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崔晓明的话,刘东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情况给崔晓明仔细说说,但这个事情,又不可能挑明,于是刘东只有把这口气给憋着。但刘东这个时候,已经把台积电给恨上了。他准备等过两年苹果撑不下去以后,就收购一些苹果的股份,以后利用自己股东的身份,绝对不给台积电订单。抢了自己的财路,还想让自己给他活路,简直是妄想。台积电的张老板自然不知道,仅仅因为自己把台积电建立在八七年的时候,就惹来刘东这个鳄鱼的恼怒,简直比躺着都中枪还冤枉。
既然暂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刘东也就不再考虑。说不定过两个月就能有转机,希望英特尔那边,能够给自己一个好消息。至于iBm和三星,基本上不可能。尤其是三星,本就隔着华夏不远,这个思密达,在全宇宙都是思密达的思想上,又怎么会把技术给刘东?
除开晶圆厂的项目,刘东现在更加在意的就是移动通讯市场。自己的公司,好不容易能在邮电部还没有多少心思的时候,把这个缺口打开,要是不好好的工作,又怎么能对得起这个未来的现金奶牛?
相比起几乎没有基础的晶圆项目,在移动通讯领域当中,环亚的技术积累,却相对比较多一些。因为无论是美国佬,还是苏联老毛子,对于通讯这一块,都比较重视。虽然苏联的技术不可能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技术,但一些经验,却是能够借鉴的。
在这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规则制定比赛当中,刘东不需要拿大头,只要拿出几个别人无论怎么绕都绕不过去,或者绕过去比较费劲的专利出来,那就能代表胜利。到时候和高通一起制定规则,单单是专利费,就能把刘东笑死。
要知道,以后cdmA技术的运用范围,可不仅仅只有华夏,包括很多亚非拉地区,还有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有很多国家采用cdmA的通讯技术标准。只要能够在这个标准制定赛当中,拿到一小份,刘东都可以用这个技术,撬开无数市场的大门。
“既然我们公司现在要搞cdmA技术,那就必须拿出一个章程来,这个项目的建设,必须成立一个大项目,把更多的人拉到这个项目研究的范围当中。要当成一个大事情来搞,只要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当中,拿到尽量多的技术专利,那么以后就算高通公司,也不可能能绕过我们公司。”刘东很是霸气的说到。
“更多的人?老板,这可是搞研究,不是在卖大白菜。哪里是想弄多少人进来,就能弄多少人进来的事情?必须要有专业的人才,而这一点虽然我们有一定的积累,但是想要和高通比,那简直是开玩笑,他们的技术储备,可不是我们这样薄弱。”虽然崔晓明一直都在国内,但要说到国际先进技术,他可不陌生,高通虽然是一家比环亚更加年轻的公司,但并不代表他公司的科技底蕴就弱了。
“我可没想和高通比,我只是想要在这块蛋糕当中,分得一份比较满意的份额就满足了。要是我们的技术真的把高通比下去了,你觉得美国会让这样的技术流行出来么?要知道,一项技术的流行,可不单单要技术先进,最为主要的还是要资本市场运作。我们喝汤就行,肉嘛,吃一点点就够了。拉人嘛,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咱们现在不是和水木大学有联系么?那完全可以把项目拿出来让大家一起研究,让那边的教授带头做项目,然后我们公司给钱,有廉价的劳动力不用,我们岂不是傻了?”刘东一开口,就决定了要拉大学的人来做苦力。
要知道,这样做在后世都是通用的手段,之前在香港也不是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环亚金融和香港大学的关系,可是很亲密的。而且大学也不会拒绝这样的项目合作,因为只要是合作做项目,大学不但有钱拿,还会锻炼自己的师生能力。产学研,大学这一块,可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也知道大学的劳动力廉价,但是老板,水木大学,可不是和香港大学一样,我们在香港大学能做的事情,在水木大学不一定能够做到。这边可是以行政为主的,要是上面不点头,我们再努力也不行,而且水木那边的技术实力,还不如邮大,术业有专攻,移动通讯技术,可是邮大的专长。”崔晓明说到。
“应该没问题的,毕竟我们是出钱锻炼他们的师资力量,能够在工作之前就参加最为先进的科学研究,想来他们也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如果还不行,这两天我就去和那些大学说说,反正以后我们都要走这样的路,乘着现在还没有哪个公司看上这一块,我们就做先行者。”刘东说到。
学校学习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掌握知识,更好的服务社会么?环亚公司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学校还能拒绝?再说了,刘东又不是白用人,那是要给钱的。
虽然给的这个钱相比起雇佣员工来,要便宜很多,但对于现在生活还苦哈哈的大学教授来,绝对是一笔意外之财。臭老九现在还没有翻身,虽然国家开始重视起教育来,但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苦一下老师算得了什么?
在金钱资助和学术研究双重丰收下,就算是学校上层有老顽固,那也得考虑一下下面的人生活需求。后世哪个大学没有和企业公司联合研究合作的事情?这又不是上纲上线,应该是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的,只不过刘东是把这时间段提前了一些,还惹不出什么大麻烦。
第三百六十三章 跳出圈外的一步棋
有了这样的想法以后,刘东的坏心情好了一些。既然晶圆厂的事情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那就做另外的事情。把产学研这一套理论实践起来,以后环亚的人才储备就会更加的丰富。
这年月的大学生,虽然是骄傲了一些,但不可否认,在还没有扩招的年月,这些大学生的素质,比起以后那些所谓的大学生素质好太多了。
刘东前世也不是没有给那些大学生上过课,一个大课,能认真听课的人,还不到百分之三十,而能来听课的人,却又在整个需要听课的人群当中,不占优势比例。这样的学员素质下面,能够真正成材的,能有几个?大多数都是在混日子。即便是水木这样的名牌大学,也脱离不了这样的怪圈。
还是现在好,如果刘东真正要去讲课,能认真听讲的人绝对是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对于现在的那些大学生素质,刘东还是很能放心的。
有了先把产学研的路线搞起来的想法以后,刘东就乘着现在人手充足的时候行动起来。要说和国内的大学接触,刘东从出了校门以后就没有干过这样的事情,这几年能在京城的时间实在不多,就算是在京城的时候,那也没功夫去回忆一下大学生活。
所以要论到关系熟络,刘东还没有崔晓明和这些高校的关系好。既然想要在这些高校身上打开缺口,那当然要专业人士。刘东虽然是老板,但这样的事情上面,除非最后到签合同的时候,他这老板其实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接下来的几天里面,崔晓明暂时放下了研究所的事情,专程去跑高校,京城的地界,高校扎堆得利害。崔晓明虽然和高校的关系不错,但在新的事务上面,高校方面也是很迟钝。
刘东不管崔晓明在高校能够取得多大的成功,他现在需要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这样的事情,从上到下,再由下而上,双管齐下之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崔晓明去跑高校,那算是由下而上。
而刘东找自家老爷子,就算得上是由上而下。
老爷子现在卸下了很多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