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巴菲特投资可口可乐是在1987年,当时他对可口可乐的现状做了这样的分析:
可口可乐是最大的软饮料销售者,有最好的品牌、最好的分销渠道、最低成本的生产商和装瓶商,高现金流,高回报,高边际利润。
他对可口可乐未来发展的估算:
10年后可口可乐的收益预计达到35亿美元(事实也正是如此,大约是1987年进行分析时的3倍)。
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巴菲特得出的结论是:
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极具投资价值。
于是他集中投资,重仓持有。
至2003年,可口可乐股票市值达到亿美元,15年间增长了681%,为巴菲特赚取了亿美元的收益!
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
与巴菲特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好朋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最成功的投资则是对他创建的微软公司的长期关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他持有微软的股份都是一种投资行为)。正是微软这个新兴软件产业的“超级霸主”,使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那么,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微软呢?比尔?盖茨为什么不投资可口可乐呢?
答案很明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如果巴菲特投资高科技产业,而比尔?盖茨投资传统产业,那么,这两个在自己最擅长的能力圈外进行投资的人,可能会为世界增加两个新的百万富翁,但绝不会是百亿富翁。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忠告1 不熟不做,不懂不买(2)
巴菲特承认他对分析科技公司并不在行。1998年,当股市正处于狂热追捧高科技尤其是网络公司股票的高潮之时,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被问及是否考虑过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投资于科技公司。他的回答是:“这也许很不幸,但我的答案的确是‘不’。我很崇拜安迪?格鲁夫和比尔?盖茨,但我不会买英特尔和微软的股票。因为,当我分析微软和英特尔股票时,我不知道10年后这两家公司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想玩这种别人拥有优势的游戏。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下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分析这类企业的专家,第100位、第1 000位、第10 000位专家都轮不上我。也许很多人都会分析科技公司,但我不行。”
伯克希尔副总裁查理?芒格也比较认可巴菲特的这种观点。他说:“我们没有涉足高科技企业,是因为我们缺乏涉足这个领域的能力。非科技股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它们,所以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我们为什么要在那些我们没有优势而只有劣势的领域进行竞争游戏,而不去我们有明显优势的领域施展本领呢?”
巴菲特说:“我们的原理如果应用到科技股票上,也会有效的,但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果我们因为投资其他股票损失了股东的钱,我们会在下一年挣回来,并向股东解释我们如何做到了这一点。
“我确信比尔?盖茨也在应用同样的原理。他理解科技企业的方式与我理解可口可乐与吉列的方式是一样的。我相信他也会在投资中寻找一个安全边际。所以我们的原理对于任何高科技企业都是有效的,只不过我们本身不是能够把原理应用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人而已。如果我们在自己的能力圈里找不到能够做好的事,我们将会选择等待,而不是扩大我们的能力圈。
“我们再次说明,缺乏对科技行业的洞察力丝毫不会使我们感到沮丧。在许多行业中,我和查理都没有特别的投资能力。例如,每当评估专利、制造工艺、地区前景时,我们就一筹莫展。如果说我们具备某种优势的话,那么这种优势应该在于,我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时候是在能力圈之内得心应手,什么时候我们已经接近于能力圈的边界而近乎手足无措。在快速变化的产业中预测一个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边界。如果其他人声称拥有高科技产业中的公司经济前景预测技巧,我们既不会嫉妒也不会模仿。相反,我们只是固守于我们所能理解的行业。如果我们偏离这些行业,我们一定是不小心走神了,绝不会是因为我们急躁不安而用幻想代替了理智。幸运的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伯克希尔公司总是会在我们已经画出的能力圈内做得很好。”
归根结底,巴菲特之所以不肯投资高科技股的真正原因是,在他看来这个行业不像零售业或旅馆业那样能看到竞争者慢慢地进入市场。对于科技行业的公司而言,它的不可预测性在于:谁都无法担保,会不会哪天早上醒来,世界上又出现一个盖茨式的人物,在自家的地下室玩电脑玩出了名堂,一夜之间把你击败。
所以,对这个行业,巴菲特比较客气的说法是:他并不明白科技公司的行业情形。而比较不客气的说法则是:电脑科技日新月异、变化快速,你能看到10年后的情形吗?你能够确保10年后,你的公司还存在吗?
巴菲特对于电脑科技公司所抱持的态度,是和外太空航行一样的:“我们很尊敬、支持和感谢这些伟大的人物,但我们却不想亲自去尝试。”
曾经,在美国股市持续飙升期间,最受股市崇拜的,就是电脑科技公司,尤其是网络公司。比如雅虎和亚马逊,这些公司从未看到收益,只凭美丽的梦幻吸引投资人。前者是全球最大的网址搜寻引擎公司,后者则是全球最大的网络书店。这两家公司自创立以来,常常年亏损几千万美元,但它们的市价却分别是234亿和17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它们营业额(不是收益)的140倍和35倍。
巴菲特对于这些从未有收益的网络公司很不客气,1998年他在接受传媒访问的时候说:“如果今天我是在教大学投资课程的话,我会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问学生这个问题:请问你如何为这些(年年亏钱的)网络公司定价?任何提供答案的学生,他会当场被判不及格!”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忠告1 不熟不做,不懂不买(3)
在1998年底的股东大会上,他说得更直接:“如果你花钱买入这些网络公司的股票,你并不是在投资,而是投机。”
2003年,美国股票市场上演高台跳水,股市财富一下减少了将近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虽然投资商们早已欲哭无泪,但身处华尔街之外的巴菲特却气定神闲。
在他看来,真金白银最实际,把钱押在没有盈利的网络公司上,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发财梦。
早在2001年,巴菲特就预言技术网络泡沫将破裂。果然,自2002年第二季度开始,反映技术股走势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就持续下泻,从5 000点高位跌破2 000点,原来市值100多美元的股票跌到1美元以下甚至被摘牌,许多华尔街的投资商身价一落千丈。而巴菲特公司的股票走了一个完美的U字形,又回到两年前的水平。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又重新赢得掌声。在2003年给股东的信中,他对网络股作如下总结说:“不管它意味着多么光明远大的前景,只要现在或几年内没有创造价值,那就是价值收缩,而非价值创造。现在看来,泡沫的成因在于人们太在意IPO(首次公开上市)而不顾上市后的业绩了。”
几十年来,巴菲特逐渐养成一套自己独有的投资原则,这些原则使他成了股市中的常胜将军,也使他远离了他把握不好的高科技股。
巴菲特的眼光一如既往。因为在他的观点里,“我只能给大家带来合理的回报”才是首要的投资目的。
不碰复杂的企业
巴菲特在投资过程中始终遵守一个原则:不碰复杂的企业。对于那些正因面临难题而苦恼,或者因为先前的计划失败而打算彻底改变营运方向的企业,他敬而远之。因为在他看来,报酬率高的公司,通常是那些长期以来都持续稳定地提供同样商品和服务的企业。彻底改变公司的本质,会增加犯下重大错误的机率。
基于上述原因,巴菲特将投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