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观察光子的“观测器”,从双缝之前挪到最终结果的屏幕之前。
按道理说,光在通过双缝之前没有观测者进行观察,那它应该呈现的,是波的属性。
可结论却完全出乎预料。
它呈现出了的,是粒子的属性。
屏幕上还是两道杠。
这个实验结果……
再次颠覆了所有的认知!
而这个实验也开始继续执行……
在无数次、各种角度的实验之后,得到了一个令所有人头皮发麻的结论!
一方面,无论“观测者”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里出现,只要观测出现在了光落到屏幕上的那一瞬间,那屏幕上的结果,必然是代表着粒子属性的两道杠!
另一方面,即便“观测者”的观测贯穿了全程,但只要在光子落到屏幕上的之前最后一瞬间撤掉观测,那结果也必然代表着波属性的光栅!
打个比方……
这就像是一部已经拍摄好的电影。
如果这场电影从头至尾都没有人看,那它会呈现a结局。
但凡有人看,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看,只要看到最后一秒,它都会呈现b结局。
诡异的是……
就算是你看过了整部电影的9999,但是在最后那一秒离开,它原本的b结局,也会在这一刻立即演出a结局!
甚至是就算在最后一刻走入片场,那电影不论之前演了什么,原本的a结局也都会立刻变化,直接演出b结局!
可是对于经典物理来说,这电影的结局,本不该取决于是否看过这场电影!
更不该因为一个观测者的突然出现,凭空改变这场电影的结局!
按照经典物理之中的因果律……
因能决定果。
可是在这次实验里……
是否观察的果,造成了光子会怎样通过双缝的因……
也即是,果决定了因。
在量子物理当中,“未来”……可以改变“历史”!
这种反常识的结论,震撼了整个世界!
也因为如此……
量子物理和经典物理开始分道扬镳。
微观物理和宏观物理至今也没有真正统一。
……
这些,在陆云的脑海里一闪而过。
原本这些记忆都是零碎化的。
但是在经过了“平行记忆”之后,他对于自己的大脑拥有着一个近乎诡异的能力。
他可以过目不忘。
理解不理解还两说,但是真的能记住。
所以,当潘立山问出这个问题时,陆云立即从自己的脑海里,翻出了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