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比亚迪宋plus和宋pro哪个好 > 第六十七章 孔庙景致多又多(第2页)

第六十七章 孔庙景致多又多(第2页)

即使最后都败退到了弯弯,都将孔家的人带走,并继续保留这一封号。

由此可见,不得不说,有一个牛叉的祖先确实厉害,真的是富贵了好几十代人啊,一直繁荣昌盛,风吹雨大都不到,就是有点当舔狗的嫌疑。

而李小鱼他们来在孔庙时,此时的游客并不多,因为科举在即,大部分的士子都进京赶考入了,生怕时间来不及,路上耽搁,向他们这样悠闲,还四处闲逛看风景的,很少很少。

也只有少部分要路过曲阜进京赶考的读书人,才回来孔庙一逛,所以是此时节人流并不旺盛,不想后事,摩肩接踵的,去参观一下都是人挤人,几乎看不到什么东西就剩挤了。

他们是随着三三两两的读书人,一路悠闲的进入孔庙,准备参观。

而这个时代的孔庙也是不收门票的,可以随意进去参观,当然,里面还是有功德箱的,摆在那里,你愿意给孔老夫子捐点香火钱的话,就捐点,不愿意就算了,没人强迫你,而大部分来此的读书人多多少少也会捐点聊表心意,讨个彩头。

不像后事,有些寺庙虽然不收收门票钱,但却要强逼你捐香火钱,少了还不乐意,真的是无语至极。

几人是兴高采烈的进入孔庙,发现这真的是一座占地很大很宽广的建筑群,经过历代帝王的扩建后,繁华至极,雕梁画栋的,而且华丽美观中,还透露着庄重典雅,蕴含着一股非同一般的文化底蕴。

而且整个孔庙的建筑群是以中轴线贯穿,左右对称,布局十分的严谨,共有九进院落,各种名胜古迹非常多。

最前边为神道,两侧栽植着桧柏,创造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培养了谒庙者一种崇敬的情绪,让得李小鱼他们进去后,心情都变得庄重肃穆了起来,没有在胡乱的开玩笑,怕破坏这里厚重庄严的神圣气氛。

庙宇前后共有九进院落,里面的名胜古迹多不胜数,比如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

从大圣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

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词、家庙等,多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等建筑,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最著名的类似有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在古时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

因此在古代祭天时,先要祭祀灵星。

而孔庙设门取名灵星,意思就是说尊孔如同尊天,由此可见孔子在古代读书人中地位之高之大,几乎已经类似皇帝一样了。

因此历朝历代也才会对孔家如此关心,厚赐厚赏,因为只要令孔家归心,那么也就是令天下读书人归心。

相反,若是连孔家都不归心的话,在儒学称霸的年代,这个朝代是吃枣药丸啊!

此外还有圣时门,据《孟子》记载。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全都是对孔子的褒奖,这也孔庙是钦定的正门。

过圣时门,整个视野是豁然洞开,只见前方出现了偌大一个庭院,古柏森森,绿荫匝地,芳草如茵。

迎面3架拱桥纵跨,一水横穿,碧波涣涣,荷叶田田,环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栏。水“壅绕如壁”,故名“壁水”,桥因而利名,称“壁水桥”。

桥南东西二门,甬道相连,东匾“快睹门”,取李渤“如景星凤凰,争先睹之”语,即“先睹为快”之意;西匾“仰高门”取自《论语》“仰之弥高”语,赞颂孔子学问十分高深。

此是孔庙的第二道偏门,当然,李小鱼他们是不能走的,只能在旁边看看而已,因为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他们只驵从仰高门进庙。

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院落疏阔,古树葱郁,禽鸟翔集夏天鹳飞鹤舞,白鹭翩翩,冬春鹊鸣雀喧,昏鸦噪晚,显得十分幽深。

大中门原名中和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5间,原为宋代孔庙的大门,后经明弘治时重修,今门系清代所建。门左右两旁禹有绿瓦拐角楼一座,系元至顺二年(1331年)为使孔庙象皇宫一样威严而建的。角楼均3间,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内侧有马道可以上下。此两角楼瓦庙东北、西北两角楼构成一个巨大的长方形,以供守卫之用。

奎文阁

入大中门,迎面迎面即为同文门。门屋阔5间,深2间,黄瓦歇山顶,斗拱布局疏朗。清初此门曾名“参同门”,顺治后改为此名。

过同文门,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顶檐下群龙护绕的一块木匾上大书“奎文阁”三字,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驰名中外的孔庙藏书楼。

奎文阁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书楼”金章宗在明昌二年(1191年)重修时改名“奎文阁”,清乾隆皇帝重新题匾。“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来西方白虎之首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称“奎主文章”,最初在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东汉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划。”因而“奎星”逐渐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所以奎文阁也称奎星阁、魁星阁、文昌阁等。后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将孔庙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奎文阁高23。35米,阔30。1米,深17。62米,黄瓦歇山顶,三重飞檐,四层斗栱。内部两层,中夹暗层,层叠式构架,底层木柱上施斗栱,斗栱上再立上层木柱。奎文阁结构合理,固坚异常,自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以来,经受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侵袭和多次地震的摇撼,虽然康熙年间的大地震使曲阜“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坚固的旁证仍然无恙,岿然屹立,不愧为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之一。阁西碑亭中记载康熙年间地震的石碑就是奎文阁坚固的旁证。阁前廊下石碑二幢,东为“奎文阁赋”,系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撰文,名书法家乔宗书写;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记载著明代正德间皇帝命礼部重修赐书庋藏的情况。奎文阁前有两座御碑亭,亭内外共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宽2米多,碑下的龟趺高1米多。碑额精雕盘龙,绕日盘旋栩栩如生。碑文内容多是尊崇孔子。东南露天的“重修孔子庙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文极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暂缺”。字楷书,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石碑立于成化四年(1468年),习称“成化碑”。

此院东西各有一所独立的院落,名曰“斋宿”,祭祀孔子前祭祀人员在此戒斋沐浴。东院是“衍圣公”的斋宿所。清代康熙、乾隆皇帝祭祀孔子曾在此沐浴,又称“驻跸”。现举界有孔子生平事迹展览。西院是从祭官员的斋宿所,清代中期就已废弃,仅存院落。清道光年间,孔子七十一代孙孔昭薰将孔庙内宋、金、元、明、清五代文人谒庙碑130余块集中镶嵌在院墙上,改称“碑院”碑碣或流畅奔放,飘逸自如;或丰润温雅,神采飞动;或端庄典雅,质朴古拙;精品众多蔚然大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