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草莓是什么关系 > 第4部分(第2页)

第4部分(第2页)

画皮走的时候,掐了我家屋顶花园的一朵樱花。是樱花,不是海棠。她把樱花压在给我留的字条上,放在了客房的床头柜上,我两天后才发现。

2004…3…27

………

用成都话读出来的情诗

………

我们大家的朋友王化桥最近成了焦点人物。他前两年比较引人注目的事件是连续被三家报社劝退(他自己坚持用开除这个说法)。这一回露脸,先是写了一部关于成都绕粉子(成都话,意为泡妞)悲喜录的小说,在一定范围形成了争相阅读的态势;然后,他主演的电影《情诗》上个星期郑重登场。

这是个小型的看片会。开演前,导演(还兼编剧、录音、剪辑等一揽子的活儿)陈忠戴着他永远的小白帽笑嘻嘻地对100多位来自成都文化圈的熟人朋友们说,感谢大家来扎起(成都话,意为捧场),允许提前退场,哦,允许允许。陈忠几年前辞掉了电视台编导的工作,跑到美国学电影,得了硕士学位,拍了几个短片,获了几个小洋奖。《情诗》是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

电影开始了。大家发出一阵窃笑——我们的朋友王化桥瞪着他那双迷迷瞪瞪的眼睛、呲着他的烟牙齿、打着哈欠出现在我们都再熟悉不过的大慈寺茶馆里。这样的开场对一部电影来说有点要命。我看到我旁边的几个熟人一下子把腰身松了下来,我也往椅子背上靠过去。电影开始不久王化桥又有一场戏引发了一阵笑声——他穿着游泳裤淋浴。旁边有女人抱怨:咋个那么舍不得哦?这点献身精神都没有?

随着电影的进行,场内渐渐安静下来,影片的质感一点点凸现出来,也一点点消解了开头的游戏色彩。王化桥也渐渐不是王化桥了,他成为影片中的人物——诗人小康。他拖着一双受伤的腿,沉默寡言地走在现实的琐碎无聊以及人们想通过诗获得片刻飞升的那一个单薄的连接点上。他受伤的腿是真实的,这部电影正好是在他踢球踢断了骨头后疗伤的那个阶段拍摄的。在这个阶段里,我们知道王化桥在拍电影,但对他在拐杖上缠上粉紫色的丝带继续绕粉子的故事更有兴趣。今年四月吧,大概,他到我办公室来串门聊天,认真地说:“那天,我走到街上,一个粉子走过来绕我……”把我给乐得,被茶水呛了一大口。

1小时45分钟的电影结束时,场内响起了掌声。这不仅仅是出自对陈忠和王化桥等人的友情,更多的是,这部电影本身完全成立了,而且,还成立得相当不错。我们还有一种惊喜:王化桥的表演居然那么出色。他本人的个性化形象,面对镜头的松弛,以及通过银幕准确传达出来的虚无感和神经质,都相当出色,且相当独特。《情诗》中的两个男性角色,诗人小康和男妓阿西都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许,角色的质感和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演阿西的演员原是成都某五星级酒店的门童,也不知陈忠在哪里拣到他的。他在形象上非常打眼,一个朋友的观感是“没见过长得这么艳的男孩”。这个男孩真应该走职业演员的路子。

影片结束后,主创人员走到前台跟大家打个招呼。“阿西”上台嘟囔道:“希望各位老师不要把我跟角色联系在一起……”大家笑。我们没有看到王化桥。陈忠解释说,王化桥的一个哥们儿的父亲去世了,他守灵一通宵,现在在家里补瞌睡。我想,他是不好意思。过了几天,我见到王化桥,他依然不肯认同大家对他演技的夸奖,觉得都是在安慰他。我和其他的朋友都对他说,你以后就做两件事,一是写小说,一是演电影。他尴尬地笑,躲闪着说,不会哦,不会哦。

《情诗》的所有对白和旁白都是成都话。旁白里有不少王化桥自己的诗。他是诗人,喜欢写情诗,其中有一句我印象比较深,“无论是睡在哪里,我都睡在夜里。”(大意)在这部电影里,王化桥的情诗用成都话读出来,有一股怪怪的味道,有点滑稽,但好像比普通话念出来更哀伤、更痛楚。这种味道也许是年龄早过了青春期但人还在青春期里挣扎的人,比如王化桥,才能散发出来的,无可奈何,无药可救,但令人感动。

2003…11…3

………

神赐女人力量

………

我一个女友,单身,近来无聊,看很多悲情肥皂剧。肥皂剧里的男女纠葛丝丝缕缕点点滴滴地映照着我女友自己过往的那些故事,让她非常惊奇,天啦,怎么这么像呢,这个像那个,那个像这个,啊,这话我说过,啊,那话他说过。终于,她在流了很多眼泪后给我打电话,打电话的时候她不惊奇了,而是悲愤。她说,她终于发现,这些悲情肥皂剧里的美妙女主角怎么都那么小呢?一般来说,剧中的小女生不说了,成熟女性也就二十七八岁,打个字幕说几年后,也就30出头,然后故事就没了。她问我,难道这世界上就没35岁以上女人的戏啦?我说,有啊,不是也挺多的嘛。她很气,说,35岁以上的女人在戏里都是配角,要么是个师奶,要么是个怨妇,就是当个主角也是绝望的主妇,就没有至情至美浪漫飘逸的份儿。女友继续说,我38岁了,怎么的,我就不能踏雪寻梅啦?我就不能淋着雨站在他的窗下?我就不能在海边跑、喊,那谁,你好吗?你听到了吗?

我哈哈大笑。我这女友很好玩的,一直都非常浪漫。这通电话的末了,是我这女友自己泄气地说,38了,还是不要那样拍比较人道,好吓人哦。

她说的在一方面没错。东方言情肥皂剧,比如中国、韩国和日本,是要把主人公定格在靓丽上,而这靓丽,非青春不能也。其他年龄段的人可以用其他也挺美好的形容词来形容,但,靓丽,是青春期的专属。

但女友说的也是一种片面。我另一个女友,40出头,其老外丈夫以及她丈夫那个圈子的朋友,对她非常夸赞,认为她成熟风韵,认为她那种美丽不是年轻女孩那种单薄青涩所能抗衡的。我发现,那些嫁了老外或者与老外交往的中国女友,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基本上已经不能再与东方男人交往了,因为她们在东方那种根深蒂固的“少女审美”环境中越来越失落进而郁闷,相反,她们在西方对成熟女人的由衷尊崇中获得了很强烈的认同和满足。

感谢当代服装设计和美容术,让女人的青春期延长了很多。但,还是有个坎吧,在中国,这个坎在以前也许是25岁,现在,就算延长了十年,那么,35岁也是一个坎了。

翻过这个坎,也许生活的面貌似乎没什么太大的改变,也许依然窈窕,也许依然光洁,但实质还是变了,这个实质就是,你不再是宠儿。就你的一生来说,最美的时光过去了,但最好的生活似乎还没有到来。职业到了这个年龄,如果没有成为事业的话,那就只是一个饭碗了。感情到了这个年龄,不再有太多的选择,男人的视线,哪怕是打望的视线,一般都不会落在自己身上了。不管是不是美人,在男性的视野里,基本上都迟暮了。

凄惶吗?其实不。

这个时候,神赐女人进取的力量!这个时候,是作为一个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女人完成自己的最好的阶段。去执,但坚定;刚强,但柔和;宽广,但专注;包容,但有原则……这个时候的女人,可以把以前更多投向外面的眼光收回,仔细培育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跟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更靠近点。

这个时候,神赐女人转身的力量,对任何执拗的对象悄然转身,不需要任何锣点和鼓点的节奏,没有背景音乐,没有任何凄厉或者哀怨的最后一眼,没有任何和小说或电影里的情节相似的情节,没有任何像样的场合,没有观众,男主角也没有和你有任何对手戏,然后,女人转身走了。

神赐女人接受的力量!赐女人雍容步入中年进而步入老年的力量。要有准备了,一生差不多一半过去了。不能老是你美,你活,别人也要美,也要活,你不老,小孩就长大不了。

神还赐女人失去的力量!女人会失去很多了,激情、浪漫,不能说绝对不能遭遇了,但机会少多了。说不定还是女人自己愿意放弃的。会遭遇另外的也很多了,会逐渐开始面临失去父母、亲友的情况。像一天的时光,进入下午了,光线会越来越暗淡,也越来越柔和。名言曰:中年是下午茶。下午茶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