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民国大文豪胡适 > 第141部分(第3页)

第141部分(第3页)

明星电影公司的人员还在讨论不休,这部电影对中国电影行业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林子轩召集主要人员开会,讨论拍摄中国式大片的可行性。

他想到了几个题材,一个是中日甲午海战。

这个发生在1894年的清政府和日本之间的海战对中国意义深远,此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从而让中国的有识之士清醒过来,原来以前的近邻日本已经那么强大了。

林子轩在后世看过一部讲述这场海战的电影。

记忆最深的画面就是邓世昌指挥军舰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最终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如果在这个时代拍摄甲午海战,一定能够激起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恨意。

另一个题材是八国联军攻陷京城,这里也有大场面。

可以展现八国联军在中国的暴行,激发民众反抗帝国主义的爱国情怀。

但很难找到那么多的外国人愿意出演,只能让中国人假扮外国人。

第三个题材是辛亥革命,这是中国人推翻数千年的帝制皇朝,建立民国的大事件。

这部电影配合眼下的北伐战争,比较应景。

唯一的问题是不少当事人还活着,拍摄的时候恐怕会很麻烦。

林子轩提出这三个题材,供大家讨论,要是谁有其他好的想法也可以说出来。

对于拍摄中国式大片,明星电影公司的高层非常亢奋,他们受到《乱世佳人》的激发,自然有和美国电影公司一较高下的心思。

他们相信,只要有投资,他们也能拍摄出中国的大片。

八国联军的题材首先被否决了,这件事发生在北平,还有火烧圆明园的场景,不好复制。

对于甲午海战和辛亥革命,大家意见不一。

甲午海战的难点是需要在水上拍摄,至少要有一艘军舰,就算不是军舰,也要有一艘大船做做样子,这种大场面在如今的上海可不好拍摄。

由于北伐战争打响,黄埔江上停靠着不少艘外**舰。

你要是突然搞一艘军舰出来,容易引起误会,还要向租界当局报备。

辛亥革命的难度相对小一点,不过牵涉到还活着的人,不少都是广州国民政府的要员,一旦电影中有丑化某个人的情节,容易引起争议。

这就是在中国拍摄电影的难处。

顾及这个,考虑那个,最终拍摄出一部让各方满意,唯独观众不满意的电影。

林子轩想了想,暂时放下了辛亥革命这个题材,等过两年再说。

他的本意也是想拍摄甲午海战,这是近代中日第一次大规模战争。

他要借助这部电影揭露日本对中国的狼子野心,通过丁汝昌和邓世昌等人来展现中国人永不屈服,奋战到底的决心。

邓世昌死后,光绪曾经写过两句话: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林子轩预备投资二十万拍摄《甲午风云》,再现三十年前那场悲壮的海上战争。

这将是他和日本人的又一次交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隐藏起来的剧情

作为电影公司的老板,林子轩做出了决定,这件事就算定下了。

众人都很兴奋,一部电影投资20万,这绝对是中国电影行业的一项记录了。

20万大洋在军阀手中不算什么,在外国洋行也就那么回事。

1923年,汇丰银行在上海建一座办公楼花了一千万两白银,可见其财大气粗。

但相比较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这个数目就太大了。

上海普通工人的月薪平均不到30块钱,一名工人一辈子都挣不到20万银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