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岳飞南宋中兴四将 > 第12部分(第2页)

第12部分(第2页)

忽然,平日里走路都嫌道窄的大宦官康履竟连滚带爬地跑了进来:“大事不好!叛,叛军!”

话音未落,大将苗傅、刘正彦等各带一队兵士,气势汹汹地冲将进来。

一阵恐惧袭来,高宗赵构险些支持不稳倒在御座上,空洞的目光呆滞地瞅着这眼前还来不及消化的一切……

见到赵构,苗傅只是微微欠了欠身,就好像我们今天走到大街上遇到熟人点头示意一样,便双眸圆睁、昂首说道:“我等并非蓄意谋反,但求清君侧,为民除害。”说罢,向身后的军士使了个眼色。

那个军士上前一步,将手中的包裹向地上一掼。只见那个包裹迅速散将开来,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如皮球般滚了出来……

赵构压下腰定睛一看,当看清那颗人头竟是当时南宋军队中职务最高的武官——御营司都统制兼“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时,浑身明显地颤抖了一下……

看到苗傅等如此嚣张,朱胜非寒眉一挑,把心一横,壮着胆子走下殿来,硬着嘴问道:“王枢密即便有过,其实尔等随意专杀?况,官家并无大过,将军何必苦苦相逼?”

看到朱胜非信步向前,苗傅的气焰稍微收敛了一些,语气也变得稍稍平和了一些:“王渊官居要职,却只知勾结阉党、坑害忠良。大敌当前,竟遇敌不战,率军逃跑。此等小人,何德何能?竟官居枢相!”顿了顿,见朱胜非的脸上并无反对之色,略一沉思,猛地将刀尖柱地,“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傲然说道:“臣等请杀康履等奸贼,以正圣听!”看到苗傅跪倒,刘正彦等人也齐刷刷地跪在了地上,言不由衷地山呼“万岁!”……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看到高宗并无反应,依然是失神地望着大家,苗傅“霍”地站了起来,鹰一般的眼睛绕过赵构,直逼蜷缩在其身后的康履:“大官人,请吧!”一副揶揄的口吻。

看到众将士那一道道似乎要洞穿自己身体的目光,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康大官早已吓得脸色铁青,没有了人的颜色……

“主上,救命啊!”老康无助地瞅着同样惊骇的宋高宗,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乞求……

赵构面色难堪地瞅了瞅朱胜非,见老朱也是副霜打的茄子样……

见赵构耷拉个脑袋,康履知道再求已经无益了。此时,竟反而镇定下来,正正衣冠,走到高宗面前,跪倒在地:“小底去了,望官家保重!”说罢,站起身来,旋身而去……

看到康履那远去的背影,赵构的身子一抖,心里揪心般的疼痛。虽然,老康只是个阉人,且确是多有劣迹,但,身为孤独的王子,这个人几乎是毕竟自己一个从小到大唯一的玩伴。就是这样一个为人鄙视的阉人,陪伴着自己走过了童年、少年,一直到今天……

想着、想着,赵构的眼前湿润了,浮现出的,竟是与康履等人放风筝、捉蛐蛐时的情景。童年无忌,也许,那才是最美好的……

一直目送到康履被押出殿门,一脸伤感的赵构这才收起思绪,重新回到现实:“诸位将军还有何要奏?”

“请主上让位!”一个可怕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语气,传了上来。

顿时,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刚刚还全身哆嗦的朱胜非定了定神,再次壮起胆子,走到苗傅、刘正彦面前,厉声说道:“此事万万不可,主上待尔等不薄,怎能出得此言!”

“望二位太尉三思而行啊!”见诸将并无退让之意,朱胜非不得不换了副委婉的语气劝道。

“自陛下即位以来,宠奸佞、排斥忠良,方得今日之败。何言不薄?”苗傅进逼一步说道。

“主上以为陈东之意何如?”刘正彦跟风般补了一句。

“哈哈……”赵构一阵惨笑:“朕本无登大宝之意,只因社稷艰危、臣民推戴,才不得已从之。朱卿莫劝阻,二位将军也休要再相逼,朕自当退避,作一农耕散人,岂不快哉!”

见赵构表了态,苗傅、刘正彦等人这才无话可说,遂率军出了殿门……

备注:陈东,北宋末年太学生,曾经领导过爱国群众运动,因而名重天下。南宋建立后,宋高宗召其来南京(今天的河南商丘,当时也叫归德府,为北宋四京之一)。因李纲被罢相,而上书指斥赵构重用奸佞,不思收复失地,同时对赵构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将来渊圣皇帝(指宋钦宗)回归,不知何以自处?)。因触怒“龙颜”,而于1127年8月同“布衣”欧阳澈两人一起被斩。后赵构为收买人心,又猫哭耗子般地为其*。

书中暗表,“苗、刘兵变”是南宋建立初年一次规模不大、影响却不小的军事政变。因为参加者多是皇家警备队成员,所以也可称作是一次比较标准的“宫廷政变”。

兵变中的两位当之无愧的男主角——扈从统制苗傅、御营司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都是北宋末年的将门之后,也就是俗称的“革命军人”后裔,属于“根正苗红”那伙的。

虽然兵变的起因较为复杂,以“头绪多”而著称,但主要还是这二位与御营司都统制王渊之间的矛盾发生激化所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