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纳兰容若对李煜的评价 > 浣溪沙别殿遥闻箫鼓奏(第1页)

浣溪沙别殿遥闻箫鼓奏(第1页)

哥哥弘冀猜忌妒恨李煜,李煜虽然很伤心,但还是念着兄弟亲情,对他一如既往。

当弘冀重疾缠身,李煜跑前跑后倾心的照顾,让弘冀深为感动。最终,在临死之前,弘冀对李煜吐露了他为争帝位而毒杀皇叔景遂的惊天秘密,这也是他自己心中不安才得暴病的直接原因。

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仁心善良的李煜,让他对血腥的政治更加厌恶。

可是,不知是传说应验,还是运气使然,帝位终究还是落在了不争不抢、一心隐逸的李煜身上。

公元961年,25岁的李煜继位,成为南唐主。

李煜登基时国势就已经岌岌可危。李煜本来就诗心风流,浪漫多情,南唐政治斗争的残酷更促使他选择逃避政事,一心吟诗弄曲。

不思振兴,不修政事,苟且偷安,耽于欢娱,这是一些史书对他的评价。

这首《浣溪沙》就是他当时奢靡的宫廷生活的真实记录。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词中将宫中生活的惬意奢华展现得淋漓尽致:金炉添香、红锦铺地、佳人美酒、鼓乐声声……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日上三竿,艳阳高照,宫女们还在依次向金炉里添着熏香。香气缭绕中,美人们莲步轻移,踩皱了地上铺着的鲜红的锦缎地毯。

这里一个“添”字说明宴乐还将继续,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

按照宫廷的常规惯例,此刻,李煜本应该在金銮宝殿听着文武百官的汇报,了解民间疾苦,处理政事。或者已经结束早朝,正在批阅奏章;或者思索国事,谋划方略;或者体察民情民怨,考察地方官员……

而事实恰恰相反,李煜只顾着笙歌曼舞、通宵娱乐,直至日上三竿不肯罢宴。什么国家安危,什么民生疾苦,他完全置之度外,根本没有丝毫上朝理政的意思。

毫无疑问,作为皇帝,李煜是极其不称职的。然而,作为词人,他却用这首词为我们描绘出一副极端华美的宫廷生活画卷。

“金炉”,即用价值高昂的金属制作而成的非常精美的熏香炉,一般为贵族所有,黎民百姓则无力购买。

“香兽”,一种匀和香料作成兽形的炭,为皇宫豪门所用。

“红锦地衣”,精致奢华的红色地毯。

这些东西无一不证明他身份地位的高贵。

《十国春秋》、《词苑丛谈》中谈到李煜,“常于宫中制销金红罗幕壁,而以白金钉、玳瑁抻之,又以绿钿刷隔眼中,障以朱绡,植梅于其外”,“李后主宫中,未尝点烛,每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