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冰眼全集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没有其他学校学生要面对的那个费用问题,不存在打工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保证教学时间,而且学生的就业是得到保证的,不像其他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找工作,所谓“就职活动”的问题,所以单纯的统计数字就表明防大学生的授课时间比其他学校要多出一成。但是由于前面讲过的两个因素,防大的地位已经无法和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这些超一流旧帝国大学相比,基本上相当于一般一流国立大学的水平。入学竞争虽然看上去很激烈,竞争倍率有20多倍,但是相对于每年实际入校的三百多名学生,学校要发出近两千张录取通知书,这是因为大多数考生把报考防卫大学校作为一种保险手段。

相对于其他国立大学是每年1月底报名,2月考试,3月张榜,防卫大学校则是前一年的9月报名,11月初试,12月初试发榜,再对合格者进行复试,最后在2月份国立大学考试之前发榜。这个时间差正好被用来买保险。而且防卫大学校提供了几条便民措施来吸引考生报考,日本大学的考试报名费是很贵的,一般要几百美元,而报考防卫大学校则没有什么考试报名费这一说,连报名表格都不需要花钱买,自己到网上下载PDF文件打印出来就行。报考大学除了报考费之外,还需要去考场的交通费和旅店住宿费,如果冲绳的考生报考北海道大学的话,这笔交通费加上住宿费也要超出1000美元,而防卫大学校的考场设在布满全国各地的自卫队驻屯地和“地方协力本部”(有点像中国的省军区,但它们不管军事,只管自卫队的后勤支援和负责与地方政府间的联络),除了住在海岛上之外,考生肯定能住在家里出发去考场。

除了在考试时提供便利之外,考上以后入学的交通费用都是国家付,因为考生从到校报到的那时开始就已经成为了特别国家公务员。录取通知书上只标明了一条:“坐飞机来校者请不要使用航空公司的积点制度”,因为支付这笔交通费用的是税金,用税金给自己积点已经成为了公务员反*的一个内容,所以防大起码在字面上也要表明自己的态度。

即使是这样,考生如果考上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其他一流国立大学,还是很可能就不去防大了,这就是防大每年会发出4倍于实际入学人数的通知书的原因。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考生,防大的姿态很低,世界各国的军校大概就只有日本的防卫大学校可以毕业只有不在军队效力而没有任何惩罚。但相当于军医大学的防卫医科大学校则明文规定毕业后一定要在自卫队服务9年以上,否则学生得赔出最高额度达6 000万日元(60余万美元)的培养费用,这是因为医科大学的学费昂贵,不这样规定一下同样持用医生执照的防医毕业生到底能有几个人在自卫队效力就很值得怀疑了。

但是时代在变化,日本社会也在变化。没有什么价值观念会永久不变,“不保持战力”到底是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这几年经常在扯皮,而“防卫厅”则已经升格为了“防卫省”,自卫队改名为“自卫军”看来也就是时间的问题,这样军人的社会地位可能会有大幅度提高。

而长期低迷的日本经济再加上这次金融危机的打击,使得就业市场和工资收入形势变得十分严峻,这时候由国家做保证的自卫队的工作和收入就变得很有吸引力了。防卫大学校毕业生毕业以后再经过一年前后的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就成为三尉(少尉),然后只要不出大问题,仅仅是随着大流混,两年以后升二尉(中尉),再过两年以后升一尉(大尉)。从一尉晋升三佐(少佐)需要六年,但从三佐晋升二佐(中佐)只需两年。

如果没有“指挥幕僚学校”(相当于战前的陆军大学校和海军大学校)的学历,二佐就是一般防大毕业生的终点,但是三个月加一次工资,虽然不像将军那样一次加个几万日元,即便是一两千的加,加到退休之前每月也能有47万日元的基本工资。一般来说防大毕业生在45岁左右年收都能超过1000万日元(约合10万多美元)。在现在这种甚至无法看到这次经济危机最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时候,这种安定的高收入就很为人注意了。

可以猜测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防卫大学校和防卫职业在日本被人重新评价的时候也会到来的。

战前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1)

阅读二战中有关日军的文章,特别是日本人写的东西时,在介绍某人时经常能看到在后面打上括号,里面是“陆士 × × 期”或者“海兵 × × 期”的注解,这在其他国家似乎是不多见的。其实这种注解在某种程度上解说了日本陆海军的一种特性。

“陆士”的全名为“陆军士官学校”,“海兵”的全名为“海军兵学校”。这两个名字就有点费解,首先为什么叫“士官学校”呢?中文中“士官”的意思是“军士”,也就是英语里的那个“sergeant”。而日语里的“士官”却是“士兵”的反义词,就是“军官”的意思。Sergeant在日本军制中叫“军曹”。

中文资料里一般把“海军兵学校”翻译成“江田岛海军学校”,这是因为海军兵学校在广岛县的江田岛的缘故。但这种翻译方法有时会给人一个是不是还有其他的什么海军学校的错觉。“兵学校”并不是“培养士兵的学校”,而是学“兵学”的学校。兵学指的是“用兵之学”,就是“军事学”的意思,所以“陆军士官学校”意译成中文就是“陆军军官学校”,而“海军兵学校”就是“海军军事学校”。

日本军队的军事教育体系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光陆军就有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校、陆军幼年学校、陆军宪兵学校、航空士官学校、陆军经理学校等不下十几所,海军也不比陆军少。但实际上认真考察一下,日本军队的教育体系其实是很简单的,下面介绍一下日本军队的军事教育体系。

日本陆军教育的中心是“陆军士官学校”(以下简称“陆士”), 海军教育的中心是“海军兵学校”(以下简称“海兵”),这是日本陆海军培养各自军事主官的唯一学校。说是唯一,是因为几乎所有其他的日本军事学校都只是陆士海兵的补充和延长,要当陆海军军事主官的唯一渠道就是从陆士或海兵毕业。

陆军士官学校的起源是明治元年(1868年)在京都设立的“兵学校”,这个“兵学校”第二年迁到大阪,改名为“大阪兵学寮”,1871年又搬到了东京。1874年明治政府正式制定了《陆军士官学校条例》,在市谷台以兵学寮为基础组建了陆军士官学校。翌年2月首期学生入学,这个时候的学生后来被称作“旧 × 期”。这时候采用的是法国式教育制度,学生被称为“士官生”,来自军队。学制按兵科不同而大有区别,步兵和骑兵是两年,炮兵、工兵一开始为三年,第二年改为四年,到1881年居然改到了五年。因此在晋升为少尉以后还在学校里,也被人称为少尉学生。

1871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以后,日本人把军事学习的对象改到了普鲁士。从1887年开始陆军士官学校正式采用普鲁士方式,一个重大的改变就是废除了士官生制度而代之以“士官候补生”制度,这个制度从1889年开始,那年入学的学生重新从第一期开始计算,在这以前的毕业生就被称为“旧 × 期”。

“士官候补生”制度是普通中学毕业生(日本的旧制中学相当于现在的高中)进校后首先作为一等兵到基层部队当兵,半年后升为上等兵,而陆军幼年学校毕业生则在这个时候直接作为上等兵到部队,三个月后升为伍长,再过三个月晋升军曹后进入学校正式开始学习。按兵科不同学制略有不同,一般在一年半左右毕业。毕业后军衔升为曹长回原部队,一般半年后正式被任命为少尉军官。 。 想看书来

战前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2)

海兵的由来是从1870年明治政府模仿幕府的“长崎海军教习所”在东京筑地开设的“海军操练所”开始,第二年操练所改名为“海军兵学寮”,到1876年改名为“海军兵学校”。1888年搬到了广岛县的江田岛,在东京的海军兵学校原址上办了海军大学校。

陆海军的“兵学寮”几乎同时设立,但海军改名字比陆军晚了两年,这么一来“士官”这个词已经被陆军用了去,只好凑合着用“兵学”这个学究气十足的词了。其实陆军有点怪,除了“陆军士官学校”这个校名之外再也不用“士官”这个词,用“将校”这个词。可是海军除了学校名用不了“士官”以外在其他场合则是大量使用这个词。海军少尉是“士官”,海军大将也是“士官”。

和陆军一样,日本海军在一开始也是采用的法国式教育,但海军的转型比陆军更早,从海军操练所设立开始就从原来的法国式教育转到了英国式。1873年开始英国派出以后来一直做到北美舰队上将司令官的道格拉斯(Douglas,Sir Archibald Lucius)少校为首的34名教官来日本,英国人在日本一呆就是17年,合计69人次,而道格拉斯本人就在日本呆了两年。

日本人办这个海兵学校是很认真的,认真到了什么程度呢?为什么海军兵学校会搬到江田岛区就能够说明问题了。随着经济的逐步繁荣,海军省认为学校办在繁华的东京会引起学生们思想堕落,所以才找了这个当时是鸟都不来做巢的广岛荒岛,迁校之前还和当地豪绅签订了一个名为《江田岛取缔方始末书》的合同,里面规定在江田岛指定范围内不得有“猥艺丑行”,就是说不能开娼馆妓院,以保持教育环境。而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的57年间江田岛还确实是做到了这一点。至于到后来设施被美军接收,飞燕流莺从全日本和全世界各地云集江田岛,繁荣娼盛则是以后的事情了

和陆士不同,海兵的学生没有先到部队的做法,而且进校就是海军一等军曹。学制一开始是三年,从1927年开始延长到四年,然而随着战争的扩大又逐渐减短,最后减到了两年零四个月。毕业后的身份是少尉候补生分配到专门的练习舰队,经过半年左右的远洋航海和训练以后任命为少尉军官。

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是训练艰苦和管理严格的,对学生的要求都相当高。但陆士和海兵则严格得有点出奇,军事院校喜欢给学生的在校成绩排上名次来刺激学生的上进心,像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就曾经以所有功课ALL A的成绩在西点军校首席毕业。日本的陆士和海兵也是这样,不同的是陆士和海兵的毕业成绩基本上能左右毕业生们一辈子。

日本军事院校对毕业生毕业成绩的这种几乎近似于变态的重视来源于明治初期日本军队组建时的实力构成。当时有“长州的陆军,萨摩的海军”这一说法,就是出兵支援朝廷倒幕的两大主要力量长州藩(现在的山口县一带)和萨摩藩(现在的鹿儿岛县一带)在明治年间掌握了陆军和海军。参加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陆军军人全部出身于长州,而海军军人则全是鹿儿岛的。为了打破这种门阀制度,在陆士和海兵实行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方针,目的是不拘一格选人才,消灭地方出身的山头。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后来被列为日本军事失败原因之一的军队人事僵化,论资排辈,学历至上这个缺点。

战前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3)

陆士毕业生只有成绩在前面20%的才有报考陆军大学校的资格,也就是说位置在下面80%的毕业生不管他们今后的表现如何,一般也就只能停留在中佐上,极少数幸运儿能够升上大佐,而将军除了战死以后的“特进”晋衔以外,则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军就更加变本加厉了。

陆士的毕业名次是不公布的,只有陆军省人事局和参本总务部才知道。当然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自己大概在什么位置,但除了拿到天皇御赐怀表的前五名之外,其他人对自己到底是第几名并不确切知道,所以陆军可以利用这一点作弊,像挑起事变的石原莞尔就先后在陆士和陆大两次被学校人为拉下名次,所以日本陆军有不少位像挑起卢沟桥事变,最后在英帕尔战役中一败涂地的牟田口廉中将那样到了战后大家都奇怪这种人怎么爬上了将军的位置。但评论起日本海军将军时除了这人是用非所长或者所长已经落后于时代之外,对其作为将军的素质本身提出疑问的还不多,这是因为日本海军的这种名次排定更加严格,更加透明,一般在名次上作不了弊,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更加僵化了。

海军首先从海兵的入学考试成绩开始发榜公布。海兵的每个学生都随时随地知道自己的名次变动。日本海军有个叫做hammock number的东西,也就是吊床号。海兵学生是一个分队睡一个大房间,谁睡在什么位置全有规定,根据名次来。其实海兵不睡吊床睡的是床铺,但是根据海军习惯,还是称hammock number,吊床号。

这个毕业时的吊床号将跟人一辈子,很黄很暴力。要摆脱这个倒霉的吊床号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想办法在海军大学校弄个好成绩提高吊床号,还有就是平时在研究、训练上做点成绩出来立功受奖。但是这两种方法几乎都不可行,首先海大的录取顺序就是根据海兵毕业的吊床号来,只有吊床号在前的考砸了才有吊床号在后面的入学机会,而后一个方法由于平时大家干的都是一样的事情,就是卖力点也看不出来。所以到后来整个日本海军就成了一个先以毕业的“先任”顺序来论资排辈,海兵的校歌也正好叫《同期之樱》(同期のさくら),这个同期里面孰优孰劣就看这个跟你一辈子的吊床号了,特别邪门。

比如1930年伦敦军备会议以后日本海军大裁军,炒了不少大佐级军官的鱿鱼。你要是吊床号在前面呢,先晋升你为少将以后再炒鱿鱼,叫作“名誉晋升”,你要是吊床号靠后呢?对不起,你就只是个大佐。将级军官和佐级军官的退职金可差老鼻子了,这也算公平合理,谁让你当年不用功来着?

再比如说偷袭珍珠港时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南云忠一没有进行第三波轰炸从而造成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修船厂和400万吨油料未受损失的问题。如果这些东西全给炸平了,美国就只能后撤3 000公里回加州的圣迭戈去。从那儿出发和小日本战斗就不是那么随心所欲了。所以说让鱼雷战专家南云出任一航舰长官是人事上的失败,这点联合舰队长官山本五十六比谁都清楚,在猜测南云会不会第三次出击的时候,山本说了一句名言:“做贼的时候最害怕,南云肯定能逃赶快逃”。既然知道南云是这号角色,为什么还派南云?没有其他人能当一航舰司令长官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战前日本的军事教育体系(4)

有,就是联合舰队最后的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中将,不过当时是少将。小泽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时候人们感慨:“联合舰队总算找到自己的长官了”,那意思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前三位长官山本五十六、古贺峰一和丰田副武全部不合格。这四个人中就小泽是干舰长出身的,其他人全是搞军政的,指挥舰队全是半吊子,其实不适合当舰队司令。集中航空母舰组成航空舰队这个主意就是小泽治三郎提出来的,但一开始海军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听得进去,后来总算山本要偷袭珍珠港,才采取了这个主意。一航舰的长官本来应该由一直在舰上又长期指挥海军航空兵的小泽来担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