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城外,曹仁汇合张辽,臧霸二将,领兵六万,在城北十里处安营扎寨。
樊城内的张溪,也开始分发各种守城物资,调配守城兵力,准备坚守樊城。
樊城外,关羽在营寨中,也开始厉兵秣马,准备接战。
至于江陵城的援兵最终还是关羽决定冒险,让廖化回襄阳城领兵镇守,而州泰则带领七千原本的南郡士卒,带上三千降卒,总计一万人,前往救援江陵。
这已经是襄阳在不影响自身安危的情况下,能抽调出来的最大的兵力了。
虽然这么一来,襄阳城内只有三千南郡士卒压阵,降卒倒有一万多人但关羽觉得,只要张溪和他联手在樊城挡住曹军的进攻,襄阳城内的墙头草世家们,也没那么容易就选择倒戈。
那帮世家啊,就是这么一个德行,只要自己这边打好了,说不定他们还会选择“箪食壶浆,以慰王师”呢。
张溪也觉得有道理,但是吧张溪觉得吧,自己有必要好好的提醒一下二爷,可千万别因为水淹七军后就飘了,轻敌冒进。
历史上的二爷,被徐晃击败,你要说没有轻敌的因素,打死张溪都不能信啊。
徐晃带的,可是曹操最后拼凑出来的士卒,还不是精兵,而是临时征召的新兵徐晃带着这些人,硬是一路上平推了二爷设下的重重防线,最后正面击败了二爷,给自己留下了“有周亚夫之风”的威名。
徐晃很强是没错,但也不至于靠着新兵就能正面击败二爷啊,要知道那时候是二爷兵多,徐晃兵少的。
只能是二爷自己的问题,他确实在水淹七军后飘了,轻敌了被徐晃击败后依然恋战不撤,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更何况这次徐晃虽然没来,但来的曹军将领中,可是有张辽的同样是二爷的朋友,但张溪还是觉得,张辽可比徐晃要难对付一点的。
二爷可千万别觉得双方是老朋友,就觉得对方会对你手下留情,也别幻想张辽领兵转战千里,是专门来投降的哈。
张溪给关羽打预防针,得到的是关羽的白眼两颗都不想跟这个家伙计较。
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确实让关羽有点自满,尤其在攻下襄樊后,更是觉得建立了不错的功勋,心里也很高兴。
但有个小子,天天在自己的身边嘀咕,净说一些不顺耳的话。
什么“水淹七军是天时配合,算不上什么大功”啦,什么“这种情况下攻破樊城,就是让张嶷领兵也能干成”啦,什么“襄阳投降只是守将无胆”啦,什么“不能得意,搞不好哪天江东就会背叛偷袭”啦说真的,要不是看在这小子也三十出头的人了,又是自家人,关羽真的想揍这小子一顿出出气。
三天两头冷不丁的就听这小子说些这个,关羽就算想骄傲一下,特么也没有这个心思了。
如果是同辈人这么说,以关羽的傲气,说不定还会有逆反心理,不当一回事。
但张溪关羽一直当他是后辈小子,再加上张溪说这些话的时候都是私下里,公开场合开始非常给自己面子的,闹的关羽也没法对这个小辈有什么意见。
对小辈的一些话语都有意见,那就不是傲气,是小气了二爷还不至于跟小辈计较置气。
虽然依然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自得,但因为张溪总说,闹得二爷内心不自觉的也隐隐有种感觉,这次进兵,固然是自己指挥有方,但运气也是真的好。
所以嘛,面对曹仁带来的六万大军,关羽真没有小看的意思,还是比较认真对待的。
虽然关羽觉得曹仁也就那样,但张辽这个人,关羽是不敢轻视的。
现在还算比较好的消息是,曹仁才是这六万人的主帅,而张辽,只是曹仁的副手。
至于臧霸二爷是真的没有放在眼里,不过是一个泰山贼而已。
但是吧,事情的发展,多少让二爷想要抽一顿某个在樊城固守的小子。
事情的起因呢,是这样的。
曹仁安营扎寨后,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并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先带领张辽和臧霸两个人前往樊城下叫阵。
曹仁知道现在樊城守将是张溪,虽然派人去叫阵野战,但曹仁很清楚,就张溪那个德行,绝对不会轻易出城作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