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之大明殖民地 > 第23章 晋商商会的拜帖商人的试探(第3页)

第23章 晋商商会的拜帖商人的试探(第3页)

若朝廷在限制商业的政策上松动些许,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宝贵的喘息之机。

陈寒深知,大明王朝之所以陷入财政困境,

初期不论是洪武皇上还是永乐皇上,父子俩大量印制货币,导致宝钞贬值如厕纸,皆因未能善用商人,未能大力发展经济。

陈寒清楚,大明并非真的贫困,而是财富深藏民间。

后来,商人与官员勾结,开始在朝中培植代言人。

这使得皇上想征收商税时,总会遭遇一股阻力。

商人的代言人总是以民本为由反对,声称此举有损皇上声誉,面对重重阻碍,皇上只能妥协。

有些顽固的,结局往往以悲剧收场,被恐惧吞噬而亡。

这种恶性循环自建国之始便根深蒂固。

朱元璋和他的家族对经济概念一窍不通,金融智慧对他们而言如同天书,因此错失无数良机。

然而陈寒无法坐视不理,因此当商人伸出探索的触角,他必须主动且坚定地回应。

许多人传说皇帝对商贾抱有深深的厌恶。

就连朱允熥也直言不讳:“先生,您或许不了解,我皇祖父向来鄙视这些商人,极不愿与他们打交道。”

“如今您身为他倚重的救灾重臣,此刻却要与他们交往,万一文官以此为由攻击您,皇祖父可能顺水推舟,那您的救灾计划该如何继续?”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您已经挑起了灾民的期待和希望。”

“难道您打算看着那些文官在掌控资金后,优先满足自身的政绩需求,”

“对灾民仅仅是敷衍地设立几个粥棚,就草率应对吗?”

“您想让他们刚刚萌生的对朝廷的信任瞬间破灭?”

朱允熥的观点有其道理,但他并未触及核心。

陈寒深知朱元璋对商人的反感,但他并不打算赶尽杀绝。

尽管反感,他的行为确实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

那是因为在郭桓案中,他看到朝廷急需巨款北伐,于是决定全面清算富户的财产。

他对商人的厌恶没错,但作为皇帝,他绝不会凭个人喜好干扰朝廷的正常运作。

因此,尽管他会采取短视的行为,但他绝不会因个人意志而彻底消灭商业。

这也是为什么陈寒拿出五十万贯后,朱元璋立刻转变态度的原因。

就如同汉武帝推崇儒家,难道真是出于热爱?

不然!

他在推崇儒家的同时,为何实行外儒内法的策略?

唐太宗为何推广佛教?

难道他真信仰佛教?

并非如此!

实则李世民一直标榜自己是老子的后裔,遵循道教,但为何还要推广佛教?

因为他们始终把信仰当作统治工具,以此更有效地控制民众。

那些文官总以为朱元璋厌恶商人,于是任何官员接近商人就会被指责为失态,皇帝通常会严惩。

但他们从未想过,朱元璋不会凭个人情感决定商人的生死。

陈寒深知此理,因此他此刻提供的金钱,意味着未来只需向皇帝提供更多财帛,朱元璋就不会阻止他与商贾交往。

他对商贾的厌恶,源于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