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民国大文豪胡适 > 第151部分(第3页)

第151部分(第3页)

久而久之,那些接受过林子轩救助的文人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平时没有什么,一旦有事,就能看出林子轩的号召力了,林孟尝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

1927年1月底,英国战舰12艘、英印军队一万六千名、铁甲车队、坦克炮队及航空队等分别来到上海,这是为了预防战争的发生。

美国政府令驻华公使马慕瑞向中国南北军事当局提议,将上海公共租界划为非战争区域。

上海华界一直处在戒严状态,防止有势力趁机作乱。

事实上,在上海进行一场武装暴动的计划一直没有停止,而是时刻做着准备。

林子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这场暴动贡献了一份力量。

《甲午风云》的持续放映,旅顺大屠杀事件的曝光,和日本人在报纸上的交锋,受到影响的观众和读者迸发出来的爱国热情。

无论是学生还是工人,都在关注着这件事,无形中在上海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

这无疑成了暴动的导火索。

依然在那间公寓内,湖南口音的男人已经离开上海,房间里的人在讨论着上海的局势。

他们决定趁机发动第二次武装暴动。

从2月份开始,上海工人有组织的发起了大罢工,到了2月21日,工人罢工人数达到36万,这时候,北伐军攻占了杭州,正在朝着上海赶来。

21日晚,上海工人、学生、市民奋起反击,开始不断与军警发生局部战斗。

到22日下午6时﹐总同盟罢工发展为第二次武装暴动﹐“建威”﹑“建康”两舰炮击高昌庙兵工厂,在上海华界的闸北、南市发生巷战。

由于武装暴动计划被泄露,各区工人纠察队失去统一指挥,加上北伐军在上海郊区停止前进,导致武装暴动再次失败。

其间工人、学生、市民牺牲、被捕共六七百人。

虽然这次失败了,不过林子轩知道离北伐军攻占上海为期不远了。

在这期间,他接到了国际笔会的信件,国际笔会同意了林子轩提交的建立中国笔会中心的申请,只是需要林子轩前往英国伦敦参加国际笔会的大会。

只要大会表决通过,中国笔会中心就算是正式成立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家风范

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参加国际笔会的年度会议,林子轩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笔会会员,需要在大会上把中国作家这个群体介绍到世界文坛。

国际笔会年度大会五月中旬在伦敦举行,他最迟要在三月底从上海出发。

到时候,会有欧美等国的著名作家与会。

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向西方社会推介中国文化的大好机会,他预备在国际笔会大会期间举办一届中国文化图书展。

在万象书局编译所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量的中国古典名著被翻译成英文版。

还包括一些新文学丛书。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效,和林子轩提出的方案有很大关系。

他要求编译所的翻译们先翻译那些篇幅较短的名著。

比如《聊斋志异》、《菜根谭》和《孙子兵法》等等。

像是《红楼梦》那种长篇巨著放到以后翻译,一本《红楼梦》就够翻译好几年的时间,外国人还不一定看得懂,太不经济了。

来自后世的林子轩讲究的是效率。

篇幅短,价值高,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国人感兴趣,这是翻译的首选。

《聊斋志异》在西方就是奇幻小说。

《菜根谭》讲的是东方人的生存哲学,为人处世之道,读懂这本书,就能了解东方人。

《孙子兵法》不用说,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除了这些。林子轩还提出了简化本的概念,就是把长篇故事进行略写和缩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