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迷魂凼探险 > 第20部分(第2页)

第20部分(第2页)

金屏道:“师父只是对我和银屏说过:以我们的修炼成就,喝了千年葫芦汁液后,便可在‘高人’指引下,到另一个世界去遨游,问我们想不想去。我们觉得在现在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好,我们只想和刚弟弟永远在此生活,不想‘远走高飞’,想必师父嫌这个世界太乱,到别处散散心,以后还会回来。至于‘高人’,我和银屏都没见过。”

李刚想:怪不得我们来来去去搬东西,不见师父出来过问,原来师父已经走了。但师父不辞而别,与迷魂谷旁边“飞仙谷”中的“高人”有关,找时间得探一探这“飞仙谷”,寻访一下‘高人’是何许人也。

他不急于打破这个迷团,还是把大家安顿下来再说。

金屏、银屏还住在迷魂谷;李凤、谭丽、杜丽萍和杨柳住在青年谷。青年谷是与社会交往的处所,金屏、银屏在此地不宜公开现身,因为她们的来历、身份不明,容易惹人猜疑。谭丽她们四人都算作治山队成员住在一起就顺理成章了。

接着,对迷魂谷进行了一番改造——“仙芦福地”山洞本来就不大,又放进那么多装着金银财宝的大箱子,显得拥挤了些。金屏、银屏在洞两侧另外开辟出几个有朝阳窗户的房间,布置成卧室,大家都过来也住得下。

李刚带领大家把外谷中千年葫芦枯死的藤蔓全部砍下,清理捆扎当烧柴;在外谷里放进热泉水和冷泉水,形成一个深二米、数百亩水面的温水湖,湖上水汽氤氲,状若云海,与巨石阵相连,更增加了进入内谷的难度。湖面有六十多米宽,凭杨柳现在的身手已经可以腾身一跃而过,其他人更不在话下。如果要在湖上泛舟玩耍,只要截住热水泉进入湖中的水流,湖水冷却下来,便没有蒸汽产生,水面清朗开阔,湖水凉爽宜人,衬着周围的山石树木,奇花异草,实为世外佳境。砍了几棵美人松,用大刀破成木板和龙骨,做了两只轻巧的小船,下水一试,轻便快捷,操纵自如。又用扩大山洞采出来的石头在湖两边建了两个带亭子的小码头,平时将小船停放在亭子里。

迷魂谷奇遇记 第二节  宝  藏

李刚无事时在谷内周遭仔细查看了一番,除了有很多不知名的奇花异草之外,茂密的林子中那几处成片的野山参,长得枝叶繁茂,茎杆粗壮,五六支巴掌型的叶子顶着红艳艳的浆果,都是“五品叶、六品叶”百年以上的老山参。至于红薯般大小的黄精,鸡蛋大的贝母,俯拾皆是,天麻、虫草、田七、杜仲等南方才有的珍贵中药材也应有尽有,真是个“百草园”。

李刚按李吉祥讲的方法挖了几棵老山参,以备使用。如今,自然生长的老山参很少,已是可遇不可求的宝贵东西。本县石砬子公社一个放牛的社员偶然发现两棵异样的植物,觉得像药材,挖回来放到窗台上晒着,后来有认识的人看见了,告诉他是老山参,拿到县药材公司卖了四千多块钱。

人参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掌状复叶轮生,初夏开花,花小,淡黄绿色,伞状花序。果实单个顶生,扁球形,红色。人们通常以俗名区别人参的成熟程度,其中一年参由三片小叶构成,称三花子;二年的由五片小叶构成,三片较大两片较小,形如人手,称马掌子;三年的两个叶柄,每杈五片叶,称二甲子;四年的三个叶柄,称灯台子;五年的四个杈,称四品(或批、匹)叶;六年的五个叶柄,称五品叶;生六个掌状复叶的,称六品叶。人参长到六品叶就不再增加叶子了,只增加根部的重量,故山参中六品叶极为珍贵。

李刚听李吉祥讲过挖参的规矩:挖参通常在谷雨后、白露前这段时间。进山采参时,一般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一伙,称为拉帮;也有一个人进山采参的,即单棍撮。拉帮进山时,有一个大伙都信得过的且有丰富放山经验的山里通当把头。采参工具有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入山时,采参人都带着小米、咸菜和炊具。进山的第一件事是选好地场,在窝风向阳山坳里用树干、树皮搭个窝棚,称之为压仓子。再搭个老爷府,供奉山神爷老把头。采参人搜山时横排前进,彼此距离约一棍,称之为排棍;排中间的人叫挑杆的;第一次放山的采参人(称初把)在边辊和挑杆的中间,也称之为压趟子。

放山人如果发现了人参,就要大声喊:棒槌!,这叫喊山。把头接问什么货?发现人瞅准以后就要立即回答,说出几品叶,然后大伙接着说快当!快当!这叫接山。如果喊错了,发现的是一棵草而不是人参,也要挖出来拿着,这叫喊炸山了。有时发现的不是一棵人参,而是一片或一簇,就按打头的一棵是几品叶来回答。

人参要由把头挖,先用栓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为的是给人参带上笼头,怕它逃跑了。也有用草帽盖住人参的。接着,把头要在人参周围的地上划一米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个人的索拔棍,称之为固宝。其他人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把头集中精力挖参。挖参时先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再用青苔茅子将参拉出来。随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大的参包子由把头拿着。挖完参要砍照头,即由把头在附近选一棵红松树,朝着挖参的方向,从树干上剥下一块树皮后,在白茬树干上用刀刻杠。放山的人数刻在左边,有几个人就刻几道杠;右边刻的是几品叶参,几品叶就刻几道杠,这是为了使大家知道这个地方曾经挖过人参,是人参生长区。

古老的采参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但现在野山参越来越少,放山人经常空手而归,已经没有上山采参的了。

有运气的人偶尔也能碰巧遇到人参,马小虎他们几个半大小子在山上玩时,曾发现过成片的三年生的“二甲子”和四年生的“灯台子”。李刚见过马小虎的父亲马老六泡在酒里的一支“灯台子”,也就筷子头粗细,二寸长短。李刚挖的这几棵老山参,每支都有胡萝卜粗细,半斤以上重量。俗称“七两为参,八两为宝”,可见这几棵参弥足珍贵,当然,这种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李刚是不会拿出去卖的。

金屏带李刚看了山洞几个藏宝的房间,里面堆放着六十多个装满各种金银珠宝的铁皮箱子。其中有的装着满箱的珠宝玉器,有的装满古玩和青铜器,还有一箱箱的名家字画,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最多的是五十两一锭的金元宝,有三十几箱,大概是从明崇祯皇帝的“镇库金”中取出来的一部分。

李刚也估算不出这些东西到底值多少钱,也不费这个脑筋,因为他现在根本用不着,有老金沟那么大的金矿足够他们花用的了。

迷魂谷奇遇记 第三节  探  家

李刚时常学着老虎的啸声招呼“小花”,只要能听见,不管几十里外,“小花”也会以啸声回答,跑回来和李刚他们相聚。周围的人们见鬼谷除了闹鬼还经常有猛虎出没,更没人敢靠近了。

李刚有时在“青年谷”住几天,有时到迷魂谷住几天。也时常和大家在迷魂谷玩耍,在湖上荡舟,在谷里练习枪法,最后谭丽她们都可以像银屏那样蒙上双眼跑动中射击飞石。

新年快到了,李刚按与生产队的协定,拿了两千五百块钱交给生产队会计刘胜利,队长刘庆贵大喜过望,队里卖公粮的钱还没有发下来,正缺钱用。按约定,队里给李刚五人记一等工分。

张婶和王姐的户口也补办了,因为她们都是“失踪”,户口都没有注销,补办手续倒不复杂。

李凤和杨柳算是治山队正式队员,也按李刚的条件与她们所在的生产队签了协议,每人向队里交了五百元钱。李凤见哥哥嫂子日子过得艰苦,不计前嫌,将挣的工分钱全交给哥哥嫂子,自己不要一分钱。嫂子连说:“给你攒着,你结婚时再还给你”。

董延生与王姐领了结婚证,到村里看望父母。村里的光棍们看到董延生说下这么漂亮的媳妇,还穿的那么体面,眼馋得直流口水,都要参加治山队,全被李刚一口拒绝,理由是治山队是吃苦出力的地方,眼下也没有那么多的山治,用不了那么多人。

李刚见知青点的弟兄、姐妹们在队里干活辛苦,便给每人一颗“固本培元丹”服下,增强他们的体能,干活便轻松多了。但不敢轻易教他们武功,怕他们持武功惹事伤人,反而害了他们。

李刚和金屏、银屏都功力深厚,能吸取自然界的能量,可以数月“辟谷”不饮不食。但和大家一起吃饭喝酒,拉琴唱歌,其乐融融,增添不少人生乐趣。在现实社会中,喝酒吃饭也是与人交往的媒介,李刚他们自然不能免俗。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也经常同谭丽、杜丽萍几个唤来“金雕”和“小花”去打猎,除了自己食用,还送给知青点的弟兄们改善伙食。春节前,在迷魂谷的冰窖里已经冻了五只狍子、八只大野猪、八只熊掌、几十只野鸡野兔、两大篓子蛤蟆,准备春节回家时带回去。

在节前十几天李刚就给治山队放了假,留给董延生和王姐更多的结婚准备时间,并和他们说好,结婚喜酒回来时补吃。

临行前,李刚唤来“小花”看家,留下四口野猪,够它吃两个月的,连同治山队的牲口都由刘得胜负责照料。

回滨城时,李刚不愿金屏、银屏和社员们见面,便开车直接到县粮库,卸下一千斤大米,回来时再拉回“串换”的白面,送给高书记他们一些过节的野猪肉以表谢意。

谭丽带领金屏几人坐火车走,李刚和杜丽萍开汽车回去。

车走的是国道,路况还算不错,到了滨城,直接开到火车站。

在接站口,下车的旅客潮涌而出,但李刚还是一眼就看到谭丽五人。且不说她们五人个个明艳动人,光穿着就与众不同:金屏是纯白色毛衣,白呢子制服裤子,外套白色薄的卡丝绵半大衣,头戴白绒线帽,像个冰雪公主;银屏是同样式的一身玫瑰红色打扮,像朵绽放的玫瑰花;谭丽是一身米黄色调,身着薄呢子风衣;李凤是一身咖啡色;杨柳是一身淡紫。

她们和一般的旅客不同,旅客们为保暖大多穿着臃肿,衣服料也以棉布为主。而金屏她们都是毛衣外穿着薄呢子风衣或薄丝绵半大棉衣,系着腰带,身形苗条,行动轻便。人们惊奇她们穿的如此单薄,却一点也不冷,脸上红扑扑的如沐春风,她们的衣服色彩明丽而不俗气,引得众人纷纷围观,啧啧称奇。金屏她们只是微笑不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