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训练有素的人他的脊椎会动,脊椎一动全身就动了,或进、或退、或闪、或避,刹那间就有了反应。这个感觉有人觉得是丹田,有人觉得是命门,只要不离那点地方都是正确的,再练下去还会有更真实的反应。
心猿已动
拳势斯作
动静虚实
刚柔起落
这些东西对初学者来说,还是到三体式中一点一点的去找,去体会这是最快的捷径,练形意拳绕不过三体式这座大山,你必须练通了它,才能有所寸进有所体悟。
在做左三体式的时候,当你的左脚先前上一步的时候,这个脚要平直的伸出去,脚踝不要做动作,脚不要有向上然后向下踩的多余动作,形意拳讲迈步如行犁,象老牛犁地一般,老牛在前边走,你在后边扶着犁把,配合老牛行进的速度,模仿老牛的步伐和节奏,久而久之你就能练出自己的节奏和节拍。在形意拳中这一腿出的是大有奥妙。
随着上步的同时,左手拳从右手肘处向前,左右两拳同时翻转,前手变掌画弧前劈,右手作为后手此时变掌撕摞向后,二力相争右手掌停在小腹前,此时左手在前与心口平,右手在小腹处于肚脐处。
我说的是我自己的练法,现在许多支系这个动作有高有低,但都不出大势,在此就不赘述了。形意拳不是摆出这个姿势就算完了,重要的是坚持这个姿势,把左劈拳当成一个定桩,认真的站下去才是真的。
在做好左劈拳的动作的时候,就不要再有大动了,你可以微微的小动,把自己全身不合适的地方在稍稍地做个修正,然后把这个动作当成一个定桩,认真的站下去。
在左三体式站到不能坚持的时候,你可以如法炮制的上一步,变成右劈拳式再站,如果你是对着大树,也可以把脚收回来换腿,这样你和树的距离就能保持不变。认真的体会左右换式之间的变化,左右腿的感觉。三体式这个动作越站越有奥妙,尽量坚持的时间长一些,这里边是有大好处的。
许多老拳师父不单是练形意拳的师父,许多其他门派的老师傅也这样讲,他们把站桩念成“耗桩”,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在站桩里“耗”什么呢?
就是你的脾气你的秉xìng,站桩是艰苦难受的活,越是在这个状态下越考验人心,“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古人认为人有个特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举个例子有的人5分钟可以做1000个俯卧撑,做俯卧撑的时候,你的胳膊是酸疼一下,一咬牙就过去了。我不用你5分钟做1000个俯卧撑,我只要你在5分钟之内,做一个俯卧撑,你要慢慢地做,在5分钟之内你只能做一个俯卧撑。这时候你全身的难受劲不是做俯卧撑的那一下了,而是这个难受劲贯穿了整个五分钟。
这样的俯卧撑许多人就做不下来了,别看你能在五分钟之内做1000个,但是让你五分钟做一个俯卧撑不是降低了难度,而是增加了难度。其实这里边的学问,我说的是三体式的奥妙。苦其心志在前,劳其筋骨在后。其实劳其筋骨不但是身强体壮,它还能反过来刺激大脑。然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
因为在你的大脑中只剩下了一鼓作气,没有二也没有三,三体式练的就是坚持,就是长(chang)力。老牛一天犁地100亩,不是长力是什么?从头到尾一个劲能坚持下来,其实已经不是一鼓作气了,而是鼓鼓作气。在形意拳中我们也要练得长力十足才对。
这些话在门内的老师傅都轻易不会对人言,我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让你坚持下去而已。其实一个在内家拳中练出滋味的人,是不会放下的,这是对身心太有裨益的事情,怎能一rì不为之?
这些话我都是对初学诸君来说的,现代人有一个特点,知难而退,遇到事情总想绕着走找捷径,在形意拳中三体式是没有捷径的,谁练谁得,想有个好身体就要付出点代价,否则功夫不会自己长到你身上。三体式磨练自己的意志,考验自己的身体素质,其实什么都练了,什么都在其中,你想鲤鱼跳龙门,你想化龙飞去,总要付出点代价的。
不舍不得这是天理!
………【145 三星齐 泰山移】………
() 初学的诸君对于24法可以看一看,稍微有个了解就是了,建议初学不要深究,这个东西是三体式或者劈拳练了一段时间,有一些基础的时候,再想提高那时候练的玩意,它的内涵太过博大,初学就较练24法,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因为很容易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句话人人都懂,24法是24个说道,这24法还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就难了,排列组合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说不胜说。初学的诸君其实没有那么大的脑力去综合判断纠正这些东西。
尤其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犯低级的错误,再有一个古书中的拳谱言简意骇,有的已经超出了字面的意思,有些是口误音误,有些是误传,初学的诸君是无法分辨出来的,你要做的是囫囵吞枣的背下来,随着练拳的深入,在拳中的积累,一点点的去了解这些拳谱中内涵的东西。如老牛反刍一点点的去品咂滋味,这才是练内家拳。
那么初学的诸君,以什么为基础呢?
先以外三合为基础,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在这三合中,最难做到的是肩膀与腰胯,肩膀与腰胯能合,其实你已经会了形意拳,在这里边手与脚合是最容易做到的,先从这里开始入门。
初学先求一个手脚起落整齐,那个明师也是这么教学生的,比如初学劈拳的时候,哪个明师也不会让你使劲,都是让你先摆这个劈拳的姿势,行拳走势要慢一些,努气发力“是内家的大忌,初学基本都是这样的,你刚一入手的时候,就能发出内家拳劲,你不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你是大师。
内家的拳劲是有评价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三星”,内家拳的老前辈认为“三星齐,内劲出!”。
这个三星在哪儿呢?
这个三星不是外国的品牌,这个三星其实就长在人的身上,确切的说在上半身,初学的诸君找到了“三星”,也就是达到了入门的水平,这三星,分别是“肩星、肘星、和腕星。”它是练内家形意拳的人身上三个点,这个三个点能统一在人的身上,人就能打出内家的拳劲。
在练出这个三星之前,还有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筋骨合槽。初学劈崩的诸君,你摆出一个三体式的架子,自信的观察你的手臂,你会发现你前臂的肘尖总是不能竖直的垂向地面,久练形意拳的人他的小臂的骨头是能够翻转的,可以在立掌的同时,做到肘尖下垂,初学者在这个地方总是别着劲,这个没有办法,只有在拳里练出来。
你的小臂骨头能够翻转,你的肘尖位置就有了变化,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的做到肘与膝合,否则膝盖和肘尖根本就不是一个方向。个人认为这是极端重要的事情,劈崩二法中体会最是明显。
内家拳有个专用词“磨砖对缝筋骨合槽”,这个指的是练拳人全身经络骨骼和血脉的变化,从气质到外形,内家拳都会有一个质的变化。你个胳膊有了这个变化,慢慢的三星据练出来了,这个“三星”应该只在练拳的时候出现,你放松下来去逛马路的时候,三星就看不见了,就不明显了,只有你发劲的时候,这个三星才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我家长辈认为,三星是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一个标志。我们现在做一下这个动作,当你定步打出崩拳的时候,这时候你的拳是立着的,我们每个人的手腕上都有腕线,这个腕线和你的指纹一样,是绕着你的手腕走的,大家把自己的手腕活动一下,你的腕线就会显现出来,我们打出一个崩拳,这时候静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