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岳飞南宋中兴四将 > 第6部分(第2页)

第6部分(第2页)

三声炮响、几十名仪仗校尉开路,赵构一行踩着细末般的积雪,耀武扬威地进了相州……

要说这相州也是河北(指黄河以北)的一个大州,城周长达近六十宋里。城南门的一条相当于今天步行街的大道,向北直贯牙城和州衙。沿途的酒楼兼青楼,如:康乐、月白风清、秦楼、翠楼……都是当地响当当的高级消费场所。楼宇建筑不仅精美,而且高大,堪比东京开封的樊楼。

这条步行街虽因战乱,显得有些萧条,却依然不乏妩媚、诱惑。

赵构心猿意马地四处张望着,看着两边雕栏画栋的精美建筑、凭栏而望的*,竟一扫刚出宫时的阴霾,心里顿时变得敞亮起来……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1节  会来事的老汪——小赵的第一桶金(3)

在汪伯彦的安排下,赵构一行住进了相州地区第一豪宅——昼锦堂。虽然就计划呆一天,但老汪却象供祖宗似地将小赵供了起来。不仅安排了各色精美食品,还变戏法似地弄来了不少相州地产的美女前来供赵构挑选后侍寝。

书中暗表、列位须知,汪伯彦之所以象孙子似地伺候着这位爷,不仅由于赵构是太上皇宋徽宗如假包换的亲儿子(第九子),正宗的康王殿下,不得已而为之,还缘于老汪自己的小算盘。

原来,汪伯彦原在开封做京官。虽然不是一品,但小日子过得倒也舒坦。忽然有一天,老汪不知是喝高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竟突然上书宋钦宗《河北边防十策》。结果被钦宗按照“军事人才”的标准给派到了相州任知州,同时兼任“真定府路安抚司公事”,负责五个州的军事防务。

汪伯彦心里这个悔呀!心想我这不是屎壳郎插鸡毛弹——愣装大尾巴狼吗?光顾舒坦舒坦嘴了,没想到居然把自己给装里了。老汪自上任以来,每天都担心金军会兵临城下。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据说连性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不到半年的时间,乌黑的头发竟白了大半。

而此次康王的突然“造访”,则无异于让工于心计的汪伯彦看到了脱离险境的一线生机。

本书作者的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1节  小赵的第一桶金(4)

次日,赵构等人继续“北上”,于当日(即1126年11月20日)下午赶到了河北磁州。

备注:磁州就是今天的河北磁县。古磁州同相州相比,只是个小州,周长仅八宋里多,面积只及相州城的五分之一。当时的磁州知州为秘阁修撰、河北义兵总管宗泽(字汝霖)。

赵构一行人进了府衙,守臣宗泽吩咐一声:“进膳!”,自己却一拱手转身退了出去。

小赵走了半天的路程,肚子里早已打起了退堂鼓。原打算要好好地啃啃“大盘子”,可令其感到惊讶的是,所送上来的食物却竟是些煎羊肉、炊饼、小米粥之类的“地摊”小吃。不仅晚饭简单,只能用粗茶淡饭来形容,就连所用食具也是清一色的耀州“傻大黑”(粗黑瓷器),同相州“昼锦堂”中的上等钧瓷相比,显得粗陋不堪。

“可有银光美酒?”赵构面露不悦地问道。

“没,没有。”吏胥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

“碎玉也行。”赵构显得有些不耐烦了。

“只,只有小烧。”吏胥用蚊纳般的声音应到。

“哼!宗大人为何不与自家们共享此美味,莫非是有意怠慢本王不成?”赵构嘴角中挂着冷冷的笑意,厉声问道。

“宗大人晚食从来都是稠粥一碗、咸菜一碟。煎肉、炊饼,乃是专用以待贵客。”面对康王咄咄逼人的问话,原本闪烁其辞的吏胥却变得泰然起来,脸上居然是一副波澜不惊的神情。

听到这话,赵构的眸中再也难以掩饰惊诧的目光。猛然间,觉得喉咙有些发堵,竟然发不出声来……

备注:耀州:今陕西铜川市。耀州窑为宋代名窑之一,在唐代就是中国陶瓷烧制的著名产地,宋代更进一步达到鼎盛,耀州窑遂成为我国“六大窑系”中最大的一个窑系,其产品是北方青瓷的代表。

备注:钧瓷: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宝瓷器,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钧瓷始创唐代,兴盛于北宋,宋徽宗时被定为御用珍品,因朝廷命民间优秀工匠在禹州城内“古钧台”附近设官窑烧造宫廷用瓷,故名“钧瓷”。

备注:银光、碎玉都是相州地区产的名酒,为黍米酒,酒色清澈。银光酒甘醇,甜味颇重。而碎玉酒则是清香爽口。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1节  小赵的第一桶金(5)

令小赵没有想到的是,此次来磁州不仅未享受到VIP贵宾待遇,反而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了副使王云被“暴民”们群殴打致死的恶性事件(详细案情请参考《一代师表》)。

1126年11月22日深夜,心有余悸的赵构“逃”回河南安阳。从此,小赵在相州府小住起来,而绝口不提与金人“议和”之事情。

要说这赵构,出身于贵胄、生在王府、长在开封,原本就拥有傲气、享乐的资本,再加上天性*,因此养成了放纵、招猫斗狗的生活习惯。虽年纪不大,可却是一个“弹了多年吉他、玩了多年鸟、泡了多年妞”的老手。不过这小子倒有个优点,就是越是在着急的时候胃口越好,而且吃完饭后不分粗粮、细粮都超级能吸收。这不,虽“屈尊”于相州,而且首都开封被围,老爹、大哥生死不明,却照样每天在“昼锦堂”里大排筵宴、歌舞生平,一副“纳税人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的气概。

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

第1节  小赵的第一桶金(6)

1126年11月25日,金东路军抵达开封城下;1126年闰十一月二日,金西路军屯兵在开封城南的青城。至此,势如破竹的金东、西两路军在汴京城下胜利会师,并很快对这座孤城形成合围之势。

坐镇,也可以说是“困守”河南开封的宋钦宗(1125年冬,在金军第一次大举南下之际,宋徽宗赵佶传给了太子赵恒,就是宋钦宗)这个急啊!每天如果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茶不思、饭不想,就连身边如云的美眉们也顿时索然无味,自己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可以轻松坐怀不乱的“圣之和者” 柳下惠。

着急归着急,办法总还是要想的。可当时的国人还不知道无线电为何物,不大可能通过群发短信的方式向各地发出求援信号,只能采用笨拙的人工方式——派出“敢死之士”突出重围,每个人都带着“铁不铁,就看现在了”的圣意,象求亲爹一样去求平日叫嚣着要效忠*的大员们前来救驾。

关键时候,钦宗首先还是想起了自己的那位一爸两妈、而且还并未出省(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内)的兄弟——赵构。虽然是异母,但好歹还有同父的关系做底线。毕竟,打着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关系,关键时候总比那些按月领工资的打工仔们要靠得多。

1126年闰11月下旬某日深夜坤宁殿里,几个人正在愁对灯火。为了节省开支,书案上只点着一支大蜡烛。暖炉中烧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