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帝国雄兵》的读者,能发现上述语调中,那种读书不求甚解,大而化之,浮在表面的阅读态度,和他专有的“地理的和历史的”阅读方法,以及“科普的、百科全书式的”阅读追求——中学生就是这样的,各位已经是家长的写手,都知道自己家里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中学生的视野就是这些,急于找历史、地理依据急躁的也是这些,所关心的都是“科普”和“全球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战争史”他们看不到,或者,根本不会去动脑筋,发现那些文字背后的东西——可惜,这些都不是在阅读小说,而且,也根本读不到小说的真髓——
现在,他向空中招手挥手绢,准备结束他那难忘的《帝国雄兵》中亚草原 “穿越”旅程以及自以为得计、目空一切的、充满了关爱精神的、洋洋自得的表演show了——他在发表结束语了——尤其是结尾 那句——“感谢作者向大家科普了全球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战争史和发展史,顺祝中秋愉快、网安好运。”多调侃啊,好啦,这位泽福人间的新王母娘娘袖袍一甩,要升天啦,得胜还朝也!潇洒也!
…
谢天谢地!
…
值得注意的是,他竟然把无中生有的垃圾语言、侮人自扬的惑众谣言,冠冕堂皇地,很骄傲地,作为正式文章发表,在世人还沉湎在“文学批评家”的专业教导的光辉雨露的幸福滋阴时,他的恶评来了。
…
真的是恶评!是真的恶评!
…
我说过,《帝国雄兵》尤其喜欢恶评,这是一句公道话,因为“恶评”里也可能有真知。
…
小说观念不一样,就要慎重评。他应该知道,他,至少在目前的层级上,是啃不动《帝国雄兵》这块骨头的。
认识有差距不要紧,你有发言权;批评是好事,但是,不要荒腔走板。
…
从你对《帝国雄兵》的评价看,你不仅没有认真地读原作,而且,你对什么是西方文学、世界文学的真髓,都是恍恍惚惚的,所谓“模仿国外小说的叙述手法”、“连词不达意的翻译痕迹都仿得非常逼真”的论调,不过是气枪打水而已。
…
作品中的史学探讨辩证,牵涉到历史的真实性问题,进而也是艺术的真实性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应该是一个值得较真的严肃话题。
…
小说是在昏智状态下写出来的,可是评论却不能在昏智状态下发出——这是最简单的常识。有的人能写小说,却缺乏基本的逻辑认知,这是想象的结果,也是小说的妙处;想象不能带来批评,这是理性的结果,也是评论的妙处;以上不同,也是小说家不能同时兼作批评家的机密,你得不到两份奖赏。
……红夜莺
(未完待续)
后记 … 关于文学批评
关于文学批评
…
文学批评的指南,汗牛充栋。我一贯认为,就我拙劣的表达,好的文学批评是好的文学的产婆,是文学起飞之翼,文学大道的引灯,等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可贵的文学批评,以期进步。
然而,好的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呢?
…
一个是实事求是,现在已经不是文革时期了。
一个是善意。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善良的一面。
…
你可以不善意(我们经常遇到),但是,你必须是实事求是,这样作者还是能够接受。因为我们古国的教育,我们知书达理,知道服从真理,态度是第二位的,可以原谅的,这样的批评容易达成文学中的真知。
你可以不实事求是,但是,只要你是善意的,作者仍然能够接受你,能够从你的批评中发现你的好意。他会反过来关心你。真心,都是从只言片语中,闪现出来的。这样的批评容易带来文学中的挚友。
…
如果你实事求是,又出于善意,你就是好的文学批评,不管你水平如何。
…
如果你既无善意,又造谣生事,诽谤中伤,唯恐天下不乱,那你就要受到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