叫蒙舍龙,蒙舍龙之后的南诏王叫龙独罗,唐永徽四年(公元853年),龙独罗遣使入长安,来拜唐朝的码头。唐高宗李治见有人拜倒在自己的脚下,自然高兴,封龙独罗为巍州(今云南巍山附近)刺史,隶属姚州都督府,这标志着南诏和唐朝建立了正式的臣属关系,成了李家的小弟。

龙独罗下传子逻盛炎,逻盛炎传炎阁,炎阁传弟盛罗皮,盛罗皮传皮罗阁。皮罗阁是南诏史上有着非同寻常意义的一位王,他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时大败河蛮,得到了大和城(今云南大理附近),并把盛逻门的养子阁罗凤安置在了大和城。皮逻阁势力渐强,唐玄宗李隆基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

皮逻阁野心勃勃,先出重金塞饱了唐剑南西川节度大使王昱,请他上书玄虚玄宗李隆基,请并六诏为一。因为此时其他五诏势力微弱,合并六诏能使唐朝缓解来自吐蕃的军事压力,李隆基下诏并六诏,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厚加赐赠。皮逻阁北上攻吐蕃,大获全胜,皮逻阁遂成南诏一代雄主,心得意满之余,迁都大和城,安安稳稳做起了云南王。

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皮逻阁死后,阁逻凤继立。阁逻凤也不是个善茬,云南太守张虔陀看上了阁逻凤的老婆,想和她私通。阁逻凤哪里肯戴这绿帽子,当然不从。张虔陀实在有些无耻,一边臭骂阁逻凤,一边上表言阁逻凤欲反。阁逻凤气的火冒三丈,当即扯旗造反,攻杀张虔陀,平姚州境内三十二小夷州。唐朝闻报大怒,派剑南西川节度使鲜于仲通出兵来教训阁逻凤。

阁逻凤倒有些害怕,表示愿意向朝廷谢罪,不过条件是把姚州给他。并且威胁鲜于仲通:“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不然爷就投靠吐蕃,到时可没地方买后悔药吃。”鲜于仲通气的不行,发兵来讨,结果不是阁逻凤的对手,被打的大败。阁逻凤说话算数,真的投靠了吐蕃,和吐蕃墀德祖赞称兄道弟,吐蕃封阁逻凤为“东帝”。

后唐朝饭桶宰相杨国忠立功心切,发天下雄兵十万,以侍御史李宓为帅,去告诉阁逻凤做人不要太狂妄。杨国忠看中的人不是饭桶也会变成饭桶,李宓率军南下,在大和城被南诏军又是一场大败,死伤八万。正逢此时安禄山在范阳作乱,胡骑直下,唐朝统治几近崩溃。阁逻凤的机会又来了,率南诏军北上攻取了巂州(今四川西昌),并接连攻灭了周边诸部,基本统一了西南地区。阁逻凤取巂州后,将被俘的西泸县令郑回带回南诏,请他做诸王子的老师,教授汉学。

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阁逻凤病死,孙异牟寻立。异牟寻“有智数,善抚众,略知书”,异牟寻觉得自己了不得,便想开疆扩土,对唐朝动手动脚。唐德宗李适气愤不过,发禁军、幽州兵、山南兵联合攻南诏。这回唐军长本事了,大败南诏,斩杀南诏军六千多,被俘的,掉下悬崖的数万。

异牟寻知道唐朝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只好再次投靠吐蕃,被封日东王,迁都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吐蕃“责赋重数,悉夺其险立营候”,异牟寻实在吃不消。郑回便劝道:“天朝物尽四海,不以小利为意。不如改归唐朝,少了一个敌人就是多了一个朋友,请王思之。”异牟寻觉得有理,便在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和吐蕃绝裂,复向唐朝称臣。唐德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北方的事情就够他头疼了,既然异牟寻知错就改,还有何言?唐朝封异牟寻为南诏王,赐“贞元册南诏印”,异牟寻从此安心做唐朝臣子。

南诏国在此时达到了极盛,在文物制度上南诏全盘学习唐朝,引进了先进的制度,对南诏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南诏制度虽然名称上和唐朝不甚相同,但功能相似。南诏王自称元,也是就朕的意思。以坦绰、布燮、久赞为清平官,相当于宰相。以幕爽(兵部)主兵权,琮爽(户部)主户籍,慈爽(礼部)主礼仪,罚爽(刑部)主刑罚,爽在南诏语中就是省的意思,相当于唐朝的中书、门下省。在户口管理上,南诏也有自己的特色,每百家置一总佐,每千家置一治人官,每万家置一都督。南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进行全面改革,国势遂强。

寻阁劝在位只有两年,在位期间,寻阁劝自称南诏膘信,也就是南诏王,除此外,再无亮点。劝龙晟、劝利晟、劝丰祜三兄弟接连主政南诏,劝龙晟和劝利晟均在位七位,寿命不永,倒是劝丰祜做了三十六年的南诏膘信。劝丰祜“趫敢,善用其下,慕中国。”此时唐朝的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苛扣军辎,边防建设几同虚设,唐军将士无衣无食,只好跑到南诏讨要衣食,劝丰祜极尽东道之谊,并通过这些饥卒了解了西川虚实,这回劝丰祜终于有机会“慕”中国了。

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底,劝丰祜的恩公弄栋节度王嵯巅大发部众,并以唐降卒为向异,北上袭西川。连破数州,一路发飙,竟然攻入了成都外城,这在南诏史上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大长了南诏的志气。唐朝发兵来救成都,嵯巅虽然知道唐朝号令不出关东,但瘦死骆驼比马大,真是和唐朝玩命,未必就是对手,见好就收吧。

嵯巅也会收买人心,在成都外城十多天,“慰抚蜀人,市肆立堵”,不过临辙军的时候,嵯巅下令大掠市中,俘虏士民百工数万而归。到了大渡河边界,嵯巅大发善心,允许蜀人哭别故乡,蜀人多不愿做异乡孤零鬼,怮哭不休,赴水死者数千。因俘虏的蜀人有许多织匠,他们织出来的锦质量不逊于号称天下第一锦的蜀锦,南诏经常做买卖,国库丰实。

南诏国从龙独罗算起,共有十三个王,劝丰祜后面还有三个。分别是世隆、隆舜、舜化贞。而在十三个南诏膘信中,名头最响的无疑是第十一代王世隆,也就是唐末屡侵剑南的南诏膘信酋龙。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劝丰祜病死,子酋龙嗣立。酋龙和十国时南汉高祖刘岩非常相似,能力一流,但生性奢大,喜欢出风头。酋龙即位后,就给了唐朝一个下马威。劝丰祜死时,唐朝没有来吊唁,不久唐宣宗李忱死,唐使来告哀。酋龙立刻报复,用最低等的饭食招待唐使,三瓜俩枣也没舍得给就打发回去了。

唐朝到了懿宗李漼时,国势日发不可收拾,如将倾之大厦,独木难支。酋龙也没把唐朝放在眼中,同年底,酋龙称帝,国号大礼国,建元建极。因为酋龙(世隆)犯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李漼是个孝子贤孙,当然生气,绝其朝贡。酋龙也不客气,发兵攻下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年后,唐安南都护李鄠又收复了播州,不过酋龙的心思并没有放在播州,而是趁唐军主力多集于播州之际,出三万南诏兵联合了安南当地土人乘虚攻下交趾(今越南河内),狠捞了一把。

唐懿宗知道酋龙不好对付,想收编他,遣使去南诏找酋龙谈条件,只要改名避玄宗讳就册封他。酋龙根本不稀罕这个,反正唐朝现在成了泥足巨人,没什么好怕的。酋龙继续他的扩张政策,北攻巂州,南攻交州,四面放炮,全面开花。唐新任安南都护蔡袭有谋略,善用兵,深为酋龙所惮。不过唐中庶子蔡京心胸狭窄,暗忌蔡袭,在朝廷中使了阴招,让蔡袭伸展不开。

酋龙利用这个机会,发兵东进,复陷交趾,蔡袭力战不敌,左右皆没,蔡袭堕海殉国,唐军遭杀虏者十余万。南诏军威大盛,附近洞獠皆惧南诏兵威,纷纷来降。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唐废安南都护府,在海门镇(今越南海防西)置行交州,随后又恢复了安南都护府建制,不过此时唐朝已经失去了对交趾的实际控制。唐朝有些不甘心,派出大唐名将高骈驻节安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