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另一辆马车里,春姨娘和林咏书则一脸羡慕的看着林群生,“姨娘,那位林公子是林家家主的嫡子,都要讨好小公子,看样子这位王小公子真的很厉害啊。”
“书儿,恐怕这个妾都不好当,不过总算是你爹爹有帮过他,见面三分熟,到了苏州府,总有机会。林家商会的宴饮,估计,还能见到小公子的。”春姨娘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个宝贝女儿的想法。何况,这个小公子看上去又很稚嫩,估计没见过什么女人,只要稍微撩拨一下,应该不难。
王雨星自然是不知道不远处的马车里那些女儿心思,她是第一次到苏州府来,前生今世都没来过。
她的国内旅行终止于八岁那年,之前的旅行,她妈妈说,她还小,看不懂人文历史景点,都是带她上山下海,草原沙漠的看自然风光,唯独苏杭这样的人文历史丰富的地方没来过。
王子云给她安排的住所是一间大宅子,这是王家在苏州府的宅子湛园,规模虽然不如涟园,也不容小觑。
王雨星住在一个叫绿湖居的院子,水榭花园,整个院子里的小湖和亭台,修葺得极为精致,是湛园的主院。
王家人虽然很少来苏州府,仅仅是王子刚过来巡视的时候偶尔住一下,但是,湛园打理得却是非常的干净舒适。
那个护卫一到苏州府找到李玉山,马上就有人安排整理打扫绿湖居,连床上用品都马上晾晒熏香,务必使一切都是最妥帖的。
李玉山还调来了自己府里最好的管事,厨子,嬷嬷,给小主子用。
到了中午,王家五公子王子云一到,李玉山就更清楚了,这位王家唯一的小姐,那是全家的掌上明珠。
王子云又细细检查一遍给王雨星准备的绿湖居,连护卫的住所,都安排得妥妥贴贴。
王雨星很喜欢绿湖居的园林,看着舒服而清爽。因为院子里有大片湖水,即便是盛夏,也没有特别热。而且,一进主人住的屋子,顿感凉爽。冰盆已经摆在了屋子的四角,很是舒服。
苏州知府杜家的车队被洗劫的消息,是第二天传遍苏州府城的。
可算是大新闻了。之前,附近小镇的小码头血洗失踪案子还没有消息,连知府派去调查的人也有去无回不说,现在是知府的家眷都无法保证。还好,只有财物损失,杜家的女眷倒是没有什么损伤。
但是,流言,还是像风一样刮过苏州府。毕竟,又有谁会相信,杜知府家的女眷,财物全部被洗劫,她们人会完好无缺呢?
任何一个时代,都对女人残忍,尤其是这个时代。
流言自然而然的对杜府大小姐不友好,甚至传出大小姐已经被贼人掠去的消息。
杜锦行听了万分生气,昨天下午,才有管事派的小厮快马来报,说车队遇到洗劫。杜知府倒是没多担心老娘老婆和闺女,令他欲哭无泪的是派了府兵保护的那三十多万两现银。
这笔银子可不是他的,而是太湖里那些人,孝敬给京中贵人的。
他现在多希望是家眷被掠走,而不是银子被洗劫。现在,就算告诉京中贵人,运现银的马车被抢走,恐怕人家会以为,他监守自盗,毕竟,他的家人无恙,只是丢了银子。
他派苏州府的通判赵刚去调查此事,顺便接回家人。
这位通判赵刚,年方二十五,是苏州府最有前途的年轻官员。不但是科举出身,十六岁就中了进士不说,外放回了苏州府,还屡屡被破格提拔,已经是正六品的通判。
江南织造中的苏州织造陈鹏飞,便是这位赵通判的姐夫。
杜锦行在苏州府已经经营了十数年,可谓根基深厚,不过,他在京中却没有太深的根基,全靠银子开路,才好不容易搭上了门路,拜在京中贵人门下。但是,也只是奉上银钱,只求考绩合格,不要挪动。
这位苏州织造陈大人,则是京中直接派下来的,虽然和杜锦行搭上的贵人不是一路,好歹,多个朋友好过多个敌人。
杜锦行看中了赵刚赵大人,年纪轻轻不说,还长得一表人才,据说尚未婚配。
他的女儿杜爱晚,在苏州府也算是第一美女,颇有点才名,又是知府千金,已经十七岁,上门说亲的人可谓,多如过江之鲫。
只不过,杜大小姐心气高,过了及笄之年,一心想选秀进京。
上一次选秀,大小姐的生日差了一个月,要等三年,又传出皇帝年纪大了,并不想继续大选。即便是选秀入宫,也只是选京中大臣的女儿,小选入宫即可。
这就耽误了杜爱晚的青春,她已经十七岁,要尽快说个人家了。
杜大人就想撮合一下赵刚和杜爱晚,毕竟,赵通判已经二十五,家中不要说正妻,连妾室通房都没有一个,和杜知府的女儿,也算合适。
第二天流言传开,到了中午,杜知府的家眷便又府兵保护着,回了苏州府,只不过,赵刚并未同行。杜知府给他的任务是查案,他自然要细细审问,还要追踪那些失踪的马车。
杜爱晚回到知府的府衙,一切收拾妥当,才听说了流言,当即气得一滞。
偏偏越是流言,尤其是沾上女人的流言,很容易扩散,已经在传闻,杜大小姐被贼人掳走后,失了踪。当然,名门贵女,被人掳走,不管是不是真的失真,必然不会是完璧了。
杜爱晚气得赶紧去找母亲和祖母商议,最后决定,马上发帖给苏州府的各府女眷,办一个赏荷宴,宴请苏州府所有官吏和商会的富商女眷,也算是在公众视线里出现一下,表示杜家大小姐安然无恙。
赏荷宴的帖子一发出,果然,效果不错,有关杜家大小姐的流言,就慢慢止住了。而且,杜大小姐今日回苏州府,还在城门口下了马车,换成了软轿,所以,也是有人瞧见的。杜爱晚又命人传播这个消息,总算是遏制了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