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袁世凯传记免费阅读 > 第2部分(第2页)

第2部分(第2页)

在开封住了不久,1878年5月袁保恒由于感染时疫,突然病逝,袁世凯代从叔把公事交待完毕,返回原籍。过惯城市官僚生活的袁世凯,对于乡村生活感到乏味,不愿再回袁寨,而改住陈州。陈州是“舟车骈会财赋之区”,地当豫东交通要冲。袁家在城里有一所大宅院,是袁甲三生前购置的,袁世凯就住在这里。这一年的12月,他的长子袁克定出生。⑩

袁世凯和他的家人一样,淫邪愚昧,好谈鬼神,相信风水。过去他的先辈官运亨通,他确信这是他家坟山风水好,现在父辈年龄在五十上下,相继死去数人,又认为这是宅第不祥。因此,到处“延堪舆家,卜宅兆”,作道场,为袁家祈福禳灾。'1'可是,不管他怎样馨香祷祝,求神弄鬼,仍然不能挽救封建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史命运。据记载,他家“人人坐食,而兼习嗜好”,有的“已成废人”,'2'你争我夺,矛盾重重,无法再维持“四世同堂”的局面。大约就在1878年,袁家“将所有田土剖为十二股”,按袁世凯父辈人数分了家。'3'袁世凯于袁保庆名下,得到相当丰厚的一份家产。从此,自为一家之主,对很多事情可以自作主张,生活更加放荡不羁。

他经常策马驰骋郊外,挥鞭狂叫,追欢逐乐。还呼朋引类,附庸风雅,纠集一帮“秀才”,成立“丽泽山房”和“勿欺山房”两“文社”,自为盟主,“捐资供给食用”,'4'博得“慷慨好施”的美名。某日,他正在袁宅仰山堂读书,一个秀才前来拜访,两人一见如故,臭味相投,遂换帖结拜为兄弟。'5'此人便是徐世昌。徐世昌(1855…1939),号菊人,天津人,破落官僚家庭出身。当时穷困潦倒,正在陈州授馆课童,他和袁世凯一样,功名心很盛,只是苦无路费北上应试。后来,袁解囊赠款,使他得以启程。他于1882年中举,1886年中进士,入翰林院。此后成为袁一生的重要谋士。袁曾对人说:“菊人妙才也。”'6'

袁世凯依靠自家的门阀,经常出入官府,与陈州知府吴重熹“约为诗酒友”。1879年,其姑丈张向宸(道员)办理河南省赈捐,委托他“分办陈州捐务”。由于他“集款独钜”,张就以袁保恒生前的捐款,移奖人一个“中书科中书”的虚衔。'7'同年秋天,他又参加了一次乡试,再次落第。

狂傲自负的袁世凯,原想可以轻而易举地在科场上打通一条出路,由举人而进士,得一个“正途”出身,做上高官,光宗耀祖,万没想到两次考试都名落孙山。这使他感到通过科考做官,对于他太困难了。加上他生活放荡,邻里侧目,亲友不齿,袁家人也“众欲苦之”'8'。再者,他的财产也已挥霍大半。这一切都促使他下决心摆脱困境,另寻一条升官发财的道路。

注释:

①沈祖宪、吴生:《容庵弟子记》,1913年版,卷1,页1。

②孙依言:《署江苏盐巡道袁保庆墓表》,见《项城县志》卷10,页44。

③袁保庆:《自琐言》卷下,页13、16。

④《袁氏家书》卷2,页27。

⑤《袁保龄致袁保中书》。

⑥同①,页2。

⑦同④,卷5,页8。

⑧同④,卷5,页11。

⑨同①,页2。

⑩袁克定,字云台,生于1878年12月,历任工商部右参议、右丞,开滦矿务局督办兼董事长。袁世凯称帝时,曾以“皇太子”自视,四出活动。袁世凯败亡后,匿居天津。全国解放后,1955年死于北京。

'1'同①,页3。

'2'同④,卷4,页13。

'3'同紒紝矠。

'4'同①,页3。

'5'同①,页4。

'6'陈一:《新语林》,卷1,页2。

'7'《端敏公集》,卷首下,页22。

'8'张謇:《啬翁自订年谱》,1925年版,卷上,页21。张相文:《南园丛稿》,1929年版,卷7,页46。

投靠淮系军阀

在科场上失败以后,袁世凯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这与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如上所述,他家以“求官发财”为门楣家训,而且祖辈父辈都有人通过“军功”取得高官厚禄。他作为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感情和观点的人,受到阶级利益和个人欲望的驱使,自然要效法先辈的榜样,把功名心从科场转移到“疆场”上。

然而,一个人所走的道路,不完全是由家庭出身来决定的,还要接受到社会影响。从社会上看,19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洋务运动达到高潮的时期。洋务派“求强”的思潮对袁世凯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腐败的清王朝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遭到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的沉重打击,陷入严重的困境。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感到面临着“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①再也不能原封不动地保持“天朝尊严”,如不寻求对策,反动统治难以继续下去。他们不顾封建顽固派的反对,极力主张借助洋人的“坚船利炮”,以挽救清王朝。这些主张完全符合资本主义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意图。它们认识到要征服像中国这样一个疆域广阔、人民富于反抗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国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扶植那些对它们屈服了的封建统治者,培养一批效忠于自己的洋奴买办,才能更有效地镇压中国人民,建立殖民统治。

因此,在资本主义列强的支持下,一部分当权的贵族、军阀和官僚打着“求强”、“求富”的旗号,掀起了办洋务的热潮。而且,逐渐形成为以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及张之洞为首的几个洋务集团。其中以李鸿章集团的势力最大,影响深远,与袁世凯及其家族的关系也最为密切。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安徽合肥人。他是曾国藩的门生、幕僚。1861年,他奉命收编安徽地主团练,仿照湘军营制,组成淮军。次年,他率领淮军六千人到上海,大量购买洋枪洋炮,装备淮军,雇用外国军官任教习。此后,他联合上海的买办势力开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机器局等大兵工厂,制造屠杀人民的军火。他依靠这支使用洋枪洋炮的淮军,伙同曾国藩的湘军,绞杀了太平天国革命。接着他又把捻军镇压下去。由此被封建统治阶级吹捧为“中兴名将”。在血洗农民革命军的过程中,淮军扩充到七万余人。由于他手中有强大的武力,清政府不能不依靠他来进行统治。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了保持北洋地盘,巩固和扩大淮系军阀集团的力量,他创办了轮船招商局(1872)、开平矿务局(1878)、天津电报总局(1880)、上海机器织布局(1882)和天津铁路局(1887)等一大批企业。同时,还修筑大沽、旅顺、威海卫等处军港炮台,成立北洋舰队(1881)。又派淮军军官分赴德、英、法各国学习陆海军,设立天津水师学堂(1881)和北洋武备学堂(1885),大力培养洋务军事、交涉“人才”。

李鸿章盘踞北洋,掌握清政府的军事、内政大权,包办外交,对外守定妥协投降的方针,比其他官僚更能得列强的信任。到80年代,他已经成为清政府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以他为首的洋务集团,是一个由军阀、官僚、买办组成的庞大混合体。当时,凡想要做官,或已经做官而想升官的人,大都要走李的门路。

袁世凯的家族与李鸿章及其集团的关系由来已久。道光末年,袁甲三、曾国藩、李鸿章都在北京作官,就“相厉以道谊”。②1853年,袁甲三和李鸿章一起随吕贤基到安徽督办地主团练,一在淮北,一在淮南。后来,李转入曾的幕府,他们之间仍有书信往还。曾、李镇压太平天国后,李鸿章率领淮军北上镇压捻军。当时,袁甲三已死,其部众便大都为李所吞并,成为淮军的一部分。袁保恒一度在李手下带兵,袁保庆在山东时,也曾给淮军采购粮食。袁保龄在北京作官,本来师事顽固派倭仁,后来受洋务思潮的影响,拟了不少关于“求强”的条陈,主张“集天下纯儒志士”“共励洋务”。③李鸿章认为他“谙习戎机,博通经济”,④于1881年秋奏调他到天津,以二品道员委办“旅顺海防营务”;直到他于1889年病死,一直受李鸿章的器重。因此,李鸿章及其亲信幕僚和高级将领,如刘铭传、周馥、丁汝昌、吴长庆、宋庆等,都是袁世凯的父执。刘铭传、吴长庆等还与青少年时代的袁世凯见过面。

袁世凯在北京读书时,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任上。对李的显赫地位,不胜钦羡。在洋务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