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宅院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李氏笑起来一脸褶子:“厉害,我的儿子当然厉害,我总相信,我的儿子定会考取到状元,有人头落地那一天。”

任青云走进去装模做样咳嗽几声,聂坤瞧了,魂都快吓没了。这任青云的身份聂坤自然是知道的,看他登门造访,聂坤背后都浸出冷汗。

李氏见有来者,问道:“这位是谁?”聂坤吞吞吐吐,不知如何作答。任青云倒坐了下来:“我是你未来的亲家。”

一听此言,聂坤更是三魂吓走了七魄,额角密密麻麻的汗淌水似的滴下,和金瑶的事情还是瞒着李氏的,这事可要从长计议,暂时不能和李氏讲,叵料这任青云倒寻上门来。

李氏听了,笑得直合不拢嘴:“原来是亲家啊,我说这小王八羔子瞒得我好苦。坤儿,还不给亲家看茶。”嘱咐完却是话匣子都打开了:“我们家虽然贫苦些,不过坤儿却是个实在人,又勤快又老实,绝对不会让亲家闺女受半分委屈。”

任青云只看着聂坤倒茶:“您儿子不仅憨厚老实,胆子还挺大的呢。敢爱敢恨,旁的眼光都不在意,对我家闺女是一心一意。说实话,我看着都手心捏了一把汗。”

“哐当“一声,碗掉在地上,碎成了三四块,李氏被唬了一跳,低头看一眼:“我儿,你怎么在亲家面前毛毛躁躁的,教他如何把闺女交与给你。罢了,你去里面拿些炸土豆给亲家吃。”

任青云跟着道:“去罢,我和你娘还有私话要讲。”

聂坤心中打鼓,十分畏惧任青云说了出来,况且那话是什么意思,聂坤自然知道,只收拾了碎片:“我不去,我在这儿也陪着说说话。”

李氏自然不会给聂坤难看,连忙打圆场道:“你看看,现在就为了亲家公,拂了你娘的意。不过话说回来,你不走也好,咱们三个一齐说说话,若能将亲事定下来,那就再好也没有了。”

任青云暂且不答,只凑到聂坤耳旁轻声道:“你是读书人,明白得很,守得你娘一日,守不了你娘一世。若我真心要讲,你是如何也阻拦不了,何不如放聪明点,金瑶在丽春院也能好过些。”

犹如一把刀从聂坤脖子伸了进去,绞得他五脏六腑奇痛无比。四目相对,只见任青云眼角眉梢都噙着笑意,聂坤打了一个哆嗦,倒走出了门外。还听到李氏笑嘻嘻道:“你瞧多听你话,我倒白养了这么些年。”

聂坤沿着小路,走出门口些许远,蹲着看花看草。一只螳螂立在草尖上,摩擦着触角,聂坤正要捉了去,只见一双穿着大红绣花褶布鞋的脚走了过来,将那螳螂都惊开了。

站了起来,只见是刘巧嘴,含着嘴笑道:“哟,是谁家姑娘的爹上门了不是?我且进去看看。”

聂坤连忙拦住:“进来讨水喝的。”

刘巧嘴撇嘴道:“等那会子到了,我就去和他说,你家女婿曾说你是叫花子,看他恼不恼。”扭着腰自个走了。

聂坤心中憋屈得很,望着天上的云彩渐渐变红,一轮红日往远山里坠落,那一片天犹如有火熊熊燃烧着,炽热无比。

门口踱步好会儿,任青云才走出来。聂坤看了眼屋内笑得花枝招展的娘,又对任青云道:“今日天晚了,任先生就在这儿歇息吧。”

任青云笑道:“真心还是假意,我都不叨扰了。你送我出村子便是了。”

聂坤只闷头闷脑送他走到村口,任青云又道:“聂小子,别怕,我心底里是支持着你和瑶姑娘的。当初我和李春花的亲事也遭到了她爹娘的极力反对,后来还是我咬牙不松嘴,最后私奔,等有了女儿,她爹娘才肯松口。所以我是深深体会到你的心,再者,俗话讲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亲。”

聂坤听得呆住了,没想到和自己想的天差地别,激动得像个孩子似的,紧紧攥着任青云的衣袖:“任先生能理解,真真是再好也没有了。我们也会加紧攒钱,赎她出去的。”

任青云笑着转过身起,温柔的笑意变成了鄙夷的笑意,拂着袖子走了。

聂坤天真地哼起小曲回到家里,李氏还在笑:“我的儿,必然是你爹的阴灵在庇佑你,让你有了这么一桩好姻缘。听亲家说,那个姑娘模样长得标致,身量也好,行事端庄人又温柔贤惠,又会各种女工针线活,竟然还是读过许多书本的。阿弥陀佛,这样才貌双全的姑娘,怎么被你这穷酸书生给遇上了,当真能娶到她,你便是考不到功名也无妨了。”

聂坤垂下脑袋:“娘没当我是儿子了,说出这样的话来了。这件事八字还没一撇,就这样着急了。再说考取功名那是爹以及列祖列宗的遗愿,怎能弃之不顾?”

李氏拍着胸脯:“我一时高兴坏了,哪里还顾得这许多。我一个妇道人家,只知道有个好媳妇能抱孙儿就是大福了。等哪天,你将那个姑娘带来给我见一见?”

聂坤笑道:“一定,一定。”笑着自己回房,看到庭院中那棵桃树结了一树密密麻麻的桃子,一个个红扑扑粉嫩嫩的,娇艳欲滴,聂坤欣喜若狂,总算能给金瑶带去几个鲜甜可口的桃子了。

又想起崔护的诗《题都南城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是聂坤最喜欢的一首诗,喜欢的曾经写了三天三夜。当他把这首诗题在画上,送给金瑶,金瑶曾还问他:“为什么写上这么一首悲凉的诗喜庆的也多了去了。却只看到这一首。”

可金瑶不知,这是聂坤最为喜爱的,聂坤只想要把自己最为喜爱的一切,都送给金瑶,尽管诗里笼罩着淡淡愁意,而聂坤心里却浸着浓浓甜蜜。

☆、王氏

一连好几天,众人都安安稳稳各自过着,可慢慢地,姚徐波的娘王氏又坐不住了。

她十三岁嫁给了姚徐波他爹姚千易,起初两人如胶似漆,恩爱非常,上头婆婆也宠爱有加,过了些年头,王氏肚子也圆了起来。

婆婆看着王氏滚圆的大肚皮,三天三夜都没合过眼睛,每天床上一躺,仿佛孙子就坐在一边和自己玩弄一样。为了这肚里的孩儿,三天两头婆婆就做汤做羹,乌鸡汤银耳莲子羹红枣饼猪肉蹄子流水价似的送过去,明明是一个贫困的家境,被婆婆这一折腾,更加衰败了,除了王氏,其他人吃的都是粗面糙米,而且还在外欠下一大屁股债。

可婆婆还是一点儿也不心疼,每天摸着儿媳妇的肚皮,心心念念都是孩子,一步也不肯离了。那肚皮越来越大,滚圆滚圆的,旁人都说那定是儿子,婆婆也一直这样想的。

等到十月临盆那一天,婆婆叫了好几个积年的稳婆,替儿媳妇接生。她候在门面,丝毫听不见儿媳妇的大叫狂喊声,只聚精会神,预备去听接下来的婴儿啼哭之声,和稳婆抱着婴儿出来,笑着对她讲:“恭喜你,是个大胖小子。”

婆婆还沉浸在她的梦里,现实却已经朝她泼了一盆凉水。尖锐的孩啼之声响起,只见两个稳婆各自抱着一个蜷缩在襁褓的孩子,朝她笑道:“老婆子,恭喜你,是两个女娃娃,生的好讨喜。”

婆婆看也没看一眼,仿佛耳朵已经聋了,什么也听不到。焦急等候一旁的姚千易匆匆忙忙跑进去看王氏,而婆婆已经甩下一切,回到房里关上门扉,躺在床上,想要摒弃这一切。

她想要的只是一个孙子,不是孙女,更不是两个孙女。

从今以后的婆婆,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木头人,每天目弛神游,再也没有喜怒哀乐。王氏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怀孕的时候受到婆婆百般照顾呵护,现下她成了痴呆,王氏如何能安怀?

每日她只和婆婆坐着,有时候给她讲灯谜有时候讲笑话,有的时候抱着两个女儿,放到婆婆膝上,由着孩子逗婆婆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