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之大唐盛世 > 第336章 理解对手(第1页)

第336章 理解对手(第1页)

程处默兄弟俩也匆忙归来,得知何乐为在高原上的英勇表现,两人在长安城中懊悔不已。早知如此,就算丢尽颜面也要追随何乐为而去。不就是不顾尊严吗?这又有何难?

可惜何乐为那时已有足够的助手,加上程咬金也不准他们前往。他们二人已在长安城有了身份,即便立下再多功劳,在他们这样的年纪,晋升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倒不如安分守己地留在长安。

“岳父大人,此次远征高句丽,你们这些老将都没有出动吗?”

几杯酒下肚,大家言谈更加随意。在长孙无忌那里,何乐为不得不步步谨慎,因此心中颇感压抑;来到程咬金这里,他便不再那么拘束,毕竟程咬金本就是豪放之人,醉了还会袒胸露怀,更何况家中的晚辈。如今妇人们都已回避,只剩他们四人在此畅饮。。。

在何乐为述说之际,程氏孪生兄弟聚精会神地聆听,尽管他们渴望从父亲那里探听秘闻,但程咬金深知这两兄弟口无遮拦,故平日里并未透露过多。然而随着何乐为的降临,秘密已逐渐显现,保密已不再那么必要。

“陛下东征高卢利亚,各地需有忠诚之士,他会信赖你们吗?”

程咬金捻起一枚魔法花生,这种稀罕物在大唐尚属罕见,全赖何乐为的独特培育。按理说,它们本应在未来的几个世纪才会出现,如今却得以提前品尝。正如何乐为所言,搭配魔法酒与花生,堪称人间美味。

起初,长安城的居民对此并不习惯,后来渐渐习以为常。若无魔法花生佐酒,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然而,这珍品价格高昂,每颗竟达一枚银币。尽管当前长安的粮价有所上涨,但一枚银币仍能购得半斤粮食。寻常百姓难以消受如此奢侈,唯有权贵方能享用。

三人回味着程咬金的话语,皆点头赞同。何世民虽常激励后辈,但真正信赖之人,恐怕仍是程咬金这批老战友。离京之际,他们将留守都城,除何靖大将军外,无人敢动。秦琼大将军驻守吐谷浑草原,保大唐西南安宁,其余将领也开始调动,确保后方稳定。

“牛进达与我交情深厚,你若有事,直接找他就成。苏定方那小子也可,看在我的面子上,他不会推辞。”

程咬金深知两位将军与何乐为仅是点头之交,顶多见面寒暄。若是以往,他定会邀请二人,郑重介绍。如今时局不同,如此做恐怕会被视为结党营私。万一皇帝借此生事,程咬金倒无所畏惧,唯恐牵连何乐为。

“父亲所言极是,殿下若遇难题,只管差遣大哥。”

程处亮在一旁笑容满面地附和。何乐为察觉其中有隐情,抬眼看去,只见程处默面色微红。原来,程处默曾许下一门亲事,后夫人病逝,程咬金又为他觅得一门亲,对方正是牛进达的庶妹。

牛进达出征,一度与家人失联,战乱中全家罹难,谁料庶妹被亲戚收养。她与牛进达年龄相差甚大,得知此事后,牛进达派人将其接至京城……

在迷雾笼罩的长安城,牛进达渴望结交一位正直的盟友,然而他的庶出身份让他备受冷遇。机缘巧合,程处默的亡妻之事成了转机,有人暗中牵线,牛进达考虑在军队中寻找支持,便应允了这桩联姻。

“滚到一边去,你们不了解牛进达,他行事严谨,尤其在军事上,指望他走后门是妄想。”

程咬金怒气冲冲地说,他在军队中久经沙场,大唐将领的性格他如数家珍。论功绩,牛进达与程咬金相差无几,但因与何世民的关系不同,他们的地位悬殊。若非何渊为帝,牛进达或许早已与程咬金平起平坐。

当年斩除侯君集之际,李世民也曾默许,可惜何乐为未洞察此局,若能预见,便能顺势收纳侯君集麾下精兵,成就无瑕胜果。如今却让自己成为锋线,反倒让吴王李恪坐享其成。

侯君集的部众非同小觑,随其驰骋疆场,平定高昌后镇守西南边陲,常与敌国交锋,虽近年来重返长安,战力依旧不可轻视。若吴王真能收编,东征高丽的战役中必将崭露头角。

“可惜,实在可惜啊……”

何乐为摇头叹息,大唐开国将领各具威能,麾下兵马皆非庸碌之辈。李世民虽严禁结党,但军中便是势力滋生之地,只是暗中行事罢了。此刻,何乐为错过了一块巨大的战略棋子。

当时何乐为过于依赖体内的神秘系统所掌控的军队,未觉这些兵马之重要,更怕引起李世民疑心。如今吴王李恪接纳了他们,对何乐为而言,无疑是新的挑战。一旦李恪在战场上立功,以李世民的心态,必会大力提拔他。

何乐为深知最终的皇位仍将归属自己,只是这段争夺过程不容有失。起初,吴王李恪表现出色,然而无人能抵挡权欲的诱惑。一旦李恪自认能与他抗衡,他定不会轻易罢休。两人若内斗,对整个大唐将是灾难。

如今的局面,何乐为费尽心血稳定武星七王,周边诸国亦俯首称臣。此刻应全力增强大唐实力,绝不可内耗。否则,何乐为的全球统一之梦将……

“无须惋惜,即便你当时出手,也只能收服少数,大部分始终在皇上掌握之中。在京都,无人能胜过皇上,唯有你能跳出棋局,可你偏偏从吐蕃归来。若我是你,宁可置身高句丽之事外,也不愿从吐蕃返回。”

程咬金饮尽杯中酒,直言当局者迷。此刻何乐为才认清回归的失误。他不愿放过任何机会,但也需看清前方的道路。

“可父亲,吐蕃不是已安定吗?留在那里也难有建树吧?”

程处亮疑惑问道,留在吐蕃,无论结局如何,功绩已至巅峰,无法再获新功。唯有加入东征高句丽的大军,才是获取功勋的途径。

"你们这些青涩的年轻人啊,难道未曾听闻过‘借妖砺剑’的道理吗?"

程咬金嗤之以鼻,瞥了一眼众人。何乐为捶了捶脑门,早知何世民心机如此,又何必急匆匆地办完这一切?本该设下些疑点才对,如今这般,想要抽身已是无望。

若边境动荡不安,何世民必定更加关注吐蕃之地,毕竟高句丽与吐蕃相比,犹如萤火与皓月。何乐为平定吐蕃,才得以铺平攻打高句丽的道路,否则何世民岂敢轻举妄动?

可惜何乐为只想速战速决,尽快结束吐蕃纷争,随帝东征高句丽。这策略本身无误,但关键在于帝王之心。若帝一心为国,此举正中下怀;反之,即便你随军出征,又能确保功勋归属?

“罢了,此事无需再多言。既然已至今日境地,懊悔无益。我岂能此刻挑起事端?若此时动乱,虽可重返吐蕃,但大唐因高句丽之事已如弦上箭,整体战略的改变将不利于整个大唐。万一稍有闪失,受苦的还是那些无辜的百姓。”

此言一出,现场的父子三人对何乐为另眼相看。他们身为大唐权贵,为了私利无所不用其极,包括所有高层在内,无人关心百姓生死。若程咬金处在何乐为的位置,或许真会煽动吐蕃,打乱何世民的布局,也为何乐为争得一席之地。然而何乐为并未如此,只因他心系大唐的长远未来。

“此刻,我不是你的岳父,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唐子民。这杯酒,敬你。”

程咬金出身贫寒,深知百姓生活的艰难。若有人能为他们着想,生活必将渐入佳境。何乐为正是这样的人。

程处亮兄弟也举起酒杯,他们在上流社会浸淫日久,渐渐淡漠了百姓。结识何乐为后,他们才明白过去的观念错了,百姓才是最应重视的。唯有得民心,方能走得更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