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鸡蛋花怎么冲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大姐沈丹青有次开玩笑的说:“没有多生你们俩多好,我们家早享福了。”

二姐沈丹宁跟沈丹青只小一岁,可是不管小多少,终归是超生的,于是跟沈丹雅一样,对于这个话题,向来三箴其口,不敢反驳。

可是谁是自己想来就可以来这个世界的吗?!

母亲赵雅文是个话少静默的人,一辈子就是在家默默照顾着一家人的吃喝拉撒。

沈丹雅上小学的时候,两个姐姐已经毕业上了中学;等她终于小学毕业上初中的时候,姐姐们已经初中毕业。因此沈丹雅从没跟姐姐们同过校,也没在学校里受过姐姐的照顾庇佑,因为隔着年龄。无奈自己学会独立忍耐坚强,受到同学欺负,忍着,因为不想惹了是非,给父母带来无妄之灾。

于是,从上学开始,沈丹雅就是一个努力学习、沉默寡言的好学生,也许她只是想通过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至少在学校不被轻视。

就这样,从小学到高中,沈丹雅的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高考成绩更是超常发挥,高出一类线很多,报考了省内一所名牌大学,居然轻松考上了,也许这是上天的特别眷顾。

大学通知书送到家里的那天,沈丹雅终于从父亲的脸上看到了从没有过的骄傲自豪的笑容,是那种由衷的高兴。也许他没想到自己逆天而行得来的小女儿居然会给自己长脸,因为沈丹雅是单位家属院首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这成了沈云和炫耀的资本。姐姐们都只上了中专,就早早的参加工作。

沈云和为了自己的脸面,无论如何会让沈丹雅读大学的。甚至还举行高考宴,邀请亲朋好友来欢庆祝贺,沈云和在宴席上喝了很多酒,虽然醉得一塌糊涂,但是嘴里还嚷嚷着,“喝!喝!”真是高兴过了头。

在这个家里,沈丹雅终于感觉到了自己的一丝存在感。

大学四年里,沈丹雅很少参加社团,时间都用来学习,专业课成绩一直都是全班第一,每年都是奖学金获得者。

毕业之际,沈丹雅拒绝了考研,毅然决然的迈入社会,成为一名新鲜的社会人。同班同学很多都做了教师,父母原本以为她也会选择当光荣的人民教师,可是拥有教师资格证的沈丹雅却没有选择这个稳定的职业,而是去了经济发达的广东沿海进了一家保险公司,做起了保险推销员。

或许她想尽早自己赚钱,尽快赚很多钱,自尊的活着。而教师这个职业显然不是来钱快的行业。

社会不像学校,只要你凭一己之力,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社会是纷繁复杂的熔炉,需要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工作关系……

沈丹雅是一个一根筋的人,不圆滑、不世俗、不媚俗,直接坦率,不会拐弯抹角,势必这样单纯简单的人一开始会撞得头破血流、满身疮痍。

可是,骨子里流淌的本性不能改变吗?巧舌如簧、阿谀奉承、笑里藏刀……是可以练习学会的,沈丹雅有空就在家对着镜子练习:真诚的假笑、肉麻的恭维之词……有时候,沈丹雅自己看着练习中的自己都觉得有些神经质,有些可笑,可是笑过之后继续练习,因为时间紧迫,做不出成绩就要滚蛋走人。这个世道如此凉薄,谁会在乎你骨子里是否出卖了灵魂,颠倒了自我,内心是否在哭泣?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除非你不想立足。

生性要强的沈丹雅终于学会圆滑柔软的处理周遭的一切,出席了很多的应酬,喝了很多次的酒,被很多次拒之门外……在坚守身心的底线之下,当然也换来了很多保单,讨得公司的青睐,赚得厚厚的工资,孝敬父母大大的红包,自己也得偿所愿的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特别是小时候渴望而得不到的东西:玩具、漂亮衣服、好吃的东西、游乐场……花自己的钱买心念的玩具、漂亮裙子,美美的囤积起来,放在举眼就看得见的地方,随便吃好吃的东西,在游乐场尽情的玩,即使在周围都是小朋友的地方有些格格不入,但那种代理补偿的满足感似乎膨胀了心灵和思想。

或许这只是在弥补小时候的缺憾。

同学群里,大家晒生活、秀幸福,每每有很多人羡慕她在人才济济的沿海城市混得出人头地。可是,沈丹雅看着挣不了很多钱的同学在中小城市生活得怡人自得、知足常乐的模样,又有些羡慕他们的简单快乐。

她们何曾知道她风光背后的心酸、孤独和艰辛,那种代价只有经历的人自己才能体会。其实这也种感觉挺像围城:城外的人羡慕城里人,被围墙困住的城里的人也想伸出头去,看看外面的天空,呼吸别样的空气。

这样的对比逐渐地在沈丹雅心里鲜明起来,她慢慢的开始发现自己仿若分离成两部分:早已伪装坚韧的硬壳,外壳下那颗鲜活跳动的心和年轻的身体。工作的时候是伪装的外壳活跃的时候,回到家才是扔掉硬壳、心和身体合一的原本自己。

这样的双重生活从一开始的艰难适应,逐渐享受,到现在的质疑,沈丹雅生出了疑惑:灯红酒绿的城市繁华不是一开始狂热追求的吗?或许只是迁就了别人和社会?为什么现在又是如此的难受想要脱离?自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

有些夜晚,沈丹雅禁不住翻起了以前的日记,去追寻以前那个简单的自己。

学生时期的沈丹雅羡慕陶渊明归隐田园、遗世独立的生活,欣赏他恬淡旷远、孤傲高洁的品格,还有“竹林七贤”恣意豁达、玄远肆意的气度。可是,这些名人的姿态,真真是仿效不了的,寄情山水只能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当真过上这样贫瘠出尘的日子,恐怕有些索然无味。滚滚红尘、迷幻都市的凡夫俗子,或许在精神上有着这样的寄托。这个世界,像李娜那样甘于青灯古佛、超然尘世的慧根之人太少。

那时的沈丹雅自认达不到那种境界。

仙人掌

在保险公司工作满一年之后,沈丹雅决定不在自我矛盾、自我否定的状态下迷茫的工作,这种行尸走肉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无谓的浪费时间和生命而已。

逃避离开,虽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但是留下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思考,心静了,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细心规划的未来或许不像当初想的那样简单浮躁、不谙人事,可能有着切合实际的异样精彩可以去描绘。

也或许她在为内心的那份坚持挣扎,只要没有自甘堕落,一切便有了转寰的余地,心亦是。

沈丹雅辞去了沿海这份优厚的工作,没有任何的留恋。

人的思维有时候真的是非常奇怪,居安思危、寻求本真、逆向善变……很难捉摸、理不出头绪。

回到老家这座城市,沈丹雅过了一段不用早起上班、不用强装笑脸的日子,一直紧绷的神经和身体终于可以休养生息,只为那再次的整装待发。

平常睡到自然醒,然后在书店看书,周末带着母亲和两个外甥女出游踏青,享受户外的阳光、青草。两个小朋友正是好奇爱玩的年纪,沈丹雅很喜欢陪着她们玩。

从小,沈丹雅就和父亲之间有种隔阂,无法亲近,两人之间一直缺乏沟通,于是日渐疏远,至今这道鸿沟依然无法逾越,时间久了,习惯成了自然,谁也不想费心去靠近去打破,怕的是对方的冰冷态度会伤害自己,可是捂热两人冰冻的关系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呢?

有时候,简单的道理,却要用尽一生去研磨参透。

有时候,最可怕的就是“习惯成了自然”!

沈丹雅在家的很多活动,父亲都没有参与,平时除了简单的问候,两人之间话语很少。有时候觉得他们父女俩在精神上争斗不已、苦苦挣扎,但永远无法摆脱肉体里血浓于水的亲情。

沈云和像一个冷眼的旁观者,他会冷不防的放出一段话,或者称为点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