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唐之盛世不灭 > 第335章 陈咬金的女婿(第1页)

第335章 陈咬金的女婿(第1页)

一盏茶的时间过去,长孙无忌望着这对祖孙站立在此,内心亦感不适。即便他是长辈,刚才的话语也过于尖锐。毕竟一个是帝王,一个是储君。

幸亏此地无人,若真传出风声,长孙无忌当前尚可安然无恙,但运气总有耗尽之时,这般训斥帝王和储君,你可知此举会招致多大的罪过?

“都坐下吧,不必这般拘礼。我所言皆为你们的福祉。如今看似你们掌控了一切,却不可能永远稳固。一旦你们陷入低谷,或是被人抓住弱点,今日的一切都将成为你们的厄兆。”

长孙无忌的肺腑之言如金石般珍贵,何乐为对此心知肚明。自古忠言往往逆耳,整日只会阿谀奉承的人又能好到哪里去?除了拍马屁,别无所长。因此,何乐为需要长孙无忌这样的存在时刻警醒自己,唯有如此,才能认清自身的过错。

“舅舅您的教诲我都铭记于心,但有些事不能仅怪罪我们二人。就拿吐蕃国来的那三千使节来说,他们已准备好拜见父皇,这本是正事一件,可父皇拖延了多少时日?若是以往,这些人早该被召入大殿了。”

何承乾忆起另一桩奇事,此次远征高句丽,吐蕃王国竟遣送了三千战士,欲伴随大唐军队共赴沙场,这本应是附属国的尊荣,然而此事尚未被正式提及,但他们已派出兵马,这不是大唐荣耀的证明吗?若在往昔,何世民定会昭告天下,大肆宣扬此事,只因这事牵扯到何乐为,他却选择了沉默,打算低调处理。

提到此事,何乐为心中满是不忿。诚然,这是他促成的,但他之下还有诸多奇才异士,他并不独占这份功绩,难道他们就不需赞誉吗?何世民的沉默,无疑向众人传达了一个信息:跟随何乐为将无缘功勋。

短期内或许无人在意,但久而久之呢?为何魏王当年不愿将玉佩授予何乐为?只因那象征魏王府的权柄,一旦交出,便是权力的流失,因此魏王誓死扞卫。

如今情形相同,此事关乎部下的信念,若陛下持续压制,谁能心甘情愿追随何乐为?就连已投靠的将领,恐怕也会另寻出路。

何承乾的言语中,何乐为洞悉了父亲的底线:有些事情可宽宏大量,甚至让予他人,但有些关乎东宫颜面、未来追随者的抉择,不得不较真。因此,何承乾此刻直言,也希望长孙无忌能理解其意。

“我先前是如何叮嘱你的,须沉得住气。三千壮士列阵长安门外,仅是目击者便有数千,调动的还是京师兵马,有何可担忧?陛下能压一天,能压两天,但能压一个月吗?”

长孙无忌抚须道,父子俩交换眼神,难怪他对此并不焦急,这是何乐为此行的最大功绩,令吐蕃国元气大伤,虽无人见证,但吐蕃派出随军使者,这是铁打的功勋。若何世民持续压制,朝堂上的流言蜚语只怕会四起。

“舅公,有进展了?”

何乐为按捺不住期待,毕竟让吐蕃国参与远征,是前所未有的壮举。既然何乐为做到了,这便是显赫的功勋,何世民的奖赏定不会轻,否则外人会说他吝啬。

“当然有进展,这次的赏赐必须货真价实,不可草率。但你年纪尚轻,已深得民心,要册封你也颇费周章。陛下正在思虑,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你心满意足,也能令他感到恰当。”

长孙无忌此言一出,何乐为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若能让何世民称心如意,他甘愿自贬至微不足道之位,或在长安城中做个无所事事的贵族子弟。曾经何世民忧虑子孙无能,如今这后裔的才智却已令他感到威胁。

“你们父子俩都如此,稍有困难就意志消沉。此事已然成定局,毋需再多虑,出征前自然会有答案。你们还是回家吧,留在这里让我看着也心烦。”

长孙无忌语气不悦地抱怨,这父子俩愁眉不展的样子让他也感到不快。然而如今的长安城局势如此,即使他身为首席权臣,也无法为何乐为争取过多利益。若他公开袒护,只会加重何世民的疑心。

此刻,长孙无忌只能暗中为何乐为筹谋,这样做既能保全何世民的颜面,若直截了当地表达,可能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变数,何世民或许会削弱长孙家族的权势,甚至以其他手段警告长孙无忌,让他明白谁才是大唐的主宰。无论是何种局面,这都不是长孙无忌所期望的。

父子俩前后走出长孙府,何承乾返回东宫,而何乐为瞥见天色尚早,便决定去拜访岳父家。

程咬金对何乐为的造访感到意外,原本以为他会先去找长孙无忌,估计今日不会来了,哪知何乐为竟突然到访。当然,他们之间并无太多客套,女婿上门饮酒,还需要提前预约吗?

程咬金家中备有各式佳肴,见到何乐为,这位岳父愈发高兴,连忙吩咐厨子准备饭菜,不论何时,边饮边谈便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