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啊,晋宏工作重要,国庆节陪不了我这个老太婆没啥关系的!”王老太太停下筷子,这样劝李昕玉道。张晋宏听到丈母娘这样理解自己连忙感激地和老太太点头示意了一下子。王老太太慈善地和张晋宏笑了笑。想起自己已经离世的老头子,王老太心里叹了口气。唉,老头子选的这女婿和他自己是一个样——整日忙于工作、陪家人的时间很少,真是苦了我这女儿和外孙女了!王老太看着女婿张晋宏,心里这样感叹道。
逝去李老头子(李昕玉之父)是复旦大学的教授、经济师,文~革期间的“臭老九”,被带到农村改造、进行思想再教育,繁重的农活累垮了老李的身子骨,等到伟人拨乱反正,李老头子恢复了工作,又忙于教学、培养人才,忽视了自身的健康,没有及时保养身体,最终因为年老体衰、身体暗疾突发,抢救无效,于2000年年底病逝。
丈夫病逝之后,王老太太从明珠市中心的霞飞路老洋房里搬了出来(这栋老洋房是李老头子从其父亲那继承的房产),来到东浦新区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老太太不愿意一个人孤孤单单地住在占地831平米、花园七百平米、住宅面积达494平米的大房子里,即使这个大房子里还住着一个花匠兼门房兼保安。一个远亲堂侄女兼保姆以及其丈夫和孩子。对老太太来说。这些人都不是自己的亲人。两个女儿才是。可惜老人的大女儿远嫁到了首都,也生活在首都,一年难得回一次明珠市来看望王老太太,幸好老太太的小女儿李昕玉嫁给了李老头子的学生张晋宏,小女儿一家生活在明珠市本地。
李老头子作为大学教授、经济师,一生都是在务虚,他却希望教出来的学生去务实。张晋宏作为李老头子最喜欢也最出色的学生之一,83年大学一毕业就进入明珠市航运公司工作。一边工作实践“务实”,一边继续跟着老师李老头子学习、“务虚”深造。
张晋宏工作后在基层岗位上表现出色,一年之后就被上级领导提拔成为航运公司财务处部长助理!又两年之后的86年,张晋宏再一次被提拔,成为公司财务部的副部长,这一年张晋宏从复旦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这一年张晋宏抱得美人归,经过老师李老头子的批准,张晋宏与李昕玉在这一年成婚,这一年后的一九八七年。两人爱情的结晶张倩出生。
新婚之后的张晋宏一段时间里也沉浸在了蜜月里,与李昕玉你侬我侬。简直是羡煞旁人!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半年,泰山大人、师尊李老头子就把作为女婿和弟子的张晋宏狠狠痛批了一顿,称其陷入女儿香丧失了斗志云云。残酷地接受了一顿痛骂之后,张晋宏表示悔过,自此一门心思投入工作,儿女情长被放在了一边,虽不至于不管不顾,但是也不曾花多少精力在上面,虽然心里对女儿百般疼爱,但是张晋宏从张倩出生到现在,陪着妻儿出去玩的次数极其有限,就像这次国庆假日,张晋宏再一次地表示自己因为忙于工作、没空陪伴老人和妻儿欢度假日。
丈夫很忙,作为妻子的李昕玉日常工作却相对较闲,因为她是复旦大学文学系的美学老师、副教授,主要教授美学课程,作为大学老师,李昕玉自己能支配的时间会比较多。不过最近两年李昕玉开始忙碌起来了,因为擅长绘画而被学校高层托付重任,担任新成立仅两年的视觉艺术学院下属美术学院的负责人,书记院长一肩挑。(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毫无理由的提拔!李昕玉登上高位,其实更是因为王老太太和李老头子的人脉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李老头子是原复旦大学知名教授,王老太太虽然不在复旦任职,但是她的来头更大,老太太的爷爷王老先生在1905年与严复、张謇、熊希龄等28人一起成为复旦公学的校董、筹集资金协助复旦创始人马相伯老先生建校。)
王老太太的曾爷爷曾是清末扬州府同知(富裕的扬州、养肥了王同知大人),可惜死于太平天国起义,家族人员死伤近半,王老太太的爷爷带着自己这一支的族人南迁到松江府,在明珠县王老太太的爷爷领悟到“洋务”才能兴国保家,于是便投身于发展“洋务”,成为明珠最早的实业家之一。可惜传承到王老太太的父亲手里,勉强只能维持家业而已,最悲剧的就是王家在国共两方之中,选错了阵营,等到王老太太出生,国党阵营已经守不住长江防线、败相已定无法挽回了,于是王家人害怕被清算准备脚底抹油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个不是意外的意外!
王老太太是妾生子,在王家逃离明珠远走香江时,被遗留在了明珠。王家大妇带着亲生的两个儿子即王老太太的两个同父异母兄弟,带走了所有贵重物品、金银细软、银行存款,只留给王老太太母女一座位于法租界带不走的顶级花园洋房、松江府三千亩土地以及面粉厂、皮鞋厂、纺织厂等工厂,十里洋场里四间商铺等等固定资产。
王老太太母女一下子被成为孤儿寡母,心中惶然、恐慌可想而知。幸好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离开故土的,一个年老的账房先生带着他的一家子人以及零星几个没处可去的下人留了下来。三家大型工厂里的工人们也都是不会离开的,但是因为王家出走香江,所以变得人心惶惶。年老体衰的老帐房以及其一家人、王老太母女、零星几个下人加在一起也是没办法运转这3个大型工厂的,那么该怎么办呢?
在老帐房的帮助和建议下,王老太太的老妈、一个会读书作画的美妾(设定为清倌人、被王老爷赎买为妾),勇敢地站了出来,主动向人民政府上交了三千亩土地的产证以及面粉厂、皮鞋厂、纺织厂等较大的固定资产(没办法不交,这些工厂的中高级管理者基本都拖家带口跟王家去了香江,工厂当时已经停产了一段日子,混乱无比,只能靠国家接收了)。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社会需要安定,所以这类民营、私营的企业工厂,国家都是通过收购、公私合营(以公为主)来兼并掉的,国家也会给原来的拥有者以补偿,所以王美人献上家产,并不是没有益处的。
王家主要成员都走了,但是王家的人脉关系还在,于是在这些人的关照下,王家母女没有受到欺诈、压迫,上交了这么多的固定资产,国家也给予了补偿。因为新中国刚建立,到处缺钱,给不了王家母女多少立刻能给予的补偿,于是政府便采用了公私合营的办法,以国家占大部分股份和权益,王家母女占小头,经营面粉厂、皮鞋厂、纺织厂,其中又以皮鞋厂规模较小,员工人数不到百人,所以国家给王家母女保留了40%的股份,其余两家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厂子,王家母女仅有不到10%的股份和分红。其余五家更小规模的作坊式工厂,王美人也无心管理和经营,于是把5家小厂以及一些商铺之类的固定资产都转给了王家友人,换了一笔现款维持生计,仅留一个餐馆商铺留给老帐房的儿子以及下人们经营,当然新中国成立了,也不能再叫下人了。
这个餐馆后来一直都良好地经营着,保留了很多明珠菜系菜品,不过因为坚持保密配方以及固有的经营理念,餐馆也没有做大,(只有一个主店和一个分店,奇怪的是分店名气比主店还大),不过却成为明珠老客勒们最喜欢最常光临的餐馆之一,从建国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期间不乏各种困难、危机,好在有诸多王家人脉帮助解决了,因此也得以成为老明珠本地最顶级的私营餐馆。
餐馆不大,名气却很大,因为王老太太出嫁之后,王家占地8。11亩的洋房别墅改建成了一个会馆作为顶级餐馆经营(50、60年代一些运动中,虽然期间有几段时期内,不正常开门营业,转而作为社会名人、民主人士的聚会场所这样维持着不倒闭,直到改革开放后,成为商业性质经营的顶级餐厅),这个顶级餐馆被老客勒们称之为王家别墅。这栋建筑文化遗产始建于1915年,王家斥资40万两白银(相当于3000万人民币)购于1922年。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花园面积有4860平方米,园内有两棵百年大樟树(算到2005年)。坡屋顶、红平瓦,壁炉烟囱,鹅卵石墙,简洁而不失典雅。室内以传统名贵木材装修,家具中西集合,华洋并蓄,晚清风格和西洋风格完美相容,花园里树木繁茂、细草如因。如果不是因为王家主人名气不大(1945年,当王家主要成员逃离沪上去香江之后,自此之后,留下的王家母女更是籍籍无名),远远不如白崇禧、沙逊、嘉道理,此栋别墅应该能和著名的白公馆、沙逊别墅、嘉道理私宅相提并论。(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二章 旧时岁月中
王老太是官宦后代、洋务实业先驱王家人的直系后代,与其配对结媒妁之言的李老头子也是来历不凡。李家先人连续几代多人科第出身,在清代不乏官至地方牧令(知县知州知府、从七品至正四品,官位大小要看为官的地方)、监司(转运使、按察使等,最高正三品),官至中央枢要(六部尚书这个级别)。
可惜到了李老头子爷爷这一代科举的好运气差不多快用光了——这一代人科举发挥最好的就是李老头子的爷爷,他考中了举人!不过在他中举之后,这李家仅剩的科举运气就完全用光了,之后他屡次不中,四次之后终于死心,在年到中年之际依托老父余荫,回到家乡常州府无锡县做了县里的教谕!李老爷子的曾爷爷是同进士出身,官至山东道员、青州知府。李老头子爷爷这代,数人科举无人中第,不过却出了一位文坛文豪,著有《官场现形记》的李伯元。
李伯元是李老头子的叔爷爷,他在科举上的运气更是极差。李伯元少年多敏,考中秀才,而且是第一名,不过他始终未能中举,仕途失意,后来思想变迁,感觉官场黑暗,来到明珠华亭县办报,著作了非常多的作品,以《官场现形记》为最佳。可惜此人办报辛苦,积劳成疾,年仅四十就病逝了。李伯元时日不多时,其子女年纪幼小(不满10岁),于是当时17岁的李老头的父亲带着仆人之从无锡县老家赶到明珠华亭县为李伯元操办后事。李伯元临终之时把报馆托付给了李老头的父亲,顺带还有他的文集作品。
能写出《官场现形记》这种官场讽刺小说的人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世人皆知!李伯元把著作留给给他送终的李老头之父。好心办了坏事。就此断送了李家这一堂在旧社会的官宦传承。这一代,李老头子的父亲年纪最长,其余带巴的最大的一个也就13岁,李老头子之父也是一个文思敏捷之人,年十六就考中了秀才,没想到给叔父送终得到了《官场现形记》这类官场讽刺的文集佳作,一看之下就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对官场充满失望,就此厌恶官场。没几年武昌城里一声枪响,辛亥革命开始了,再加上慈禧老太婆早6年之前就宣布取消科举考试,于是李老头子的父亲也无需担心长辈逼迫着去做官了,此时时间来到19世纪初叶,旧中国已经混乱地连一个八股取士的应试通道都没了!!!
从此不搞政治,搞文学。
李老头之父接过叔父李伯元传承的报社,就此投身于出版业,后来成为了一个知名的翻译家、出版家、作者、诗人。在父亲的熏陶下。李老头从小就学国语和外语,拥有非常高的文学素养。不然也不会被王家母女看中。
1960年灾难降临,一场历史罕见的大饥荒袭来。即使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重心城市明珠市也不例外,各种生活物资极其短缺!这一年,王家母女遇到了“叛徒”的出卖!
卫忠发,孤儿,1948年王家大部东渡香江时,他年仅13岁。12年后,25岁的卫忠发成为了街面上游手好闲混混们的头子。从9岁被王家人捡到收养之后,卫忠发在王家一直呆了整整16年,直到1960年卫忠发犯事被抓,随即被王家母女逐出家门为止。那么他犯的是什么事,导致了这个严重无比的惩罚呢?!
答案是,他偷看时为妙龄少女的王老太太洗澡,当场被抓!
养尊处优多年,从王家老爷侍妾身份成长为王家当家夫人的王夫人见“下人”卫忠发,做出如此忘恩负义之举,怒不可遏,果断地把所有住在王家跟着王家吃饭的人聚在一起,当场宣布卫忠发的罪名,并把卫忠发远远扔出了别墅!
颜面大失且失去生活来源的卫忠发犹如农夫养的毒蛇,开始预谋王家家产!在社会上瞎混多年,卫忠发不是一点本事没有的,至少他学会了告密。是的,告密!卫忠发待在王家多年,对王家很多事情知道的清清楚楚,往时间远的讲,比如说他见过王家老爷宴请国民政府官员、军官,往时间近的讲,比如他看到过远在香江的王家老爷派人拜见王夫人母女,听到此人试图劝说这对母女离开明珠市去香江的话语,往能和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相连上的讲,卫忠发掌握了一些王家母女在挂着国营牌子的面粉厂、纺织厂、皮鞋厂有股份的情况!要知道经过3反,5反之后,国内基本已经没有带有民营、私营性质的工厂企业存在了,哪怕是公私合营的也几乎没剩下几个了!
怀着报复心理的卫忠发很快就找到了“组织”,搞政治的野心家哪里都有啊!
于是,王夫人母女被请去喝茶并交代问题了!同时,王家服务人员也受到有关方面的调查。关于股份的事情很快就揭过去了,因为王家母女占的股份比例很小,而且计划经济时代,这点股份确实没有给王家母女带来多少钱。当然,对比一般工人的工资,是高出了那么几十倍,但是有那么多“重量级”的名人为王家母女说话,野心家没办法抓住这件事情深究。(其实,对比王家众人东渡香江前,王家从三个工厂获得的收益已经减到了原来的半成都没有了!)
不过野心家到底是野心家,在“他”的指导下卫忠发把王家老爷宴请国民政府官员、军官和王家老爷派人劝说王夫人母女离开国内去香江这两个不同时段的事情连在一起向组织上揭发了,“叛国”“xx局特工”这类词眼从卫忠发的口中说了出来。于是乎,一向对这类事情高度关注的党组织、政府紧张了,事情的严重性突然拔高了好几个级别。
经过调查,确实有不明人士来过王家别墅,有王家服务员向调查员承认确实看到过跟着王家老爷去了香江的李管家回来过。事情的发展急转直下,最有权威的发言人、辩诉人那个老帐房先生已经谢世。其他人至多是知道王家老爷和大夫人、以及两位少爷离开时,抛弃了王夫人母女,但是具体是怎么一个经过,零星的几个原来的下人都说不清楚。
接着调查员从银行方面入手,发现了王夫人母女有大笔财产,光是存款就有33万余元,其中近20万是从王家母女接手工厂、转交给国家之后,十多年来陆续从3家工厂获得的红利,按照1960年的工人最低工资每月32元来算,王家母女只论存款就是这个数字的一万倍,这简直太令人震惊了,众调查员无不惊喜万分,王家母女还有10万余元的巨额财产来路不明(暂时不明,之后调查员陆续从王家友人处得知真相),这样看来,己方应该是发现了一条“大鱼”!!!更何况,这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