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你心里有数就行。”
苗还没出多大,其实杂草也不是很多,上工的时间也不像农忙的时候那么紧,像是简单这样的,就有些腻味了。
今天刚锄完草,隔两天绕回来,还是刚出地皮那么大点的,重复好几圈都是一样的活,没有什么成就感,她早就没有什么耐心了。
在她这,还真就不如秋收来的爽快。
于是,她干脆的请假了。
这大好的天气,上山放松放松不好吗?
巧了,林东方他们几个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知青们人多,又是下工后才出发,他们出发时,简单已经如鱼得水般在深山里玩了一大圈了。
村里不少老人和不上学的孩子也都在外围,打猪草,挖菜,这都是每天的基本操作。
有那勤快的主妇,会在育苗的小棚子里撒上一些白菜籽,这玩意儿皮实,出苗快,出苗率也高,用不上几天就可以间间(四声),当个蘸酱菜,做个汤,或者移栽出来都是不错的。
但是总体说来,这时候的主菜,那还是野菜。
婆婆丁,曲麻菜,柳蒿芽,荠荠菜,猴腿,蕨菜,小根蒜,大叶芹,水芹菜,广东菜,香椿芽,种类多,分布广,几乎在哪片都能找到不少。
在这点上,知青们就连村里的孩子都要不如了,至少那些野菜,简单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可能跟村民们靠着这野菜救命不同,简单没有这个压力,也就没有村民上心。
比起那些没有什么滋味的野菜,她最喜欢的是那种小根蒜,和葱的口味差不多,刺激味蕾,洗干净蘸酱就能下饭。
哦,还有一种,在农村也是几乎能当主食的,那就是榆钱,掺上一点点玉米面,也不用多,只要能团成团不散就行,上锅蒸,蒸熟了就是香气扑鼻的榆钱窝头。
跟其他的野菜相比,这个是最节省粮食的,在榆钱下来那短短的时间里,村里能见到的榆树,外围能见到的榆树,几乎每天都能迎来不少人,尤其以孩子为主,还是不薅秃誓不罢休的那种。
其实榆钱还有其他的做法,比如榆钱炒鸡蛋,榆钱鸡蛋饼,但是不管哪一种,不是要鸡蛋,就是要面粉,这都是农家金贵的东西,最合适的,也只有省粮的榆钱窝头了。
有些宽裕的人家做这个时,心疼老人孩子的,可能还会掺里点面粉,或者捏上一把白糖,口感自然是会好上不少的。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的穷人家来说,这青黄不接的时候,榆钱窝头能接上溜,那就是好事了,农村孩子也没有那么多说道,有吃的,不饿肚子,就开心。
这些知青,条件好的,其实也就林东方两口子,和凌卫东几个,其他人,虽然各有不同,有人手里捏着点家底,有人是牙缝里攒下来一点,有人是挣一分花一分,但是算起来,也都是赤贫阶级。
这会儿一说上山,自然是找工具,那上山也不能真的就去玩,看见野菜,柴禾啥的,那也是都不能放过。
不光是村民们断粮,知青们也差不多,就是再会算计,那也架不住东西少,能坚持到这时候,那都是不错的了,刘卫民想的最坏的情况,出了正月就得有知情断粮去找村里借粮,能坚持到现在,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最近,经历了双重打击的知青们,也确实是沉淀了不少,就是最嘴碎的王红梅都安静了,每天老老实实的跟着上工,下工了就收拾菜园子,那劲头,让一起生活好几年的苏红她们,都以为她出了什么事。
这一个春天,简单都没怎么上山,这一放风,就有点失控了。
早上出门时天刚刚亮,等她反应过来时,从枝繁叶茂间透出来的阳光看,太阳都已经偏西了,看了看手表,下午两点了。
她自己都有些惊讶,
“这么快?”
今天她玩的是有些意犹未尽的,一路过来都是顺利的很,遇到的猎物不少,大的她收了点,小的野鸡野兔都放跑了不知道几窝了。
实在是空间里的存货还有不少,之前收的还没有机会吃的野鸡野兔,都已经占地为王,繁殖了不知道多少代了,就是那块头不小的野山羊,野牛,马鹿,狍子,都也有不少了,就是熊瞎子也都好几家子了。
就是村民们又惧又怕又惦记的庄稼霍霍能手野猪,那就更不用说了,早就在空间山上安家了,除了野鸡和野兔,是空间里最壮大的家族。
如果她喜欢吃野猪肉,这里面的不说够她吃一辈子,但是十几二十年是足够足够的,可惜她不喜欢吃,这才让它们能一直安稳的活着。
还有之前在西北那边买的耗牛,羔羊,奶羊,当时是为了吃喝方便,结果一直也没想起来,这玩意儿也找了片草地安营扎寨了。
现在她这里面真的是,说好听是全乎,没什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