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他告诉杨冲,从今天起,万亩灵田再次恢复正常灌溉。
在他离去闭关的这段时间,这万亩灵田的灌溉工作,都是由三川会接手代劳。
走的完全是正规合理的途径,明面上,都没有经过阚越、潘会长这一层,直接由李知事出面就完全解决了。
唯一的代价,不过就是将来灵田产出收获之后,将这些服务以灵田产出折价抵给三川会就是。
也因为有这项服务,庄田主的活动变得更加自由,不需要被长时间“禁锢”在三川塬,有许多庄田主因此都会每隔三四年离开一段时间,去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
所以,孟周的这种做法,并没有任何可疑的地方,这在当下的三川塬,是很正常的做法。
交代完事情,见两人就要离去,孟周忽然心中一动,唤住了两人。
“等一下。”
杨冲柳盈二人停下脚步,有些疑惑的看向孟周:“前辈?”
孟周问:“你俩对将来可有什么长远打算?”
见两人还有些懵懂,孟周补充道:“你们总不会在三川塬种一辈子地吧?”
两人听明白了孟周的意思,柳盈看向杨冲,杨冲迟疑了一下,才道:
“前辈,说真心话,自我二人随您在此种田的这些年,是我们最梦寐以求的生活。
有您替我们遮风挡雨,不需要理会外界纷扰。
修行上也能得您指点,修为精进。
要是可以,我们当然愿意这样的好日子永远如此。”
听到这些,孟周面色如常,甚至已经提前预判到了杨冲即将的转折。
“可随着晋入筑基以后,曾经的那点阅历和经验便显得越发不足。
所以,我俩也确实有过想法。
等到实力更进一步,有了基本的自保之力后,便打算离开三川塬一段时间,去青玄域各处游历一番。”
说出心中想法的杨冲,心中还是有些忐忑。
孟周却理解般轻轻点头,两人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
事实上,这才是正常筑基的成长节奏。
即便是个天才,也是需要经常外出游历走动的。
如孟周这样的情况,只要一个安稳合适的环境,用十年不到的时间,就从一个新晋筑基成为新晋结丹,这才是不正常的。
孟周见杨冲有些忐忑,道:
“不要紧张,我也没有限制你俩的意思,我就是想了解清楚些,好提前有所安排。”
听了这话,夫妻二人都明显松了一口气。
二人自觉受了庄前辈极多恩惠,要是庄前辈对他们另有安排,或者就是不希望他们离开,他们也不好擅作抉择。
“能有个具体点的时间计划么?”孟周问。
明白庄前辈的态度,杨冲二人便也坦然了许多,杨冲仔细想了想,道:
“真要考虑这事,至少得等我俩全部晋入筑基中期以后了吧。”
外出游历的目的是为了增广见闻,在实际的历练中感悟大道、践行大道。
而不是放着好日不过,单纯想去外面吃苦找虐。
所以,行动计划至少得等两人在筑基层次扎稳脚跟,拥有足够的保命手段以后。
所以,筑基初期是不需要考虑这事的,便是晋入中期以后,也还要综合评估自省之后才能决定。
而听了杨冲这话,孟周也是轻轻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