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杜森很讨厌,但是他说的事情,确实存在。而且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医药领域,在其他领域也会涉及到创新。
根据图灵在1950年的预测,到2000年的时候,人类可以在5分钟的问答中骗过30的成年人。
也就是著名的“图灵测试”起源。
不过直到2014年,才有第一台电脑成功通过,让人类相信它是一个13岁的男孩子。
13岁的男孩子……能自己把作业做好,不要把家拆掉就好,指望它能自己想出药品研发的新方向,大概是没戏的。
安夏抱着“万一呢”的美好愿望,还是组织了一次讨论活动。
紫金公司邀请医药专家、知名药企,还有国际上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先驱共同商讨“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可能”。
药物研发专家先提出几种药物研发的思路,包括中间产物,以及意外获取。
人工智能专家再来论证ai做这件事的可能性。
经过了天的讨论,专家们达成一致:要人工智能像人类科研人员那样自己踏出一条路来,那是不可能的。
人工智能可以从人类划定的范围之内,找出最有可能的那几个,并将它们推向临床测试。
同时还可以“消灭”药物化合物的所有多余特征,使药物更有效。当然,这就说明彻底排除了“意外之喜”。
从现有的计算逻辑上看,人与ai的合作就一条路:人类做规划,人工智能做执行。
执行者会不偏不倚的执行,绝不会行差踏错一步。
不会走上歧道,自然也看不见歧道上美丽的风景。
紫金公布了讨论的结果和一系列相关数据。
全世界的药企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查看到这份信息,最令各位药企老板们感兴趣的点是:
从项目立项到临床前候选化合物的时间,可以从平均四年半,缩短到13。7个月,将近缩了75的时间。
机器模拟化合确实比人类快,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就是很有优势。
至于在研发路上的意外惊喜……拉倒吧,青史留名的惊喜才几件,能不出惊吓就不错了。
会选择玩“富贵险中求”的公司,不是刚起步,急着赚第一桶金,就是公司要玩完,最终shond一把,要么成,要么死。
对于一个脑子正常的大公司管理者来说,稳定压倒一切。
要是天两头赚一千亿,亏两千亿,来回剧烈波动,跟玩跳楼机似的,谁受得了。
紫金公布的数据,让他们十分满意。
原本不知道紫金科技在做人工智能制药的医药公司都知道了,一时间洽谈合作的电话与邮件纷纷涌入。
这个项目从刚开始空虚寂寞的两个需求,忽然扩容到四十多个需求。
忽然增加了这么多需求,远超出最初的计划,人工智能组的人又开始了睡在公司的人生。
有刚进公司的实习生被吓坏了,以为这是新时代的血汗工厂,比《包身工》还要可怕的地狱魔窟。
结果听到同组的同事们提起人工智能组,都羡慕得要命:“只恨当年入错行啊!”
实习生:“加班那么苦,为什么你们都羡慕啊?”
同事摇头叹息:“哎,你光看见贼挨打,没看见贼吃肉啊!”
实习生:“???”
同事对他说:“听说过我们公司服务器组发五十个月工资做为年终奖的传说吗?”
那谁没听说过,实习生选择这里,就是冲着五十个月的传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