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抗日狂花 作者飘逸 > 第110部分(第1页)

第110部分(第1页)

人员进行谈判,还不是承认汉华的政治地位一样?

既然汉华主动出现,目的当然清楚,哪一个都想控制朝鲜。汉华凌芸这个女皇帝既然是想控制,不是吞并,那就好办,所以他答应前来东北。但国民政府会放行吗?他答应减缓行动,慢慢想办法。

凌芸没有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胡启忠不明白凌芸为什么不着急,可他不能问。

目送胡启忠离开,凌芸按了一下桌上的电铃,腊梅进来,微微躬身:“皇上。”

凌芸瞪她一眼,腊梅吐一下舌头笑着说:“小姐,什么吩咐。”

凌芸说道:“你通知曲大壮和梅新生来见我。”

第157章 太子李垠(一)

初秋季节,关内还是炎热难挡的时候,长春已经开始凉爽宜人了。这是平静的一个夏天,六月份的混乱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平静下来。

国际形势还是如此,每天的报道除了关心世界命运和国家命运的人感兴趣以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那些事离他们太遥远了,就像是听一个遥远的故事。

东北的老百姓,他们不知道大不列颠,也不知道法兰克福,更不知道德意志,所以欧洲战争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只是逐步恢复的那些高等院校学生,他们才关心这些。不过不管是东北工大还是农大,学校的学生他们关心的是中国关内战场。国军今天又丢失哪里,日本人又占领什么地方,他们又哟啊进攻东南亚什么地方。

老百姓关心的是皇上又颁布了什么法令,今年日子是不是比以前强,物价会不会上涨,粮食价格会不会下降?东北土地复耕面积成倍增长,粮食肯定减价。

但距离秋收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汉华帝国皇帝传出圣旨,在滨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建立三大战略粮食储存仓库,保护价收购粮食,用于战争储备,农民不用担心粮食价格降低。

反对凌芸的声音越来越少,现在要是某一个人站在大街上骂皇上,老百姓就能拿砖头砸死你。这样的皇帝上哪找去?原来那个满族皇帝可不敢惹日本人,大米白面都不让吃。可是现在看看,哪家还吃高粱米?今年粮食丰收,一定不卖那么多,让孩子吃个够。

那些城里的人没有土地,但他们有工资。到处是工厂,长春、沈阳、哈尔滨、通化、鞍山、辽阳,都招不上来工人。这不,连鸭绿江那面的朝鲜人都跑过来了。

每天都有山东和河南的人,通过蒙古方面到达汉华境内,那些日本人赶他们都不走。

谁让咱是汉人呢,汉族人就是大度,不计较以前的事。二鬼子虽然更可恨,但如今他们全都老实了。就连那些日本人都尽量在学汉语,再也不因为会日语有什么骄傲的。要是不注意说出一句日语,立即没人再和他说话,国家强大,就是腰杆硬。东北日军全面撤军之后,汉华统治了整个东北地区。

凌芸在给今后做准备,各地工厂如雨后春笋一样建立,几乎包括了各种行业。东北人口本来就少,哪有那么多工人。

人贩子发财了,特别是丹东、盘锦、锦州一带海上,小船不再大鱼,他们都成了偷渡客。在中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向东北运送人口。很多日本军人和特务机关也成为走私的人,那些能来东北的中国人还感激他们。

只要把人送到安东,就会得到一笔赏金。海上有日本巡逻艇看着,所以日本人得到好处最多。

对此楚玉非常不满,要求雪原军打开一条海上通道,起码占领一段海岸也行。可凌芸就是不动,为了弄到人口,每天都要支付大量的钱。

不过也有成绩,雪原军的渗透作战终于有了成效。出任南部集团司令的柴金旺,指挥他的四个师,像蝗虫一样,遍地开花,弄得辽南日军和蒙疆兵团头大如斗,不得已只好固守重点城市。

放弃兴安岭南部地区,建立东乌珠穆到西乌珠穆和赤峰这一条防线,把四个师团兵力部署在这样一条不宽的防线上,就是重兵驻守。修建坚固防御阵地,建立碉堡群和战壕网,这才挡住进攻的雪原军。

可是北部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没有了,日本控制的内蒙已经不多了。凌芸终于不得不建立省一级地方政权,要不实在管不过来。把蒙古地区变成兴安省和辽西省,黑龙江划分成北疆省和滨江省。这样,汉华辖区加上辽宁和吉林共计六个省,地区面积差不多。这样一来,中共交通线更加繁忙,延安大批的领导干部通过交通线进入东北出任汉华地方官员。

一直到九月份的时间之内,汉华政府就是几件简单的事,弄人口,搞建设,加大生产,军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开始大练兵活动。边防军数量不断扩大,地方警备部队不断增加,可汉华正规军数量不断扩大,地方警备部队不断增加,可汉华正规军数量却没有增加。

凌芸刚刚接到袁桐在美国纽约发回的电报,让凌芸尽快解决港口,她将会把第一批物资运回来。

凌芸看看墙上的日历,心里也着急,还有八个月时间,这段时间,凌芸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港口问题,一个是朝鲜问题。

她让人通知曲大壮和梅新生就是这个问题。腊梅刚刚出去,转身就回来,身后跟着曲大壮和梅新生。凌芸笑了:“你们竟然会算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