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名门贵胄什么意思 > 第145部分(第1页)

第145部分(第1页)

又是水灾,又是干旱,没办法,只能一路往京城走,想着京城有钱人多,总能找到几只肥羊……”

宋舞霞静静听着胡三陈述,心中默默算着时间。二十年前应该是宗正三年左右,那时候先皇决定攻打南吴,加重了赋税。而宗正二年,宋维善辞去首辅,去陪读办学了。

待到胡三说完,宋舞霞问赵嬷嬷:“嬷嬷,与南吴的战争结束后,大家的生活是不是好些了?”

“小姐,老奴一直在甘州,相比其他地方,那里的情况好很多。也正是这样,那几年很多人过不下去了就涌向甘州,大街小巷都是流民。陆公子不忍驱赶他们,在城外建了营地。为这事,陆老爷经常责备公子心慈手软。不过也正因为这事,很多江湖人士都投效了公子。”

听她说起陆博涛,宋舞霞的脑海中浮现了他温和的笑容,她的心中有些异样。想到自己已是丁文长的未婚妻,她急忙压下这种感觉,继续问道:“听说宗正八年,父亲从陪都回京后,减免了很多赋税,情况也没有好转吗?”

“积贫难治,如果老奴记得没错,直至宗正十四、五年,流民们才渐渐回了乡,而宗正十六年宋太傅就病逝了。”

“不要告诉我,父亲过世后,皇上马上加重了赋税。”

对宋舞霞的话,赵嬷嬷低头不语,而胡三只是茫然地睁着眼睛。

穿越这几年,宋舞霞一直呆在碧琰山庄,去的最远的地方便是柳县,接触的也都是官太太,贵妇人。之前她一直觉得丁文长能把桂花糕卖那么贵,长公主用的墨都是用金子做的,觉得这个时代的人民应该生活得不错。她怎么都没想都居然还有溺婴这种事。

胡三见宋舞霞脸色难看,忍不住安慰她:“妹子,你现在是郡主,那个丁文长也是五品官了,听说只要是官就不用交税,所以你不用担心。”

宋舞霞只是勉强笑了笑,算是回答。吃过午饭,待胡三领着双胞胎走了,她急忙令绿桑去找有关赋税的法令。

不过一盏茶功夫,绿桑抱着厚厚一摞书回来了。她告诉宋舞霞,这些书都是在丁文长住过的房间找到的,有史书,也有律法,还有描写各地风土人情的。

宋舞霞也没多想,一一浏览着,可惜有关赋税的内容并不多,也很笼统,她对专有名词又不了解,一时根本看不明白,只能问绿桑:“你知道一亩地,林林总总要交多少税吗?”

绿桑摇头,“好像每个地方都不同的。”

“那这么说,普通的农民,一年有多少收入?”

“孝和,你这不是为难你的丫头吗?这问题,我看连皇上都答不出来。”长公主一边说,一边推开了大门。

宋舞霞急忙上前行礼。长公主拦住了她,随手拿起案上的书册,笑着问:“孝和,你这是干什么呢?这些书可无趣得紧。”

“我只是无聊,所以……”

“这都是男人该看的。”长公主把书册扔在了一旁,揉着额头在美人榻上坐下,嘴里说着:“我刚刚从太后那里过来,嗨,皇后与母后说起了流民入京的事,我听得头痛,才来你这里坐坐,你倒好,居然还研究起了赋税。”

长公主的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了钱公公的声音,说是奉了太后之命请宋舞霞过去。

溺婴,易子而食都是真的。嗨,无论什么时代,最困苦的都是劳动人民。

第一卷 碧琰山庄 第268章 心生寒意

第268章 心生寒意

因懿安长公主不想再折回太后那边,宋舞霞独自坐着软轿,随着钱公公往皇宫而去。

秋高气爽的日子,桂花的香味扑面而来。宋舞霞挑开了轿帘。桂花树下,一簇簇早菊已悄然盛开,五彩缤纷。假山旁还有很多她不认识的植物,绿油油的一大片。一切显得那么生机勃勃,丝毫没有秋意。

宋舞霞放下了帘子,心中堵得慌,因为她记起自己只是一个受人摆布的“囚犯”,连自救的能力都没有。

不知走了多久,轿子外隐隐约约传来了对话声。

“赵嬷嬷,郡主在山庄住得可好?有什么需要的,尽管说,不要客气。”这是钱公公尖细的声音。

“多谢公公关心,郡主一切都好。”

“郡主是太后娘娘的娇客,又是贵妃娘娘的胞妹,奴才们自然不敢怠慢,但难免有疏忽的时候……”

宋舞霞闭上眼睛,把两人的客套话驱除出了脑海。怡景山庄的人虽然殷勤,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监视她。

随着轿子放缓速度,宋舞霞知道太后的地方快到了。在院子门口走下轿子,看到皇帝的依仗,她不禁愣了一下。

七月初七当晚,她能再次从皇帝手中逃脱,很大程度归功于她的意外落水。根据长公主事后的问题,再加上太后不了了之的态度,她不得不怀疑那并不是意外,而是太后的计谋。

这些日子,她一直安静地呆在怡景山庄,因为她觉得只有待在那里才能逃过郑晟睿的魔抓。当下,知道自己害怕的男人就在屋内,她有些迈不开脚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