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又道:“皇上,我们还应该清查一下溢地。”
崇祯奇道:“什么是溢地?朕怎么没听说过个词?”
杨嗣昌道:“所谓溢地,就是有些农户偷偷在自己的田地旁边开垦荒地,他们实际上拥有的田亩数比咱们官府统计的更高,对这些人,应该加收一点赋税,这样一来,也可以缓解咱们朝廷的赋税空缺。”
崇祯一听说能搞钱,哪里想得到这个做法是好是坏,当下便大喜:“好,就这样办!对了,你还有第三计,现在也可说来听听了。”
杨嗣昌便道:“第三计就是用人,咱们剿匪不力,其实多是因为督剿的官员全是酒囊饭袋,如果用上得力的人才,流寇早已平复。自洪承畴大人死后,卢象升大人继任七省总督,然而卢大人很快就被迫北上抗虏,这总督一职变得有名无实,理应另派一个能者居之。”
崇祯听了这话,只觉得杨嗣昌真是生平知已,他早就觉得手下的官员全是白痴了,大喜道:“爱卿有何人才可以推荐?速速报来!”
杨嗣昌当即道:“臣思总督一职,专任剿杀,须得饶有胆智,临机应变之才,非见任两广总督熊文灿不可。”
话说这两广总督熊文灿是个什么人呢?其实这个人就是招降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人,本书一直在讲西北的事,很少提及东南。其实在崇祯年间,东南方面也不平静,西洋人多次在海上捣乱,荷兰殖民者联络大海盗刘香,为祸沿海。这时候,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也是一个大海盗,在东南海一带势力最大,他有心投靠朝廷,赶走荷兰殖民者,而负责招抚郑芝龙的,就是这个熊文灿,他因为招抚郑芝龙一事,立下大功,从福建巡抚升任为两广总督,后来又借助郑芝龙的力量平定了大海盗刘香,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因此在朝中声望极盛。从崇祯到文武百官,都认为熊文灿是个有才干的人……
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熊文灿之所以能招抚郑芝龙,原因是郑芝龙本来就想受抚了,两人属于一拍即合。后来剿灭刘香,赶走荷兰人,全是靠着郑芝龙的实力,熊文灿本人根本没出啥力气,一旦离开了郑芝龙,他屁事也干不成。
但是崇祯本就是识人不明之人,杨嗣昌的眼力也不怎么高明,所以两人都以为熊文灿是个人才,当下两人商议已定,决定调来熊文灿担当总督……
数日之后,朱元璋正在监督着手下的官员们组织百姓照料“早土豆”,突然见一探子风风火火跑了过来,手上拿着一份布告纸,递到朱元璋的面前,大声道:“将军,这是咱们的探子从山*西的驿道上劫来的,好像是皇帝发下来的什么诏书,兄弟们不识字,只知道这封诏书十分重要,是用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来的,便在驿卒换马的时候偷来了……请您过目。”
朱元璋随手接过来,翻开来看,这一看,脸色不由得就青了三分。
只见这封诏书是这样写的:“流寇蔓延既久,生民涂炭已极。不集兵会剿,贼不能速除;不多措钱粮,兵不能大举。帑部匮诎,设处无方。廷议改因粮为均输,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筹思再四,万非得已。……今责成所在抚按,大张榜示,备述朝廷为民除残、多方轸恤至意。遍集官吏,严行戒饬,递布乡村,详加劝谕,使远迩尽知,贫富均纳,果能遵行无扰,自然好义乐输,剿功告成,一体叙录。”
看完之后,他不由得长叹了一声道:“朱由检这个倒霉的孩子,他又被什么人给骗了?居然又要加赋税,他这是生怕百姓反得不够多吗?还要再逼反一批良民,给贼人增上几十万兵力。”)
四五四、和官兵做交易
崇祯十年,朝廷开始了征收“剿饷”的行动,大好江山,上亿百姓,又一次在税吏的催逼之下颤栗,崇祯的倒行逆驶已经到了难以挽回的程度,一时之间,良民百姓再度一怒而起,化身为贼。
闯王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老回回马守应、曹操罗汝才等人的实力均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军队的规模又一次扩大,朝廷的十面张网还没张得起来,剿匪的行动还没开始真正的展开,倒先把贼军捧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这时候的陕*西也有大批的百姓从四面八方涌入,潼关、武关两关门前人山人海,无数百姓拖儿带女请求朱军开关,让他们进入陕*西地界入朱军的伙。
这倒也算是巍为奇观了,此时驻守在潼关的头领是一座城和一朵云,驻守在武关的依然是杨洪,这两关的头领都不是王二那种天真烂漫正义感暴棚的人,看到难民狂涌而来,并没有立即开关民们进来,而是担心其中夹有官府的探子,因此一时半刻不敢开关。赶紧写了书信,请朱元璋定夺。
朱元璋大笔一批:“开关!”些许探子根本不放在他的眼里,朝廷要探就让他们探好了,岂有害怕探子而不收下这许多人口的道理?
结果这一开关就不可收拾了,从潼关和武关涌入陕*西的人口只是短短几日就有好几万,而且后面还在不停地跟着来人……由此可见,朝廷在百姓们的心目中已经跌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至于朱元璋本人。则来到了绥德!
绥德可以说是陕北的门户之地,从绥德向东,就是黄河渡口吴堡,这个叫吴堡的渡口,扼秦晋之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是陕*西通向华北的桥头堡。吴堡虽然名字里有一个“堡”字,其实是一个横跨黄河两岸的渡口城市。这里的黄河河面有接近一里宽,两岸都停泊着许多渡船,原本这些渡船每天引渡人客。十分繁忙。此时却根本不敢离岸。
原来吴堡的西岸一半,被许人杰领了一万朱军占着,而吴堡的东岸一半,则被孙承宗派遣了一只晋兵占着。两军隔渡口相望。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气氛之中。
朱元璋带着一群心腹。赶到吴堡,走到江边坐定,许人杰便迎了过来。低声道:“对面的晋兵挡住了百姓们,不让他们渡河来投靠我们,现在那边已经集了数万百姓,哭声震天。”
朱元璋点了点头,向对岸眺望,一里宽的江面并不算远,对面河沿上的官兵表情都能依稀看得清楚,只见对面有许多百姓正在江边徘徊,对着朱军哭泣,而官兵而且长矛和朴刀驱赶他们,不让他们靠近岸边的渡船。
说起来山*西境内的百姓也挺惨的,因为山*西与陕*西之间隔了一条黄河,晋民要想入陕,必须经过渡口,但是渡口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朝廷岂有不派军队驻扎之理?所以他们全都被挡在了对岸,不像河南的百姓那么方便,河南百姓要入陕只需要走到潼关或武关之下哭喊一阵,朱军便放他们进去了,官兵根本就不可能将翻山越岭过去的百姓们全都挡住。
许人杰道:“对面的百姓哭喊声十分凄凉,我军士兵多有相救之心,但是……渡河作战实在太过困难,咱们办不到。”
朱元璋点了点头:“嗯!官兵在对面以逸待劳,只需等我们半渡而击之……”
许人杰问道:“那要怎么办?那些百姓全都放弃么?”
朱元璋摇了摇头,他怎么可能放弃大明朝的子民?于是挥手下令道:“从延安府运钱来,咱们找官兵赎人!”
许人杰大奇:“赎?这……这不可能吧,古往今来,哪有贼人出钱向官兵赎人回来的?只有官兵出钱从贼人那里赎人质的事情吧。何况……这不是浪费钱吗?”
朱元璋突然笑了:“一点都不浪费钱!朝廷倒行逆施,从百姓身上榨取钱财,而我军却仗义疏财,愿意为了百姓花钱消灾,这是一个绝好的提高名声的方法,凭什么不花这笔钱?这笔钱一旦花出去,百姓们就会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他们应该舍了性命跟着谁办事,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许人杰这才明白过来,原来还有这么一说。
旁边的红娘子却不太理解了,她忍不住问道:“这种完全不合情理的要求,官兵应该不会答应吧,他们怎么可能和咱们这些贼人谈交易?我猜官兵见信就会立即撕成碎片!”
朱元璋笑道:“你不了解官……这些家伙一旦碰上捞钱的机会,哪有放它溜走的道理?别管咱们是不是贼,他们是不是官,既然有办法搞到钱,那当然是先搞到再说,反正这些百姓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他们入不入陕,与镇守渡口的军官没有半分关系。”
红娘子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