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西安春节庙会 > 第七天21号(第1页)

第七天21号(第1页)

几天下来,我俩一直有个担心,就是会不会大年三十这天满街放假没吃没喝的问题,要是这样可怎么办?

所以芳有了个主意:不如去洒金桥回民街转转,人家不过春节,我们可以在那边逛一天,然后晚上再去南广场看大唐不夜城。

有意多休息,算着十点半左右能到的功夫,两个人才兴冲冲地跑出来,坐路公交车从井上村出发经过十三站,在玉祥门下车后往回走几步就到了没河没桥的洒金桥路口。

玉祥门是年建的,明城墙在这里没有门。西安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所以当年刘镇华带着镇嵩军包围西安的时候先打城东、炸掉南门(永宁门)箭楼,却都未能破城。

于是玩了手声东击西,从地下挖通道到城墙根下,炸塌了西边一段城墙。

但因为守军反扑有力,加上冯玉祥援兵及时来到,镇嵩军不得不败退撤出陕西。

两年后这段城墙被修复并为方便市民出入改成了五孔城门,起名为玉祥门。

西羊市到北院门在观光大潮中已经比较商业化,而洒金桥、广济街这部分相对来说相对市井一些。

刘明柿子糊塌、刘志斌甑糕、马三酸汤水饺,我们吃过去、看过去,两个京城人就像大傻子一样乐呵呵地。细想想,其实我们以前见过这些场面。

那些庙会、集市,结果都被以市容文明和卫生健康的名义挤压得没了生存空间,不知多少年过去,我们再看到这一切时反而成了傻子,就像以前从来不曾见识过一般,觉得陌生而有趣。

逛这种小吃是有点学问的。首先应该像芳那样做好功课,从网上查阅资料,看别人写的攻略、评价,知道哪些摊位有特色或好吃。

比如刘明柿子糊塌(元个)是现场油炸的,需要时间功夫,你必须耐心排队,这个着急也没用。

其次很多知名的手艺人其实每天做的量非常有限,比如刘志斌的甑(念“净”,古代日用盛器的一种)糕,他每天就做一锅,稍晚一步没有了,只能遗憾。

还有,许多名店不要赶饭点去,那时候正是人多,进退两难会耽误了其它机会。不如稍早点或迟后些,人不多可以比较从容品尝。

比如马三酸汤水饺,人家就一种牛肉韭黄的馅,十二点前后正是最忙,要等位。人挨人地,后面的站在你身边也不方便慢慢吃,失去了心情。

原本美好的想法成了填饱肚子,那就没意思了。你知道的名店别人未必不知道,所以错峰前往更适合旅游者。

本地人早知道规律,什么时间游客多需要避开他们很清楚,基本不必担心他们和游客抢位子的情况。

当然,你也会发现为了尽最大可能招揽客流,有些实力强的名店会在每条街上都开个分店。

比如“老白家羊肉泡馍”在庙后、西羊市、洒金桥、化觉巷、广济街、大皮院都有分号,其实分号与总店之间口味上只存在微妙的差别,一般游客匆忙间很难区分的,纠结是不是本家倒显得多余。

这个是本地人才关心的事情,并非深度游的游客时间有限,都挤到本家去没有必要。

游览者重要的是看和听,与其花时间排队,不如听听餐厅里服务大姐“让让,乡亲,让让咧!”的大嗓门,让自己目瞪口呆片刻。

这些原味的风格至今让人回想起来记忆犹新,胜过忍饥挨饿地排队、等位子,我是觉得这样的场景更有趣!

在西安就要品尝西安本地的小吃、饭食,像馕饼、烤鱿鱼、羊肉串这类非西安的东西,纵然有诱惑力,那是给本地人改善用的,游客就不必在上面花费时间和金钱了。

所以,目标要明确,要有主次和轻重缓急。我在“军军绿豆馅饼”那里排了半小时,我觉得很值得。

人家做

块饼十二个人流水线手工协作,可不是弄块面皮往里面塞点馅那么简单!

我带着芳从洒金桥进去,一路向南走。巷子越来越狭窄,烟火气也越发盛了。

我们路过了清真寺西寺,原来回民街不止一个清真寺,小皮院那边有北寺,学习巷有个中寺,化觉巷应该是东寺,规模上说是最大的,另外大皮巷、大学习巷、庙后街也都有清真寺,只是规模较小。

遗憾的是不知是不是去的时间不对?我两次去都没见西寺开门,又因为路线与化觉巷的东寺错过,没能进去参观。

很感兴趣回族是如何将宗教与中原文明之间结合的,这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知道中国穆教以逊派为主,而且在穆圣去世后不到二十年(唐高宗时期)就通过海路由阿拉伯商人和士兵带进广州和泉州。

但它的传播路径后来却以西部为盛,而非最先进入的东部,原因我想大约是西域各族的接受和东南沿海屡屡禁海所致,这点是需要今后注意了解、核实的。

还有个不解的地方,是穆教传来正值黑衣大食建国,此前西域地区都是佛教兴盛,如何被穆教取代的?

这恐怕不仅仅是穆教兵力强大的问题,而且其中应该有各民族当时社会、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原因,需要仔细考察。

历史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只有考察、研究了当地社会发展的轨迹,才能明了其必然结果,也才能形成准确的历史认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