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乱明血歌TXT > 第421部分(第2页)

第421部分(第2页)

紧张,当然只是对光禄院及朝廷而言,林纯鸿这边,只会觉得局势完全在掌控之中,无丝毫紧张可言。

林纯鸿一直纠结于内阁总理可能弄权一事,向周望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周望旗帜鲜明地反对有限任期制、反对光禄院的弹劾权。

周望以老岳父的身份,提醒道:“若对任期进行限制,十年之后,你到底是继续干下去,还是放弃手中的权力?若真要放弃手中的权力,继任者笼罩在你的阴影中,必然试图减轻你的影响,甚至不排除采用阴谋诡计来算计你,到时候,你是反击还是听之任之?这是祸乱之源。”

“至于弹劾权,那帮举人进士出身的光禄大夫一到京城,就和朝廷勾结在一起,根本不值得信任,一旦他们弹劾你,很可能将你赶下台,到时候,又是一番动乱和麻烦,还不如不给他们这个权力。”

林纯鸿道:“这次举人进士竞争光禄大夫,占了声望的大便宜,往后,真心拥护我们的光禄大夫只会越来越多。若规定弹劾内阁总理,必须有五分之一的光禄大夫联名提案,三分之二光禄大夫同意,这样如何?”

周望道:“举人进士出身的光禄大夫虽然不到三分之二,足以保证弹劾不被通过,但这样对你的声望是个不小的打击,终究是个麻烦。”

林纯鸿叹息道:“制度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现在,更要考虑数十年,数百年之后,确实很难……”

……

与此同时,林纯鸿还致信给朱之瑜、张道涵。朱之瑜和张道涵反对有限任期制,朱之瑜甚至明确表示,待到林纯鸿老了之后,再行考虑任期制。

而且,朱之瑜和张道涵的想法几乎与林纯鸿一样,提出可以授予光禄院弹劾权,不过,弹劾要通过,必须三分之二的光禄大夫同意。

林纯鸿心里有了定案。

崇祯十五年五月,在林纯鸿的授意下,洪齐云一帮人同时向朝廷及荆州提出更改后的《大明中央改制议》,明确规定,内阁总理依然由内阁扩大会议推举产生,任期五年,五年期满后,由内阁扩大会议再次推举;光禄院享有弹劾内阁总理的权力,不过需要三分之二的光禄大夫同意。

对这个结果,陈奇瑜、黄宗羲等人觉得满意,不再反对。

然而,在靖**团和禁卫军团抵达京师后,朱由检突然宣布京师戒严,并下旨,严厉斥责郑梦帆、郑鸿逵一帮人妖言惑众、居心叵测,宣称《大明中央改制议》绝不可行,除了在六部等部门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外,其余均无须更改。

朱由检显然还未昏了头,他知道还必须依靠陈奇瑜、李绍翼这帮士大夫,并未勒令陈奇瑜和李绍翼等等一帮人辞职。

皇权,凭借手头掌握不多的武力,终于作为争夺的一方,登上了舞台。

对此变故,林纯鸿的应对措施非常简单,只是令骠骑军团控制了通州运河码头。不过,运往京师的物质仍然畅通无阻。

通过此举,林纯鸿向朱由检宣告,京师的武力,只是绣花枕头而已,并无多大意义。

朱由检和林纯鸿这次刀尖上的交流,吓坏了陈奇瑜一帮人。

陈奇瑜、李绍翼费尽脑力,提出,中央改制议可增加一些项目,皇帝对内阁总理人选有提名权;皇帝可提出弹劾内阁总理议案,交由光禄院表决;内阁形成的决议,由皇帝陛下同意后,方才正式具备法律效力,若皇帝陛下对内阁的决议不满,可封驳三次。三次封驳之后,由内阁组织召开阁幕扩大会议,对决议进行表决。阁幕扩大会议形成的决议,皇帝陛下不得再行封驳。

当陈奇瑜和李绍翼的提议交到朱由检手头,朱由检不满意,直接将提议扔回陈奇瑜手中。

陈奇瑜与李绍翼又琢磨良久,加上了一条,大理寺卿由皇帝任命。

朱由检方才留下了奏章,但未置一词,为自己留下了回旋空间。

当林纯鸿接到陈奇瑜和李绍翼的提议后,坚决反对皇帝对内阁总理有提名权,并认为皇帝三次封驳内阁决议后,由内阁召开会议,对决议进行表决,无需内阁扩大会议表决。

这点显然更具有可操作性,毕竟内阁扩大会议由从二品以上官员组成,许多都远在天边,若皇帝时常封驳内阁决议,如何集中从二品以上官员进行表决?

至于大理寺卿的任命权,林纯鸿理所当然地予以拒绝。

陈奇瑜、黄宗羲两边不停地跑,充当皇权和林纯鸿之间的桥梁,同时,还加入士大夫自己的要求。

按照朱由检的原意,掌握大理寺卿的任命权,无非想拥有随意兴起诏狱的权力。当他最终知悉,大理寺仅仅只有司法权,并无调查权后,便兴趣寥寥,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

不过,当陈奇瑜指明,大理寺除了享有重大刑案的终审权外,还享有重大争议的最终裁判权,朱由检才热衷起来,为了使皇帝拥有大理寺卿的任命权,朱由检甚至放弃了内阁总理提名权。

陈奇瑜、黄宗羲等人跑来跑去,还真让三方达成了一致:林纯鸿同意大理寺卿的任命权归属皇帝,而朱由检则放弃了内阁总理提名权及其他一些权力。

林纯鸿同意皇帝享有大理寺卿的任命权,自然由他的考虑:一则大理寺卿一人无法改变重大事件的裁决结果;二则,大理寺一众法官及官员均由具备基层经验的专业人士充当,区区一个首脑任命权,实质并无多大作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