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国雄兵》也写到了战争与和平,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篇专门写战争与和平的小说。她从古代中亚战场开始写起,写了20世纪冷战年代中亚战场的中苏战争、写了极端疯狂年代几近于发生的热核战前夕的中国社会“深挖洞”备战过程、情景,写了1962至1976年间中印边境大大小小、已经发生并成为事实的和那些近于爆发的战争、战事。
…
但是,她与许多战争军事文学显著不同的是,她是公开显明地、毫不掩饰地、从头到尾“反战”的。这点,无论是像珍珠般串缀于全文的、众多的、温情脉脉的讴歌生活、人道、和平、人类友爱主题的诗歌也好,还是《热核战》中雨夜寒风篝火中由露露领唱,赵忠诚、工人群众、荷枪实弹的年轻军士加入,最后由连长、指导员拉手风琴伴奏的苏联理想歌曲也好都明白无疑。
最有代表性的是,尾声——静静的土伦山口,曾大军牺牲时摊开在草地上白布卷的四个大字——“和平万岁”。
…
这是中国军人的心声——也是作品的主题。
还有许许多多方面,能显示出这一和平的主题。
…
她拒绝描写血腥、屠戮和复仇场面,却丝毫不影响读者从作品中看出战争的惨烈、紧张、牺牲和暴风骤雨般的气势、规模
…
读者将永远无法忘怀,在那腥风凄雨、在那样艰苦年代,我国人民在那种物质精神双重压抑摧残的生活里、我军侦察员在忍受了那么多的屈辱、痛苦的情况下,对祖国表现出来的坚贞之情;读者将永远无法忘怀,无论是在中苏边境的中亚战场,还是在冰峰雪岭的中印边境,炮火硝烟背后的,我军将士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热血牺牲,我国各族人民相亲相爱、生死相依的那股浓浓的人类之爱、挚爱、大爱!
那一声声的鸟叫,一声声的三角琴,一堆堆的篝火那部队长在“牢狱”中昂扬不屈的头颅、那“中亚泥布拖地”颠沛中仁慈的眼光、那李沪生为“申冤”“赎罪”一骑黑影,千里奔袭,向西藏高原驰来的身影、那“暗红的古堡色中”曾大军在土伦山口倒下时向我方阵地行了最后的一个军礼那嘟嘟嘴梦里都在寻找“闵斌斌”的卡尔梅克小公主、那怀抱着五班长日记泣不成声的藏族姑娘央金
…
她是一首信念之歌,和平与友爱之歌,她在爱国主义主题的深度和力度上,丝毫不亚于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比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作品也毫不逊色。
…
就这一点而言,《帝国雄兵》是一部别出心裁的小说。
有意思的小说(1)
有意思的小说(1)
…
下面引自——童心先生发表于2011…09…27 21:46的——《我看中国文化艺术怪圈现象》。
…
“文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谁都不会否认文学艺术对人类思想意识的主导作用,不得不承认我们许多人在学生时代被好小说影响了一生,甚至因此立志当作家。
但如今弥漫文学空气的,垄断文学的,是穿越之类与低俗。
”
“穿越异界去干什么呢?”
…
好!
有多少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你穿越古代去干什么?哈哈哈哈哈,我琢磨了一晚上,不知道有什么意思。
“自我王国”吗?哈哈哈哈!太浪费精力了吧!
…
写穿越的朋友,能回答吗?
不是说不能写,现在题材开放,什么都有人写。
…
有人说,是因为出版商在等待着这一类小说。此言谬矣!出版商在等待着这一类小说,不错,可是出版商也在等待,真正的、高雅的、成熟的、堪称精品的、震撼中国的好小说。出版商之所以为商,在于他们精准地知道,社会在等待着什么。
我们在前面《大众与受众》中早就说过,受众是你给他什么,就是什么的。但是不要以为受众处在“被强奸”地位,就都是傻比。不要说读者只知道低俗,好作品照样叫好、叫座。读者之所以昏聩,是因为整个中国文学昏迷、昏昧不醒,是因为你们作家拿不出,或者还没有拿出好东西来。
你以为中国电影界把《白蛇传》这样远离当代性的作品拿到戛纳电影节上去参赛,不是一场愚蠢落后的“穿越”吗?其实蠢行不止一次,不止一年,时尚转变,过眼云烟,现在看《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让子弹飞》很多很多了——不是垃圾,是什么呢?
…
许多写穿越之类与低俗作品的,辛辛苦苦,熬灯打更,就是为了15—18岁的读者群吗?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这些人也是要长大的,他们成熟起来的第一步,就是把低俗作品卖进收纸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