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处于发育阶段的幼崽的忘性极大,说是金鱼脑都不为过,有时候前一天发生过的事,睡一觉起来就不记得了。
但也许是因为出世第一口顺畅的呼吸闻到的就是乔安娜的气味,在长辈和姐妹们都因为一只花豹的靠近而本能地感到危险时,新生小野犬中排名最末的老幺第一时间从花豹的味道中嗅出了熟悉的气息。
许多与之相关的记忆卷土重来,虽然画面断断续续不甚明晰,但从心底涌起的亲近感不会骗人。它认出来了,眼前是它曾经最喜欢的那位花豹教母!
它激动不已,毫不犹豫上前迎接阔别已久的教母。
相比起反应迅速的小野犬,乔安娜都有些自愧不如了。
正如成年野犬们没及时认出她的原因,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想要互相辨别身份,困难并不小。野犬们之前可以准确把她和其他花豹区分开,是因为她和它们生活了一阵,身上沾染了不少野犬的味道。这回她出去一趟回来,身上的味道散得差不多了,野犬们乍一闻,只能判断出她是一只花豹。
她也没法单凭气味区分出每只野犬,不过,除了味道之外,野犬们身上还有另一些标志性的参照物。
比如说,皮毛。
野犬的皮毛主要由黑白黄三色构成,每种色块或大或小,与其他色块不规则地糅合在一起。这种设计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也有其巧妙之处:每只野犬,都有着一身自己专属的、独一无二的皮毛。
乔安娜跟野犬们共同生活了小半个旱季,自然发现了这种规律,多加留意之后,差不多能通过斑纹辨认出每只野犬。
而眼前这只小野犬,从外表上来看实属陌生。
这倒不能怪她记性不好——她早先离开时,小野犬们还都长着一身灰黑的绒毛呢。
很多食肉动物的幼崽在刚出生的时候都长着黑色或灰色的纯色绒毛,这是纯天然的保护色,当幼崽一动不动地躲在草丛或者岩石缝隙里时,一眼看过去就像一块石头,不容易被天敌发现。野犬的幼崽也不例外。
随着幼崽长大,伪装会逐步褪去,就跟艾玛身上褪得只剩脖子后面一小簇的浅灰鬃毛和辛巴腿上肚子上淡化到看不清的斑点一样,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是每天都看着,变化不会特别明显;可乔安娜这段时间正好出门了,在她眼里,小野犬们就像是被施了魔法的灰姑娘,眨眼之间从头到脚变了个样。
乔安娜回忆了一下,一个月之前,两个月大的小野犬们身上的绒毛尚处于将褪未褪的阶段,全身上下只有白色的斑块明显显现出来,其他地方还是灰蒙蒙的一团。
短短一个月后的如今,小野犬们彻底长开了,圆滚滚的身子拉长,体态明显向成年野犬靠拢,隐藏在绒毛下的斑斓皮毛也彻底显露出来。
拿她跟前这只小家伙举例,小家伙身上以黑色为主基调,辅以浅棕和沙黄,白色则显得有些少,除了尾巴和两条前腿上墨点般的几小点,就只剩一边腰侧有一块。
说来也巧,那片白色斑块形状有些特殊,瘦长的一条,有凸起有凹陷。仔细看看,有几分像是……一只正跃在空中的大猫?
乔安娜被自己的想象力逗乐了,温柔地低下头,用鼻尖碰了碰小家伙的眉心。
另一边,一半是因为幼崽的熟稔表现,一半是出于对乔安娜的观察,成年野犬们终于也认出了乔安娜。
它们眼里的警惕和戒备淡化,冰雪消融,尾巴也缓缓摇了起来。
对待敌人时,野犬们往往冷厉风行不留情面;但面对同伴,它们又会展现出过人的友爱和温情。由野犬女王带头,野犬们纷纷围了过来,对乔安娜致以最诚恳的歉意和最热切的问候。
与猫科动物惯用磨蹭和舔舐表达亲密不同,犬科动物显然是‘爱你就抱抱你’的身体力行的典型,即使用两条后腿完全站不稳,也不妨碍它们抬起前爪,带着全身心的热情(和重量)扑向乔安娜。
野犬们都是二三十公斤的小个头,但三四只野犬加起来的重量依然不可小觑。乔安娜被动接受了几个‘爱的抱抱’,被冲力撞得险些站不稳,赶忙退后两步,抬起一只爪子把正要扑上来的一只野犬按回去,礼貌地谢绝好意。
野犬们也不在意,雀跃地摇着尾巴,绕着她转圈。
过了一阵,它们才慢慢冷静下来,陆续回到阴凉处,趴下休息。
最后,原地只留下最小的小野犬、野犬女王和乔安娜。
野犬女王伸着脑袋在乔安娜身上嗅来嗅去,不时看看乔安娜身后,看看脚边的幼崽,又看看乔安娜,暗示意味明确:你的幼崽呢?
确切来说,这个‘幼崽’指的是丹。
乔安娜又是无奈又有些好笑,忍不住吐槽了一句:“这么急着要见他?我都要以为他是你亲生的了。”
野犬女王听不懂她说话,仍在频频往她身后张望,神色间除了疑问,额外还多了几分担忧。
乔安娜这时才明白,野犬女王急着打听丹的下落,是想亲眼确认丹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