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珣在南庑房内批阅奏折,午后安静,只有偶尔的蝉鸣。
黄嬷嬷站在竹帘下往里看了一眼,她走出来,看见李德海一脸难色地挡着一个衣饰华贵的少女,那少女提着食盒,气鼓鼓地看着李德海。
李德海见黄嬷嬷出来,宛如看到了救星,他高声连忙唤道:“黄夫人。”
少女一怔,原本的恼怒藏了起来,对黄嬷嬷笑了一笑。
李德海来到黄嬷嬷跟前,低声道:“黄夫人,你可要救救奴婢。”
黄嬷嬷问道:“怎么了?”
李德海望了一眼站在不远处的少女,对黄嬷嬷说道:“那位是永康郡主,郡主非要给太子殿下送汤,可夫人是知道殿下的脾气的,他从来对这些殷勤不假辞色,一个非要送,一个非不要,奴婢太为难了。”
黄嬷嬷定睛看着陈敏敏,很快明白想起来陈敏敏的身份。
她是魏国公府里的大小姐,是皇后的侄女,被太后看作是掌上明珠的,若不是辈分在这里,她算得上是太后的养女。
黄嬷嬷说道:“郡主便留下提盒,老身一会儿给殿下送进去。”
陈敏敏踌躇了一会儿,她本想进去看看赵珣的,她转念一想,今日是无论如何也进不去了,便对黄嬷嬷露出笑来:“敏敏多谢黄夫人。”
黄嬷嬷收下了陈敏敏的提盒,陈敏敏转身,还在一步三回头。
李德海面色发苦,急得团团转:“黄夫人,你怎么将陈郡主的提盒收下了。”
黄嬷嬷笑道:“郡主也是一番心意。”
黄嬷嬷看着陈敏敏的背影,忽然想起了太后年轻的时候也是这般肆意明艳的。
那时候黄嬷嬷是太后身边的侍女,虽不是太后最亲近的,却也得了她的优待。
之后发生了许多事,黄嬷嬷和魏国公府也再无干系,但在她心底,她一直觉得自己是魏国公府的人。
黄嬷嬷看着李德海,说道:“宫里朝里都在说永康郡主会是太子妃。”
李德海苦笑:“永康郡主做太子妃,身份合适,于局势也合适,只是无论是太子还是皇后,都很不乐意。”
黄嬷嬷点头。
陈敏敏是做太子妃的最合适的人选。
赵珣按理来讲是太子一派,先太子病逝后,他自然而然地成了太子旧党的新选择。
然而他早就和皇后离心离德了,宫变之时,甚至打乱了皇后的计划,自顾自地占住了乾清宫,将太子的头衔堂而皇之地戴到了自己的头上。
在这个紧要关头,皇后抱出了先太子的女儿,说这女儿是小皇孙,要魏国公府和太子党拥护小皇孙。
皇后和新太子决裂在即,可苦了下头人。
太子旧党对小皇孙不抱希望,他们害怕赵珣有朝一日对他们清算,于是更加使劲地要将赵珣绑到魏国公府这条船上。
赵珣这边,他的许多手下要么是魏国公府出身,要么和魏国公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也不希望赵珣和魏国公府决裂。
在这种情况下,新太子和皇后的意愿似乎都不重要了。
陈敏敏做太子妃,这是宫中朝中都乐意看到的结果。
黄嬷嬷拎着提盒,走进了南庑房中。赵珣见黄嬷嬷走进来,他放下了折子,黄嬷嬷将提盒里的甜汤取了出来,说道:“郡主送来了甜汤,这几日热,喝两口消消暑也是极好。”
赵珣听见黄嬷嬷提陈敏敏,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将搁在书案上的瓷碗推开,说道:“我已经吩咐了延福殿的小厨房煮了甜汤,”他顿了一会,“嬷嬷也去吃一碗罢。”
黄嬷嬷来到乾清宫后,几次三番听到赵珣和他身边的李德海提到延福殿里的徽宁公主,她本不想去见赵蘅玉的,渐渐地也生出了好奇。
延福殿离乾清宫极近,赵珣又特意为延福殿置了小厨房,一日三餐都要去延福殿。
这徽宁公主竟与赵珣如此亲密,亲密到让赵珣忘记了幼年时的憎恨。
黄嬷嬷略有走神,赵珣疑惑望着她:“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