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吴山点点愁的意思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进入冬季,即使在最冷的时候,南方的山也是温润的,只是脱去了外套,将浑身的筋络坦露了出来。有太阳的时候,在清减了许多的花山里走来走去是件很惬意的事。冬日的山野如同退潮后的海底,虽有高崖丘壑,毕竟一切尽收眼底,给人相对深入的机会。凭了这一览无余的视野,我常常在山中确定某个方向,翻崖越岭,每次总能抵达那些新的高地或处所,一直能走到确实无路可走的地方,最后伫足在一片壁立的高崖下,或某块标志般兀立的圆石上。这在夏日是不可想象的,那时植物的海洋只以使人“望洋兴叹”。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春天的花山。至今犹忆第一年来苏州后去花山的情景。那是2001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当时天正下着雨,一到花山,巨大的水声便轰然扑来。刚踏进林荫深深的幽黯山路,天外忽然大雨骤至,全山更是流水激泻,声如雷鸣狮吼。山溪瞬间暴涨突破路畔涧沟,在古道上恣意奔流。林荫如伞如盖,成了头顶天然屏障,虽山外大雨,密林间仅小雨,只是天更暗,涧水冲洗过的石阶更亮,天地间如同响彻万马奔腾的蹄声,让我想起纺织车间开足马力全速转动的机器,那万千飞梭同时撞击时所发出的震耳欲聋的轰响。

小小花山,哪来这么大的水流与声响,该积蓄多少激情与能量?

从早春到暮春,多雨的江南总是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此时的花山,从石缝、石阶、石壁、石崖上都渗出殷殷的绿苔,如纤秀的丝绒碧毯,把原本黑色、白色、黄色和褐色的石头,全变成了温温润润的翡翠。在这样的翡翠谷中行走,脚步总比往常更小心,不仅防滑,更唯恐践踏了山道上茵茵的绿苔。只有在苏州,也只有在花山,才有这样的嫩绿,从每一寸土地,更从每一块石头的深处渗出来,渗出来,不光把山,也把空气都染绿了。

这时候的花山,是只活生生的绿毛灵龟,浑身水淋淋,绿莹莹的,充满了灵性。

与花山互为表里的天池山

天池山在木渎镇境内,与花山实为一山两名,东麓为花山,西麓即为天池山,因山半有池故名,是连绵丘岭中深藏的又一处幽深之地。那里面林木苍翠,石径幽长,最宜雨中前往。第一次去天池山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恰是春深水丰时分,天池让我一见惊艳:路是青苔玉,山是翡翠盆,雨无声而水有声,一路溪唱涧吟,绿意深浓,与杭州的虎跑颇有几分相似。但此山一如苏州的特点,也十分精细和秀美,若与虎跑相比,恰似嫁与周郎的小乔之对孙权夫人的大乔。那三面秀山环绕的清清池水,便是小乔明媚的亮眸,历经沧桑仍清纯如故。山里有众多大树古树,还有树林、竹丛和各种蔓生植物,枝繁叶茂,一看就是被精心保护的结果。一些古老的建筑,如元代寂鉴寺遗存的石殿石佛等,黑黑矮矮地坐落在山崖下,似乎早与山与古树连成了一体,十分相宜。连那深谷般的寂寥和幽暗,也给人空静与闲适的感觉,可能因为古树参天,也因为山崖和路石好像总是湿漉漉的,色彩也十分的和谐与古朴。

山中茶室幽暗,寂无人影。泡上一壶用山泉冲的碧螺春茶水,窗外的绿叶密密匝匝,把茶室也染成绿色的了。这时候,茶水碧绿、空气碧绿,心情也是碧绿的,好清雅宁静的地方啊!

2001年的春天,我约女友星期天一同去天池山喝茶。那天是阴天,天池本来林木遮天蔽日,枝繁叶茂,即使暑日,经绿荫过滤,这里仍是一个清凉世界。阴天,更如沉在深绿的潭水之中。

在这样一种阴湿而微暗的环境里,不宜静室独处,正好两人以上,捧一杯清气袅袅的绿茶,谈天说地聊家常。我俩聊的也都是家人儿女,与普通女儿毫无二致。不觉天色渐暗,园门已关,山空水寂,飞鸟归林,最后只剩了我俩。我熟练地带女友绕出边门,她笑道:你倒像是这里的主人了。

到天池山,除了喝茶,我还会去爬山,山顶就是莲花峰,山后就是花山。峰顶拔地而起数块巨石,形似盛开的黑色莲花,是两山共有的皇冠上的明珠。据《吴地记》,该山“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花,故名”,可见为天地钟灵毓秀之物。天池山和花山犹如苏州刺绣中的“双面绣”精品一样,是互为表里的两个翡翠山谷,只是东面花山有御道古路,山景幽曲,而西面天池山这边的石阶是在山体浑圆的石背上,于近年新凿成的。

后来,我常常从花山这边登莲花峰,因花山离市区近,交通方便。如果时间允许,我会从莲花峰的巨石旁另觅新路,向逶迤绵亘的别的山头走去,直到无路可走。好几次,我所抵达的山头已深深地融入天池园林之中。

一个周日的下午,我长久地坐在与花山相连的一座小山之上,身旁是被开采后山岩裸露的石壁,倾听着天池山谷茂密丛林中清脆的鸟音。阳光如清水般淡淡流泻在群山和我的身上,空谷里一声又一声,不知名的鸟儿正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尽情地鸣啭着。那是一种悠长的水音,颤颤的,让人一时听得呆了。

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日子,在这样一座平常的山头,只因远离了喧嚣,便有一种返朴归真的至性清灵在空涵中缓缓升腾,结晶为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激。莫非,那空谷鸟音,正是心灵自由的双翼在无忧谷振翅的清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灵岩、天平的前后山,我都跑遍了(1)

人们去灵岩山,主要是因为山上有座灵岩寺。灵岩寺始建于萧梁时,已有将近1500年历史。上世纪20年代起,尤其在印光法师任主持之后,灵岩寺进入鼎盛时期。寺里香火鼎盛,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现在灵岩寺的当家大和尚明学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佛协会长。寺内藏经阁里宝贝甚多,有血经,有“明四家”真迹,尤以唐伯虎书画为精品。这是藏起来的宝贝,还有散落在寺院周围坦陈于露天的宝贝,如吴王藏西施的馆娃宫,还有吴王井、西施洞、琴台及响屐廊等。这就是归有光在《吴山图记》中所说的“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灵岩寺的前身,原来是吴王故宫。

朝佛的信徒,慕名的游人,可以沿前山的石阶路,穿过山门,穿过道旁的摊床,一路停停走走直抵寺前。我刚到苏州时,曾专程上山拜访过明学大和尚,在他的引领下参观全寺。还曾见大和尚展示苏州“明四家”真迹,引起一屋赞叹。以后我每年都会去看望他一到两次。

明学大和尚还是灵岩佛学学院院长,主修净土宗。我每次看望大和尚离去时,他总要亲自送出寺门,以80多高龄之躯,执意走下寺前台阶,在高大的古银杏树下止步,双手合十送我回身踏上来时平整宽阔的石阶。

一般人们来灵岩山主要是为了这座灵岩寺,经前山的石阶即可直达,所以很少有人去后山。我曾经从后山脚爬上山顶,再从灵岩寺的后面绕到寺前石阶下到前山门。后山是很自然的草山风光,没有石阶,也没有任何人造景点,只有野树和蜿蜒的土路,山势也不高峻陡峭,很适合一般的野外登山。而且这灵岩后山与天平寒山支硎诸岭陇接丘连,四望翠色连绵,更有累累奇石点缀其中,是看山色的好地方。但那次在接近寺后的山道上,有好多游人随手抛弃的食品包装盒与塑料袋,大煞风景。每见到自然的东西印上被人践踏的痕迹,都会使我原本宁静的心境遭受破坏,总有一种冲动,忍不住就想去归拢、收集、掩藏,并深怀歉疚,为那些不爱惜自然和山川的同类。什么时候人变得如此自私野蛮,对自然只知践踏不知敬畏,只知索取不知呵护了呢?每到那些被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山林,我都会为此请求管理者们,请打扫一下卫生,随时保持山体的洁净吧。但灵岩山除了寺院,这后山尚无人管理,须登山者自律。

与之相比,灵岩附近的天平山干净多了。前山是个公园,有专人管理,树木花草、楼台庭阁、池塘春水,都呈现一种自然与人工相谐之美。山下有范公墓,还有后人为范仲淹所建的祠堂,平日庭院寂寂,甬道长满青苔,一不小心脚底就会打滑。清净冷寂的气氛,倒符合祠堂这样的环境。

天平山是秋日观赏红叶的好去处,届时满园枫红栌黄,游人络绎不绝。而对于爱山的人来说,天平山还有一奇,即石奇。满山大块巨石,或长或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