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有关书籍,这方面的说法很多,有的说:天阵,是像星宿孤立若虚;地阵,是指山川阴阳向背;人阵,是指军队协调互相弥补缝合,按照我的见解,认为不是这样。”
“军队出战靠道义,像天及时落雨滋养庄稼一样,得到上天的赐命,这是天阵;军队重在有充足的粮食,一边耕种一边作战,得到土地的好处,这是地阵;善于用兵的人,能使三军将士像父子兄弟一样,得到人的团结和睦,这是人阵,离开了这三条,凭什么作战呢?”
唐高宗听了后非常赞赏他,等到回答策问,便提拔为优等。
到了垂拱年间,多次补任左卫胄曹,依旧担任宣慰吐蕃使。
等到引见天子告辞,武则天也十分欣赏他,说。
“我很久就听说你的名字,以为是一位古人,没想到竟在朝廷官员中。出使境外是小事,不值得烦劳你,你应该留下来等候任用的诏令。”
于是当天就让员半千进入朝廷官署做供奉官员。
员半千还曾撰写《明堂新礼》共三卷呈报给武则天。
武则天祭拜中岳嵩山,员半千又撰写《封禅四坛碑》诗十二首来献给武则天,武则天于是越发的赞赏他。
前后赐给他千余匹绢,五次升官做正谏大夫,封平原郡公,开元二年去世。
所以员半千还是史上最长寿的武状元,一直活了94岁得以善终。
此外唐朝还有两度拜相、军功第一的武状元——郭子仪。
的确,要评价历史上最牛的武状元,恐怕就要当属唐朝的郭子仪了。
相比大家都知道,唐朝因为“安史之乱”,差点亡了国。
也正为如此,乱世出英雄,造就出了郭子仪、李光弼等盖世英才脱颖而出。
郭子仪可以说对于唐朝真的有再造之功,最后做到了太尉、中书令、代国公、汾阳郡王等高官,他是武状元中唯一两度拜相的人。
郭子仪不但平定“安史之乱”有大功于唐,而且两退吐蕃,两复长安,说服回纥,威服叛将,威名天下,像是唐代宗就曾说过“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
而且郭子仪还是少有的得以善终的武将,史书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在唐朝廷有崇高的威望,闻他之名,少数民族部落往往不战而退。
郭子仪能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单纯靠着武功高强、军事强大,而是以德服人。
我们熟知的《打金枝》就是演绎他的儿子郭暖与升平公主的家庭趣事。
夫妻二人口角,郭暖竟然失口说出“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这样的混帐话,要知道在那个时代这可是诛九族之罪。
但唐代宗对前来告罪的郭子仪说:不痴不聋,不做阿家阿翁,子女夫妻间的事,不用理他。
郭子仪并未因为皇帝的宽恕而罢休,还是杖打了郭暖几十棍才拉倒。
当然,虽然有员半千郭子仪这样风光无限的武状元,但并不是所有武状元都有他们这么风光,也有混的很不如意的
像是郑冠,也是唐朝人,而且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武双科状元,可谓文武全才式的人物,却只做了个户部郎中,既无德行、功勋传世,也无一言半语示人,只知其书法不错,但也并非大家。
还有朱虎臣,南宋孝宗时代人,九岁就当了武状元,射十箭有九箭射中目标,并精通《孙子兵法》《诸葛八阵图》等兵书战策,可谓不出世之神童,妥妥的武曲星下凡。
但在那重文轻武的年代,这个神童最后只当了个承信郎,要知道那时武臣官阶一共五十三阶,第五十二阶就为承信郎,可见并未受到重用,这位史上最年轻的武状元,再无先进事迹传世。
值得一提的还有西夏的李遵顼,他是西夏皇室,却参加了武举考试,并获得了状元。
史称李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有两下子,这位西夏的武状元,后来当了皇帝,就是西夏国第八位皇帝神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