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你死我活 > 第18部分(第2页)

第18部分(第2页)

汉光武帝刘秀歼灭各地诸侯、镇压绿林起义军后,洛阳再一次成为都城,长达一百六十五年,也成为汉王朝最后的归属。

东汉末年,阉党专政,皇帝老子在后宫里被这些宦官们围着,已到了政令下,不出宫门的地步,出了宫门的,自然已是阉党们筹画的荒诞文书,弄得世间大乱,天人共愤。

汉王朝的另一怪相——外戚专政此时也同时演出祸害。大将军何进放着都城十几万将士不用,竟异想天开,自起诏书,号令天下兵马勤王。这一荒唐之举,除了让何进自己为宦官们斩为肉浆外,也害苦了洛阳古城。

西凉将军董卓率领的十万大军手握着勤王令,大摇大摆地开进洛阳,在赶尽各地诸侯后,逼着年幼的汉献帝迁都长安。奇怪的是,这位手握重兵、挟制天子的大将军,竟然以害怕幼帝怀念都城为由,下令焚城,并下令周围两百里内的居民全部迁走,对违者只有一个字:杀。

千百年的浩大都城就此遭到毁灭性打击,“宫室焚荡,民庶涂炭,百不一在。”当天纵之才曹操率军打回洛阳时,偌大的洛阳,竟然败坏到无一处能遮雨的房子,皇帝老子仍然只有站在曹操的军营里,几乎就站在曹操的刀斧手面前,战战兢兢接受数十个破烂得跟乞丐没两样的百官朝拜,其惨状千古无二。

幸亏曹操的儿子曹丕偏爱洛阳,在登基之后耗费巨资重建,才使洛阳得以再以都城之姿出现。隋朝杨坚从长安起家,一统天下,却因为受不了长安那一帮助他起兵的大门阀们漫天要价的狮子大口,一怒之下定都洛阳,使洛阳得到空前的重视,迅速发展起来,重新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城。

洛阳既不像长安那样有四塞之固,又没有南方城市的繁荣发达,却有一项得天独厚的条件:地利。算起来还要归功于周武王,当年丈量天下,认为洛阳地处黄河中游南岸,跨伊、洛、涧几条河流,北倚邙山,南对伊阙,东据虎牢,西有崤阪,又恰恰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之处,有水陆交通之便,是为形胜之地。

是故后世凡以长安为都者,洛阳则为陪都;洛阳为都者,长安则为陪都。

当今的太宗皇帝仍以长安为都,然而天下太平已久,祸乱中原的西域匈奴已被唐军歼灭,长安的军事地位已大不如前。况且关中虽素来号称八百里秦川沃土千里,但在此地上已经历了太多的战争杀戮,搞得生灵耗尽。皇帝陛下尚且不得不常年“就食于洛阳”,重要军国大事,许多都是自洛阳发出的,因此在天下人心中,洛阳已逐渐取代长安,成为新向往的中心之地。

此时正是贞观十九年的十一月中旬。四月间起兵远伐高丽的大军到此刻已全部退回关中一带。这几个月来,捷报频传,天下称颂皇帝陛下圣德所致,海内归心。

然而太宗皇帝自己却知道,此次征战损兵折将,只是打下了区区的牟城,几十万军队竟与几万高丽将士相持不下,其实已经是输了。自左武卫将军王君愕殉国的消息传来,年仅五十三岁的一代雄主再也承受不起挫折,当晚便卧床不起,一下子如老了二十岁一般。

他心中隐隐感到,当年那个百战百捷、威武盖世的李世民正一点一点从自己身体里分离出去,渐渐消散在将这天地笼罩的绵绵秋雨之中。不世英雄,终也有油尽灯枯的一天。

但无论战况究竟如何,三军将士是要犒赏的,天下也是要大赦的,这都是当务之急的国事。病中的太宗皇帝连着三道黄锻密令,命正在定州监国的太子星夜赶赴洛阳,主持庆贺之事。此时的洛阳城已经在禁军的重重保护之下,外城的厚裁门、定鼎门早已关闭,只留下西面的建春门与南面长夏门还允许进人,内城的右掖门、龙光门、宾耀门则已完全关闭,非持通令擅闯者格杀勿论。

城中天黑以后宵禁,几千禁军官兵日日夜夜在街上巡逻,稍有举止失措,或是形容猥琐,或是衣冠破烂,总之一有碍观瞻的人,统统押到军屯与狮子桥一带的军营里看管起来。

然而,即便是有这般的严令,这些月前往洛阳的人仍是以数万计——这般大气的庆功场面,可不是什么时候想看便能看见的。况且当今天子也将在巡游中接见万民朝拜,到时候抢在前面磕几个头,回去写在墓志上,那就是光宗耀祖的资本。

是以此刻的洛阳,大大小小的客家驿站早已住满了人,有些地方连客栈的柴房、马房里都塞满了男男女女。地方上的官僚们眼瞧着人越来越多,好多地方已经有人就沿着街面席地而睡,搞得一地狼迹。想要驱赶吧,又生怕在此时激起民怨,这可是在天子脚下,屁大的事就能毁了一世前途,说不定连命都得搭上。

迫不得已,在李家楼、董庄、王庄分别设立了接待之处,将几千人围在一起,施舍斋饭,供给住宿之地,才勉强维持将安定的局面维持下来。

宫城北面的熠仪宫里,一名年老的太监正匆匆忙忙穿过一道道雕梁画栋的回廊走道,来到一处紧闭的房门前。他先是胆怯的望望身后,似乎有什么鬼魅跟在身后一般,咽口唾沫,这才伸出手,在那门上轻轻地敲了两敲,停一下,又敲了三下。

门内立即有了回应。一个青年男子问道:“是张小年么?”

那个叫张小年太监躬下身去,低声应道:“是……殿下,武才人来了。”

那人道:“还不快传进来?”声音急切。

张小年再一躬身,猫着腰倒着向外退去。不料才退下台阶走几步,突然间有人在后重重推了一把,一个人低声怒道:“找死么?”他吓得全身一震,向前小跑两步,这才回过头来。

只见来者乃是一名二八年纪的少女,梳着高高的飞云髻,穿着一袭淡青低胸长裙,外面披着淡紫纱衣,自发间垂下的两条流苏搭在肩头,因嵌着细碎的金丝而格外璀璨夺目,一对高耸的酥胸随着呼吸微微起伏,看上去美艳动人至极。

张小年双脚一软,叩下头去,颤声道:“才、才人娘娘息怒,小人瞎了狗眼了,没听到是您……”

此人正是阿柯与林芑云见过,自称黎约的女子。

她本姓武,单名一个约字,这一年已经二十一岁,比之李治还大两岁,只因天生美貌,看起来只有十七八岁而已。她的父亲原是一名祖传木材商人,地位虽低却颇有眼光与胆识,年轻时巧遇高祖李渊,便毅然尽起家当随其起兵反隋,唐初曾官至工部尚书。

但在那时门阀权贵的眼里,武家并非属上流贵族,不过一暴发商人而已。武约十四岁时便以“美容止”闻于宫廷,被太宗选召入宫封为“才人”,因其妩媚过人,赐号“武媚”。

她天资聪慧,机敏过人,心细如发。论起做事的果敢与决断来,即便寻常男子也远不如她。但她生性狐疑,对人最是冷酷无情。

她在太宗身边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