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出来的正是赵与莒。他向宋慈笑着颔。然后对第三人笑道:“芮弟现在可服气了?”
“服了服了。臣弟回去便拿出五十万贯来。今后每年再出三十万贯。在临安大学中设这法医学科便是。”荣王赵与芮微微露出沮丧之色。然后又好奇地向宋慈道:“只是宋惠父如何得知我不是陛下。而是荣王?”
听得他兄弟之语。宋慈自然明白。原来这兄弟二人竟然打了个赌。看自己是否能认出天子来。最初二人不过是惑人耳目。从近卫中寻出气宇轩昂年龄相近来让他心生猜疑。而荣王赵与芮出现才是真正的考较。只不过宋慈目光如小小地考验。
“臣见过陛下与荣王相片。”宋慈的回答很简单。却让赵与莒哑然失笑。赵与芮则一脸懊恼。他兄弟二人虽是有几分相似。但若是见过他们相片。却不难分辨出来。虽然赵与芮确认自己未曾与宋慈见过面。却挡不住他见过自己的相片。
“我忘了这一茬。结官家赢了五十万贯。当真心有不甘!”赵与芮嚷嚷道:“官家。下回我再出个题目给宋卿。若是他还能检破。我再输与官家五十万贯!”
“那敢情好。朕正要为赵景云奏折之事筹款。你拿出五十万贯。朕自家再筹得五十万贯。起步阶段便可以了。”赵与莒笑道。显然对宋慈是极具信心。
宋慈面无表情地听着这世上最为尊贵的兄弟二人打赌。心中在想什么。却是谁也猜不出来。
招呼宋慈坐下之后。赵与芮与那两个内侍便离开了。赵与莒望着宋慈好一会儿。然后笑道:冤录》是否已经动笔了?”
宋慈微微一愕。他提点刑狱多年。见过太多由于执法官员愚蠢无能而导致的冤假错案生。便是他自家。也不敢保证自己审结的案子便没有一丁半点出路。因此才有一个想法。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教训写下来。留与世人观看。只是到现在还只写了个草稿。离完。也不知道天子从哪得到地风声。他欠了欠身道:“蒙陛下下问。刚完结草稿。”
“朕三个月不见你。便是希望你能早些完成此稿呢。”赵与莒笑道:“此书一出。刑侦法医学的科目便
宋慈刚才听到赵与莒与荣王提到“法医学”这个词。现在又听到赵与莒提起。饶是他心静如水。也忍不住问道:“陛下与荣王打的赌可与这法医法有关?”
“荣王偷懒。其实是刑侦法医学。朕有意在临安大学中专设这一科目。也不招普通士子。专招那些提点刑狱地官员轮番来学习。”赵与莒道:“如今官员查案。多靠经验。若是见识短浅。免不了出现错漏。故此朕有意开此科目。减少冤假错案生——你也别一脸讶然。天下百姓以其膏腴供养朕。朕自然得替他们解倒悬之厄!”
在赵与莒的官制改革计划中。推出新的制度还不够。必须要有充足的辅助措施才行。以此尽可能减轻那些保守官吏的抵触情绪。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推进官员进修制度。那些在任上已经辛劳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官吏。熟悉手中程序。却缺乏科学地理论指引。只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进修。便可以将他们改变成为适合新制度地官员。当然。这也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旧的陋可这种比将他们无情地扫地出门从而招致激烈的对抗要好得多。而这种官员进修地第一步。便是从各级提点刑狱司开始。
这也和他手中人才有关。宋慈这样地既有天赋又有切身经历的人物。实在是难得。所以赵与莒不只一次曾称赞过他的才能。这也使得左近认定。赵与莒将大用宋慈。
“原来如此。官家此举。当真是功德无量!”即使是赵与莒让他不要惊讶。在听明白赵与莒要让天下所有的提点刑狱官都拥有专业知识之后。宋慈仍然忍不住赞叹道:“虽说耗费钱财不少。但惠民无穷!”
“正是。惠民无穷的事情。花钱再多朕也要想法子。”赵与莒点头道。想了想。他拿出一份奏折递给宋慈:“宋卿可看看这个。”
这份奏折便是赵景云的《请于海外开中等学堂奏折》。在这份奏折之中。赵景云不仅仅提到初等学堂地问题。还提到了目前海外领地的一个重要隐患。那就是与大宋本土相比展不平衡。对于海外领地。大宋资源剥夺得多。而实际反馈得却少。在殖民初期。海外领民因为惯性的缘故。不会对此有何太激烈地反弹。可赵景云认为。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移民后裔时。他们对故土地恩情会随着时间与距离而淡化。这种不公平的引他们激烈地反弹。
尽管有过一次惨痛的教训。赵景云的言辞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激烈:“若果如是。只怕大宋海外诸领分崩离析之日。便在百年之后矣。”
“这人好大地胆子……原来是赵景云。难怪。难怪。也只有陛下。方容得这种狂狷人物。也只有这等狂狷人物。才敢如此直言进谏……”看完内容之后。宋慈这才注意到奏章是赵景云写的。不由得暗暗咋舌。
“赵曼卿被朕配到新洲墨子港。也唯有他才有此眼光有此胆略。若是朕囊中多上几十个赵曼卿。天下麻烦……”赵与莒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他原是想说天下麻烦会少许多。可想了想。自嘲地笑了笑道:“天下麻烦只会更多。”
确实如此。他算得上是千古一帝。可便是皇宫之中的人。他也无法保证个个都是忠于职守。何况是远离京城的外地。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赵与莒早就明白难得糊涂的道理。官场上自有其潜规则。水至清则无鱼。只要没有太过伤害百姓。有地事情他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赵景云的性子却是容不得这些事情。故此他每走到一处。便都能惹出风波来。便是被配到了海外。也是如此。
“这种麻烦。早现早好。”宋慈的回答仍然简洁而有力。“卿倒是惜言如金。”赵与莒一笑。然后问道:“赵曼卿所奏之事。卿以为当如何是好?”
宋慈心中飞快地转动起来。他只是一个待职的官员。将来会放在何处还不知道。不过从天子开始透出的口风来看。那临安大学中做个教授是免不了的。这倒不足为奇。如今内阁博雅楼学士。多有在临安大学讲学。按此推断他确实很有可能成为内阁中的刑部大学士或侍学士。若是如此。这海外之事与他的职司几乎毫不相干。问他是何原因?
“天子只是随口问我。还是另有深意?”
饶是宋慈一心实务。面对天子时。还是忍不住要揣测上意。这非他功利之心强。而是常情使然。他若是继续从事提点刑狱。那么到这刑部大学士基本上就是他仕途的终点。了不起过个十年八年地年老之后转任刑部尚书。只负责监督和把关。而不负责具体事务。但如果天子是另有深意。那么就难说了。他今年五十余岁。到得六十余岁时。或许还可以做上一任参知政事——丞相他是不指望了。
虽然心中转过许多念头。可在当时只是一瞬间地事情。天子有问。若是长期不回答却是不好。他抬起眼。平视着赵与莒:“臣以为当行。”
他的回答又只是五个字。表达出来。赵与莒慢慢点了点头。
宋慈此人。是个处置刑狱的高手。换到后世。那就是所谓的神探与官的结合体。在处理政务上。他也颇具眼光。但是用人用其长。特别是在大宋当今情形下。更需要的是他在刑狱方面的才能。
“朕有意请卿就任内阁刑部大学士。不知卿意下如何?”赵与莒问道。
这是正题。听到天子开门见山。宋慈也不矫情。沉声道:“敢不从命!”
“你上任之后……”赵与莒正说话间。忽然一内侍进来。赵与莒停下话。示意那内侍禀报。那内侍道:“魏相公请见。”
“宣他进来。”赵与莒道。
说完之后。赵与莒才转回面对宋慈:“宋卿。你上任后要之事。便是组织人手。编好临安大学中刑狱法医学的教材。你的《洗冤录》可以作为补充材料使用。朕再让商务印书局助你。将此书刊印于
这个命令让宋慈心中一热。读书人无非是立言立功立名。他简在帝心。得任刑部博雅楼大学士。那么立功自是不必说的了。写出《洗冤录》并刊印。那是立言了。而这些全部加起来。便是立名了。
“臣身荷厚恩。敢不效死!”他的回应还是不过十字。
赵与莒暗暗好笑。心中盘想个法子引这宋慈说话。不过当今还有一事要交待。正待说时。魏了翁已经到得门前。
修改加入:继续为新书广告。无论是看还是其它方式看《金手指》的朋友。请支持在下的新书《挽天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