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领兵的老将廉颇就命令军队巩固城防坚守不出。
其实,这个策略非常明智。秦军远攻而来,如果打持久战定然消耗不起。等秦军的补给出问题的时候,那就是赵军收拾他们的时候了。老将廉颇使出这一招后秦军果然大为头疼。因为他们明白,越拖对自己越不利。
秦军只想速战速决。可廉颇就是不给他们速战速决的机会。
秦国对廉颇的战略很头疼。
没想到,赵国这边的赵孝成王赵丹对廉颇也十分不满。这位军事外行认为,廉颇避而不战,是因为胆小。
赵孝成王既不了解军情也不懂战略,只异想天开地希望廉颇能赶紧把秦军打败,只嫌廉颇的做法胆小,根本不知道廉颇的珍贵。
面对秦军所处的僵局,范雎却知道,秦国要想胜利,首先要除掉廉颇。
苦思冥想之后,范雎想出了一条反间计。
于是,他派人携巨款潜入赵国四处散布谣言,说是秦国最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廉颇好对付,他已经被吓得闭关不出,过不了多久就得向秦军投降。
因为范雎派出的间谍已经用钱买通了赵王身边的侍者,谣言一直传到了赵王的耳朵边上。
赵王本来就对廉颇的坚守策略不欣赏,加上谣言一起,他就起了用赵括换下廉颇的念头。赵括毕竟是赵奢的儿子。老子英雄儿好汉,赵括应该也差不到那儿去。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何许人也呢?
赵奢可是战国时期战功卓著的名将,曾经大败不可一世的秦军,让他们好几年都缓不过劲儿来。
赵王提出这个想法后,蔺相如坚决不同意。
他苦口婆心地劝谏道,“大王,您可千万不能派赵括去换廉颇将军。赵括虽有精通兵法的虚名。实际上是个只会死读兵书的呆子。他没什么带兵的经验,怎么能应付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局呢?”
赵王根本听不进去。
那,这个赵括到底怎么样呢?
要说,也不全是废物。放到现在也能当个什么专家之类的。还能经常参加一些评估之类的活动,红包也不会少拿。可那时候,他亲爹都不看好他。
赵括因为是将门之后,所以从小就学习兵法战策。当他学了不少兵书之后,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有时候,他和父亲赵奢讨论军事,连赵奢也说不过他。可是,赵奢却从来不说赵括有才。赵括的母亲觉得奇怪,就问自己老公,“儿子明明说的一套一套的,把你都说败了,你这个当爹的怎么也不夸奖他一句呢。”
赵奢长叹一声,“领军打仗可是出生入死的大事。赵括说那些来却十分随便,根本不当一回事。赵国要是不用赵括做大将也就罢了,要用了赵括,赵军必然毁在他手里。”
可赵王就是要用赵括这样的人,连蔺相如的话他也不听。
眼看赵括就要领军出发去把廉颇换回来,赵括的母亲实在忍不住了。
她赶紧上书请求赵王千万不要任命赵括为将。
赵王觉得奇怪,当妈的都希望自己儿子有出息,哪有儿子被封了大将,母亲却要求撤销的道理。于是,他就宣赵括的母亲进宫问话。
赵括的母亲一来,赵王就直接问道,“你为什么不愿意赵括当大将?”
赵括的母亲先把赵奢生前对赵括的评价跟赵王讲了,看赵王没什么反应,然后慢慢接着说道,“当初赵奢任大将的时候,家里总是宾朋满座。大王给他的赏赐他都分给手下的将士。大王一旦有令传给赵奢,他就从那一刻起再不过问家事,全心都放在军中。可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赵括呢,自从被任命为大将之后尾巴就翘到了天上。整日里大模大样地往大堂上一坐,煞有介事地接受他人的拜见。以前熟识的军吏都没有谁敢仰视他的。而且,大王赏赐他的金帛他全都带回自己家里收藏起来。然后,天天四处溜达,看有没有什么良田豪宅可买。如果碰见好的就赶紧买下来。大王用赵括可能是觉得他兴许会有他父亲的将才。可惜,他和赵奢根本不是一类人。您可千万别派他出征。”
赵王听得很不耐烦,“我还以为什么大不了的理由。不过就是些小事儿吗。任命谁不任命谁,是军国大事,我自有主张,你就不要多操心了。”
赵括的母亲一看赵王心意已决,叹了口气,恳求道,“大王啊,万一将来赵括犯了什么错误,求您不要拿我们同他一起治罪。”
赵王点点头,把她打发走了。
结果,赵括领兵把廉颇换下以后当真不负秦国“重望”。
他一到军中立刻把原来廉颇的策略全盘推翻,而且还重新任命军官,扶植自己的嫡系势力。然后,他就冒冒失失地下令出兵进攻秦军。
秦国名将白起见赵军肯弃守而攻,心中大喜。他命令军队先假败,然后且战且退,慢慢地把赵军往秦军大本营引。与此同时,他又派出两支精锐队伍悄悄迂回到赵军后方,准备适时切断赵军的退路。
赵括一看秦军被打败,更加不可一世,下令大军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秦军大本营前。秦军退入大营以后也采用了廉颇的策略——坚守不出。赵军全力进攻,可是营防坚固,始终无法攻破。这时,白起派出的那两支精锐队伍开始发动了,他们不但把赵军一分为二,还断了赵军的退路,挡住了赵军的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