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台弯那边能在七月份如期出版小说的下册。
鲜鲜文化传来的消息十分喜人,繁体版《四大名捕会京师》上册,起印三万本,加印三万本,现在已经在台弯等地区,卖出了五万多本。而中册起印就是五万本,现在也卖出去四万多本了。
这是武侠名家的水准,可以说,依靠《四大名捕震关东》打下了基础,再出版《四大名捕会京师》就一举将张谭拉进了武侠名家行列。
现在他在港台华人地区的武侠小说爱好者当中,有了诺大的名气,号称是大陆武侠的扛把子。
四大名捕的故事,吸引了许多粉丝,这些粉丝不仅买张谭的书看,还向鲜鲜文化写信,希望转寄给张谭。更有甚者,托人从内地,辗转购买《今古传奇·武侠版》,希望从上面,能多得到一点张谭的消息。
总之,在武侠小说领域,张谭开始崭露头角,俨然与港台名家分庭抗礼,要自成一派。
张谭小说造成的影响,自然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香巷的新雅文化、芥子园出版社,台弯的远流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社,都联系过张谭,想要预定张谭的下一本书。鲜鲜文化现在依靠张谭的两部小说,赚了不少,而且影响力也渐渐扩大,让人红眼了。
尤其是大陆拥有的庞大作家资源,让港台的出版社,看得眼馋。
港台这边出版社的勾搭当中,张谭对新雅文化倒是比较有兴趣,因为新雅文化能够辐射到东南亚大部分的华人地区,尤其是新马泰地区的大批华人书店。鲜鲜文化的渠道,比起新雅文化这种老牌出版社,薄弱了太多。
积极开拓市场,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阅读到,这符合张谭的企图。
除了港台出版社的积极接触,国内出版社,也开始关注到了张谭和他的作品。煳南人民出版社不用说,《四大名捕震关东》卖得超火,又看到《会京师》在港台继续大热,王国华早早就联系了张谭,想拿到出版权。
此外雲南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南亰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国内出版社,也联系到了张谭。
开出的条件还都不错。
比起第一部小说出版时的无人问津,现在他才真正享受到名人的待遇,放在未来的网文时代,他这妥妥的一代大神。
联系过来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张谭却抽不出时间去一一应付,一通电话连着一通电话,都没时间去写作了。
所以张谭决定去找个助理帮他处理出版的事。
……
要找个助理,张谭得跟父母商议一下。
张全顺夫妻两也没什么好办法,他们也不认识跟出界有关联的人,家里的亲戚就没有一个人懂得怎么出版小说的。所以到头来,还是得张谭自己想办法,去找一个对口专业的、且有经验的助理。
找到合适的助理,张谭两眼抓瞎,不过他找不到不代表别人也找不到,直接电话联系王从伦,让王从伦帮他联系。
王从伦很干脆,当场答应下来。
而他选择的方式出乎张谭的意料,不是直接介绍人过来,而是直接安排《今古传奇·武侠版》给张谭来一篇专访,在专访的结尾,顺带发布张谭招一名助理的消息。
对此张谭有点儿无语:“这,在《今古传奇》上面发广告,合适么?”
“没事,不收你的广告费。”王丛林开了一下玩笑,随即说,“我认识一些从事出版的人,不过仔细梳理一遍,没有太合适给你当助理的人。登一个广告,条件你自己安排,方便按照你的需求找更为合适的助理人选。”
王从伦愿意给予方便,张谭没理由不领情,当下就说出了自己的需求。
工作方面:需要应届本科毕业、有一定小说出版工作经验、善于沟通、乐于学习、胆大心细、手脚勤快、服从管理,愿意出差、家住合淝的人优先。
待遇方面:保底工资2500元一个月,每谈成一笔业务,还有提成,外出的差旅费全部报销,详细待遇面谈。
基本上,张谭招的助理,就相当于是个经纪人。
毕竟他眼里,不仅仅盯着出版这一个方面,还有影视改编、漫画改编、游戏改编等很多方面,需要一名精英来帮他处理。
谈完了招聘广告的事,接下来,就是安排《今古传奇·武侠版》的专访了。满足读者对他的好奇,和对他接下来新书的预告。
第103章 射鸟的故事
杂志社安排专访张谭的编辑,还是那位真名徐丹的碧晚枕。
在知道徐丹本人长什么样子之后,张谭对她是再也没有一丝幻想,所以采访时也不再故意耍幽默了,就是很认真的一问一答。
说了说创作四大名捕这个题材的各种想法和架构,说了说从选择写作到出版小说这段过程,也说了说下一本书会写什么。
“四大名捕这个故事还没写完,事实上《震关东》和《会京师》只是给这个故事做了一个铺垫,看完这两部小说,就大概了解了四大名捕的所有基础设定。不过我现在并没有很想接着写,从去年开始,写到今年,都是这一个故事,写得有些腻了,急需换换头脑。”
“那你新书会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