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起来了——”
洛阳的天,灰蒙蒙地亮着,秋日到了,零零散散地下起了雨丝,如同纺车上的线,络绎不绝。
李宾揉了揉眼睛,房间种的灯火,也在这一瞬间被点燃,鲸鱼脂肪制作的蜡烛,参杂着香料,散发着别样的香味。
“几时了?”李宾伸了下懒腰任由宦官服侍,穿起了衣裳。
“卯时三刻了(5。45),您还得去上书房读书呢!”
宦官亲切的服侍着他,然后又端上热粥,让他一口口地吃食着:“这是立德坊李氏做的粥,还有胡饼,一大早就送过来,掐着点,还热着呢!”
“嗯!”李宾点点头,一边吃着,脑袋还是有些糊涂,听得不太清。
宦官们都习惯了,将睡眼朦胧地卫王,送到了马车,然后行驶在街道上,去往了皇宫。
半道上,李宾终于是醒了,被晃醒的,他抬起车窗帘布,一瞧,只见昔日的东城,如今颇有些热闹。
花旗招展的富家衙内,骑马带狗,好不快活,那些富家娘子,更是穿红戴绿,明艳动人。
街头一下子,似乎就活了过来。
可,这才正巧卯时六刻(6。30),怎么这般的就热闹起来?
唐朝以前,天干纪时法就以子时为一天的开端,但李淳风编撰《麟德历》,将一天的开端定为“子半”,于是时辰的计算相较于唐朝以前,提前了一个小时。
“怎么这般热闹?”李宾打了个哈欠,吃着零嘴,一边轻声问道。
“启禀大王,听闻是小麦熟了,洛阳,河南府的新麦,已经运到了市集,所以热闹的很!”
车夫随口说道。
“那,粟米,还得要半个月吧!”
李宾也不是什么都不懂,对于普通的农时,他还是明白的。
“您说的没错!”车夫恭维道。
一旁护卫的十余骑兵,则面无表情,作为王府的侍卫,他们起那么早,也是习惯了,但还是怨言颇多。
“光是这小麦,洛水上就已经满满当当了,粮价降了许多,日子也好过了。”
“那就好!”
李宾点点头,嘴角带着笑意,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他当然明白,只要普通百星过得还好,那么大唐的根基自然就稳定。
他这个卫王,自然也稳定。
半路上,突然碰到了一个同样大小的马车,后者颇有些恭敬地屈居后方,礼让而行。
瞧着马车的仪仗,以及雕饰,李宾熟悉不能再熟悉,他忍不住笑道:“李黑牛这小子,还是改不了争先的脾气。”
“只是你再怎么先,遇到我这个叔父,还是得让路的,活该气气你!”
说着,马车就那么直当当而去。
“哼!”
李复文看着李宾的马车行进,不由得气呼呼道:“哪有这样当叔父的,竟然还跟侄子抢先。”
再怎么生气,也改不了辈分。
于是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上书房。
从长沙府的岳麓山开始,上书房设置已经超过了八年,成为了皇室子弟至关重要的学堂。
当然,这只是近支皇室才有的待遇,准确来说,只是皇帝的儿子,以及宣王的子嗣,才有这般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