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冷哼一声说道:“当然是说关于改土归流的事。”
原来又想到了这件事上。
朱元璋指指朱楩手中的折子,冷笑着说道:“果然如你所说,这些个土司,真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咱给他们荣华富贵,他们却不思偿报天恩,反而多有叛乱发生。真是该死。”
朱楩顿时激动起来了:“您看,我没说到后边吧。别说这些家伙了,每一个土司都有可能造反,因为是您给他们的权力。他们那是土司吗?那简直就是土皇帝。相比起来,我们这些藩王又算得了什么。”
朱元璋翻着白眼,好小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呢是吧?
不过朱元璋也点了点头,之前册封的九大边王,不光是为了镇守边疆,有的也是为了预防这些土司造反的可能。
譬如说秦王封地在西安,与太原的晋王呈守望之势,既可以联合起来抵抗北边的鞑子,也能预防宁夏府。
还有蜀王朱椿,湘王朱柏,乃至如今的滇王朱楩,这都是镇守西南的藩王。
主要防止的,就是那些土司的犯乱。
“改土归流吗?既然都是些薄情寡义之辈,看来也是时候好好整治整治他们了,”朱元璋微眯双眼,洪武大帝的气魄,可谓是不怒自威,也不知道到时候又会流多少血,死多少人。
朱楩不但浑不在意,反而激动万分的说道:“到时候儿臣愿意领兵一部,杀出一个天下太平。”
朱元璋看着朱楩,眼中闪过一抹失望神色。
“徐达说的没错,你真的太像咱年轻时候了,一样的悍不畏死,一样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管他是陈友谅还是张士诚,咱当年,可从未怕过他们,”朱元璋一脸自豪的说道。
事实上,在最后三人大决战时,朱元璋才是实力最弱的那个。
陈友谅地盘与兵力要远超朱元璋,而张士诚坐拥江南富饶之地,自然是有着泼天的财富,连沈万三这个财神爷都给张士诚效命。
可最终,还不是他朱元璋坐拥天下?
而朱楩则是不把所有土司放在眼里,丝毫不担心土司会造反,你敢造反,我就敢杀你全家。
何况朱元璋是马上皇帝,是他自己打下来的天下。
相比起朱标,其实他更喜欢诸如朱棣与朱楩这样的儿子,更像他,都是能征善战的好儿郎。
可朱标的性格是他自己培养出来的,包括如今的朱允炆,这都是任君。
朱元璋深知马上皇帝打天下之后,需要的是以仁义之君治理国家。
何况朱棣是老四,朱楩是老十八,就这俩儿子最像他,偏偏一个都立不起来。
反倒是那老二本来最有机会,偏偏又是那个德行,朱元璋一想到秦王朱樉,脑瓜子都开始嗡嗡的。
简直是不提也罢。
可朱楩越是像自己,朱元璋就越加担心,甚至越加明白,若是朱允炆和他起了冲突,朱楩是一定会造反,甚至一定会赢的。
说来好笑,蓝玉是自己杀的,恐怕还要进一步为朱允炆铺路,那傅友德与冯胜也将成为朱允炆的威胁。
可是一旦连这两个大将也都死了的话,沐英也病逝了。
到那时候,这满朝的能征善战将士,全都没了,反倒是朱楩在云南的班底,几乎成了最强部队。
这可如何是好?
朱元璋都有些恍惚了,自己到底是在给谁铺路来着?是给朱允炆?还是给朱楩这个混账?
自己把朝廷能用的武将杀光了,到时候朱允炆还能用谁?李景隆那小子吗?
“你这么看着我作甚?”朱楩被朱元璋看得有些心里发毛。
朱元璋没有在意朱楩的失礼,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他都要习惯了。
只是朱元璋纳闷的问朱楩:“以前我怎么就没发现呢?你小子隐藏的太深了。”
其实直到现在回想起来,朱元璋仍然不记得朱楩在皇宫的前十二年是什么样子了,也完全不记得有这么一号儿子的存在。
一直到朱楩在云南开始崛起,朱元璋才终于关注他,尤其是朱楩回到京城以后,朱元璋更是惊讶发现,这个十八子也太像自己了。
也或者是第一印象太重要了,因为徐达当时就一直说,朱楩和朱元璋年轻时候简直一模一样,朱元璋也越发看他顺眼。
结果就连朱楩不止一次高调表达出今后会造反的野心,朱元璋也没有处置他,反正是父子俩私下里的对话,说说就说说嘛,不用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