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世界现代设计史论文1500字 > 第四章 带装饰的现代设计 装饰艺术运动(第1页)

第四章 带装饰的现代设计 装饰艺术运动(第1页)

位于巴黎雷奥米尔街61~63号的一栋『新艺术』风格建筑。

一、“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

进入1920年代,西方社会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重新站立起来,整个社会的气氛是乐观的。战争的梦魇已经过去,爵士音乐大行其道,妇女开始拥有投票权,消闲旅游日益大众化,体育运动和阳光晒成的古铜色肤色成为新的时尚,摩天大楼、现代化交通系统的发展快得令人目瞪口呆,人们重新对未来充满希望,宣泄着嬉闹、奢华、自由的情绪。机械化时代里,日新月异、价格实惠的家用器具大批量地生产出来,新的技术大大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收音机进入千家万户,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将世界各地的消息迅速传送,使人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加提高了。欧洲各国经济普遍繁荣,美国经济更是高速发展,形成了新的市场,为新的设计和艺术风格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20世纪初期一场重要的设计运动——“装饰艺术”运动(ArtDeco)。

当时,欧美一批艺术家和设计师已经敏锐地认识到新时代的必然性,他们不再回避机械形式,也不拒绝新的材料(比如钢铁、玻璃等)。他们以批判的眼光对之前发生的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产生于法国、影响到西方各国的“新艺术”运动加以反省,认为二者的致命缺陷,在于对现代化和工业化形式、工业化生产方式,以及工业材料的偏颇否定。时代已经不同了,现代化和工业化生产已经无可阻挡。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任务是寻求一种与过去时代不同的设计和装饰语汇,以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生活方式的要求。采用新的装饰构思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和优雅,成为一条新的探索途径。这种认识,普遍存在于法国、英国、美国,以及欧洲其他一些地区部分设计家之中。

“装饰艺术”兴起于1920年代,退潮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是20世纪里延续时间比较长的一次设计运动。其名称出自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装饰和工业艺术展”(theExpositionInternationaledesArtsDécoratifsetIndustrielsModernes)。该展览旨在展示“新艺术”运动之后的新建筑与新装饰风格。该展览的名称,后来就被用于专指一种特别的设计风格和一个特定的设计发展阶段。但是,“装饰艺术”这一术语,其内容并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设计风格。和“新艺术”运动一样,它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从1920年代的色彩鲜艳的所谓“爵士”图案(JazzPatterns),到1930年代的流线型设计式样,从简单的英国化妆品包装到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建筑群,都是属于这场运动的。它们之间虽有共性,但是个性更加强烈,因此,把“装饰艺术”单纯看作一种统一的设计风格显然是不恰当的。

“装饰艺术”运动,影响了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包括纯艺术、装饰艺术、时装、电影、摄影、平面设计、交通工具和工业产品的设计等等,成为一种几乎无处不在的现代风格。

在欧洲,“装饰艺术”运动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奢华消费产品的设计与艺术品的创作上,比如家具、纺织品、金属制品、玻璃器皿、陶瓷、装饰雕塑、绘画、平面设计与海报、首饰设计等等。而当这种风格传入美国后,却很快延伸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火车站、电影院等规模更加宏大的公众性质的项目上,以及汽车、火车、游轮等交通工具,收音机、电话、自动唱机,以及吸尘器、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厨房用具,以及许多大众日常用品的设计中。从纽约开始,逐步波及中西部和西海岸地区,对1920和1930年代的美国设计,包括汽车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舞台设计、电影设计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国际性设计运动,不少欧美国家都参与其中,尤以法国、英国和美国的设计运动较具代表性。它甚至还影响到欧美以外的一些国家,在拉丁美洲、澳大利亚、中国的上海都有过相当大的影响,出现了一批非常精彩的这种风格的建筑物。

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东哥伦比亚大楼,是一栋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建筑。

位于纽约帕克大道上的西格莱姆大楼,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的代表作。

“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承上启下的运动,它既对“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自然装饰、中世纪复古表示反对,也对单调的工业化风格加以批评。因此,虽然在强调装饰上与前两个运动有相似之处,但是从承认工业化的角度来看,已很难说是它们的延续了。然而,又由于强调装饰化,因此与同期开始在德国发动的现代主义也有很大的区别。它是“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之间的一个衔接,双方的特征都兼而有之,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再现。

在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装饰艺术”运动与之前和之后的设计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对于过往的设计运动中片面强调中世纪的、古典主义的、哥特式的传统美,强调自然风格的、有机形式的装饰因素,强调手工艺的美,否定机械化时代特征这些方面,“装饰艺术”运动是持否定态度的;“装饰艺术”运动主张简单几何形式的美、机械化的美,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而设计,因此具有更加积极的时代意义。

另一方面,“装饰艺术”运动虽然与现代主义运动几乎是同时开展的,然而,其产生动机和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却大相径庭。现代主义运动有明确的思想诉求,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是“左”倾的、理想主义的,带有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而“装饰艺术”运动,秉承了以法国为中心的欧美国家长期以来的传统立场: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尽管“装饰艺术”风格的设计成果中也不乏大众化的流行产品,比如批量化生产的钢管家具、汽车等,但其本质仍然是为权贵、为上层社会而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两者在思想意识上的分野,是泾渭分明的。

然而,“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之间又并不完全是矛盾的关系,在形式特征上,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联。虽然,“装饰艺术”运动非常强调装饰效果,但装饰却正是现代主义者反对的主要设计内容之一,他们认为“装饰即是罪恶”。然而,无论是在材料的运用上,还是设计主题的选择上,设计作品的造型特点上,以及设计作品的加工方式上,这两种设计运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美国,现代工业设计与“装饰艺术”运动,就很难截然划分开来。比如美国设计家雷蒙德·罗维1937年为纽约世界博览会设计的“工业设计师办公室”,就很难说是单纯的现代主义风格,还是“装饰艺术”风格;法国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在1920年代中期设计的家具,也是两种风格兼有的。

“装饰艺术”运动将传统设计的精华,用来赞颂全新的机械化的摩登时代。由于很容易与各国的地方风格及民族传统装饰动机结合起来,因此,“装饰艺术”风格很快就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几乎统治了从纽约到上海等大都市的天际线。它对手工技艺和机械生产同样重视,不仅有高端的纯艺术作品,也有价格实惠的新产品。“装饰艺术”风格再现了现代社会的多样性,满足了人们追求欢愉、逃离现实的需求。“装饰艺术”运动的设计师们,并不执着于某种纯粹而同一的风格,而是善于从不同的文化源头不拘一格地兼收并蓄,他们从传统的欧洲风格、从现代的前卫艺术、从俄国芭蕾舞舞台和服装设计中强烈的色彩和炫目的异国情调中寻求灵感,打造一种机械时代的都市形象。这些设计师勇敢地从地理距离上、时间上、文化上做了大跨度的搜寻,将许多东亚和非洲的造型和材料都用在他们自己的设计中。20世纪初年考古方面的重大发现更是燃起了他们对于古埃及和中南美洲的浪漫遐想。

这些因素,都使得“装饰艺术”风格显得特别优雅浪漫、性感迷人,同时,也被批评为“俗丽”“骄奢”。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欧洲的繁荣奢华,也迫使“装饰艺术”运动消亡。但这场运动的装饰特点,在时装、首饰、化妆用品、高级酒具等方面,一直得以保持。而在1980年代,当现代主义的单调、枯燥受到批评的时候,“装饰艺术”的装饰特点则重新焕发出活力,在后现代主义风格中再次受到重视。

『新艺术』风格家具——法国设计师路易斯·莫卓列里设计的一对扶手椅。

直接受到古埃及出土文物装饰动机影响的1920年代女性时装。

二、影响“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重要因素

(一)古代埃及装饰风格的影响

埃及对于艺术家和设计师而言,拥有一种特别的魅力。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探险家霍华德·卡特(HowardCarter,1874—1939)发现了一个从未为人所知的古代帝王墓——图坦卡蒙陵墓(Tutankhamun)。大量的出土文物,展示出一个绚丽的古典艺术世界,震动了欧洲的设计师们。从墓葬出土的战车、家具、木乃伊棺木,尤其是金首饰和那副无与伦比的法老的金面具,采用简单明快的从自然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并加以变形,使用金属色系和黑白色彩系列,达到高度装饰的效果,给了设计师们强而有力的启示。这些距当时已有3300年的古物,引起公众对于古埃及所有一切的巨大兴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