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白帽子这事儿,老夫觉得很可能是假的。
毕竟姚广孝与朱棣交浅言深,一见面就说出这种话,朱棣只会认为他是朱元璋派来试探自己的。
况且,
朱棣造反,应该是朱允炆削番时才起的心思。
这个时候太子朱标还在,而朱棣一向最服朱标,可能压根儿就没有造反夺皇位的念头。”
苏治的一番话,让两个世界的朱棣都忍不住长长舒了一口气,“差点就被苏先生你害死了!”
“不管‘白帽子’的传言是真是假,但朱棣确实是真的把姚广孝带回了封地。
真实原因,则多半是朱棣被老和尚的才华给吸引了。
据《明史》记载:‘燕王与(广孝)语,甚合。’
这话明示了他们两人交谈甚欢,意气相投。
多年后朱棣回忆起姚广孝,说这老和尚当时是:‘激昂又娴静,博学又多才。’
姚广孝也就是道衍和尚,到北平后,任庆寿寺住持,时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
“如果太子朱标一直活着,朱棣或许会一直扮演着大明北方屏障的守护者。
然而历史开了个恶劣玩笑,
朱标暴毙,年仅三十八岁。
老朱将皇太孙朱允炆推上了皇位。
不出意外,这就是大明帝国未来几十年的主宰。
可在朱棣心里,他就十分不爽了。
我服你父亲,那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大哥,还是因为他也为帝国流过血,人又好,又有明君风范。
你一个毛头小子算什么,凭什么能够轻易接过这帝国的权柄?
老子拼死拼活三四十年,难不成最终要向你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低头称臣?
这种不平衡和矛盾的心理,从那一刻起,开始在朱棣心中生根发芽。
不过那时候老朱尚在,朱棣只能将这种不满深埋心底,不敢有丝毫的表露。”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是为建文帝。
在朱元璋还在世的时候,
朱允炆作为皇太孙,就已经察觉到了各地藩王对皇权的潜在威胁。
因此,朱元璋刚一离世,朱允炆便在文臣齐泰和黄子澄的辅佐下,做出了削藩的决策,意在剪除那些藩王叔叔们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