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读孙子兵法的心得体会 > 第42部分(第1页)

第42部分(第1页)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击它,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敌人的轻燥,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用自己部队的接近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对付奔走疲劳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饱食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

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笔者感悟

孙子阐述了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方法。

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面对士气高昂的敌人,可以想办法,让他们士气低落。面对意志坚定的敌军将帅,可以想办法,让他决心动摇。

两军对垒时都普遍存在一种规律,就是:军队刚投入战斗时,斗志昂扬、土气饱满;只要过一段时间,士气就开始逐渐懈怠,战斗力开始下降;到了最后阶段,士气几乎完全衰竭了,战斗力丧失殆尽。所以善于用兵的将帅,一定要掌握这种规律。在战斗初期,首先要避开敌人来势汹汹的锐气,要想办法消磨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就可以组织有效的进攻了,这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

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总会用自己的治理有方的军阵,来对付敌人军队的杂乱无序。始终让自己军队保持镇静,而想方设法让敌人的军队狂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

用自己部队的接近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对付奔走疲劳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饱食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

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雄壮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孙子说:“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企业发展最忌讳的就是“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企业不能可持续发展。

我们来分析一句大多数企业惯用的口号:“厂兴我荣,厂衰我耻”,大有同生死共存亡之感,乍一听言简意赅而又气吞山河。任找一位员工发问:何以为荣?何以为耻?回答多为俗不可耐的大道理,然而其骨子里的回答定为:荣辱与我何干。漂亮的企业文化和华丽的口号,不过是“金玉之外”,如果再加上“败絮其中”的话,长久反倒成了一件怪事,多年来发生在眼前的中国企业兴衰史,证明了这一点。

对此,我大胆的提出一个口号:“企业是我家,工作是家务”,如果员工把企业视为家,定可奋不顾身;把工作视为家务,定可废寝忘食。

要把企业与个人联系在一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多年来,人们耻谈“利益”(企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鼓励“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老黄牛精神,认为高谈“利益”的人是“自私自利”的人,为社会所不齿,殊不知“利益”就是联系企业与个人的纽带,而且是唯一纽带。

当企业的远景规划和员工的远景规划、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达到最接近时,企业文化才是最成功的文化,这是当今国际企业界总结出来的真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才能把企业视为自己的家,把工作视为自己的家务事,“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口号才不是一句空话。

“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就是这样诞生的。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建立企业文化,这个课题摆在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面前。企业的远景规划应该建立在广泛吸收员工意愿,围绕广大员工的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员工的进步速度相匹配,行之有效的企业发展模式,围绕着这个模式来建立企业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能够使企业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使企业的各个环节连贯顺畅,同时使企业不断发展的管理手段,就是企业管理之道。掌握这些管理流程的就是企业管理人才,掌握企业关键技能的就是技术人才。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人才所掌握的管理经验和技能水平都将得到发展进步。这就是企业的良性发展模式。

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刿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刿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刿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处即《左传》所载“曹刿论战”的故事。

做任何事情,趁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一鼓作气,把进攻的目标攻下,叫做“一鼓而下”。如果事情老干不好,原有的勇气和力量逐渐衰退而尽,就叫“再衰三竭”。

孙子说:“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曹刿深通兵法但不教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通过战争进程中各个环节的变化征兆,来判断战争变化的趋势,所以能够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千百年来为后人传为佳话。

贾诩论战

贾诩论战

建安三年(公元198 年)夏,曹操假天子之命,第二次兴兵*南阳军阀张绣。张绣抵挡不住,便退兵于南阳城内固守。曹操久攻不下,心情焦躁,便亲自骑马围着南阳城转悠了三天,终于发现张绣守城的破绽:东南角城墙的砖石,新旧不一,而且鹿角多遭毁坏。曹操心生一什,传令在城西北堆积柴薪,召集诸将,摆出了集中攻西北方向的架势。实际上他却秘密命令军队准备攻城器具,从东南角突袭入城。

且说张绣见曹操骑马绕城观察三天,又见西北角曹军堆积许多柴薪、甚为奇怪。谋士贾诩笑道:“曹操看了三天,我也看了他三天。他的意思我早已明白了,我们可以将计就计行事,他必败无疑。”

张绣惊异地问道:“此话怎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