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一统天下的什么 > 第3章 朝堂争斗(第1页)

第3章 朝堂争斗(第1页)

贵妃娘娘为了给兄长求情,生生在承华殿外跪了一夜。

就这么的,皇上下旨急召申明义回京述职,算是给了他一个为自己辩白的机会。

今日朝堂之上,孙政及其门下有备而来,揪住申明义的种种失职不放,明里暗里都在指谪其叛国之嫌,否则怎会叫一名小小女子玩弄于股掌之间,当中必有图谋!

申明义也不是吃素的。申家立门百余年,历经六代君王,驰骋沙场为国尽忠。

申明义的祖父申广更是一代名将,位列三公之上,获封“兵马大元帅”美誉,岂容闲杂人等肆意诋毁?

双方人马你来我往,嘴仗打得热火朝天。

直到……

直到林沐濯站出来说话。

“皇上,末将曾与申将军并肩战斗三年,其人刚正不阿浩然正气,对屡犯我朝边境者深恶痛绝,骁勇善战之名往往令敌人闻风丧胆退避三舍。末将斗胆请问,这样的良将,一旦失势到底是敌人的损失还是我朝的损失?”

大殿上那些反对者谁也不愿得罪他,也就无人敢答。

支持者怕皇帝误会他们跟林沐濯结党营私,也不敢答。

孙政只好亲自下场撕逼:“听镇国将军一席话下官深感汗颜。朝中诸位武将多年来为保家国平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下官时时想来都恨自身武艺不精,无法与各位一同阵前厮杀捐躯报国。这当中,尤以镇国将军之威名,申将军之勇武,名扬天下,二位将军不仅深得北苍百姓拥戴,更能震慑敌寇平定战乱,实为社稷之幸也,陛下之幸也!”

这一番长篇大论,乍听上去像是对林沐濯和申明义歌功颂德,但要细品品,全是控诉啊!

凭借着武将的威风,压制我们文官,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当满朝武将就你们俩吗?

谁不是满腔爱国赤诚?谁不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你们现在成气候了,百姓爱戴、敌人惧怕,就不把皇上放眼里了!

功高震主,说的就是你俩这样式儿的!

搞不好你们之间早有勾结,常年戍边跟外族来个里应外合还不是小菜一碟?说你通敌还冤枉你了?

好吧,最后那段话孙政并未明说,但以殿上任何一个的智商都能听出这句弦外之音吧?

皇帝的脸色顿时阴沉的快要下起雨。

林沐濯沉吟片刻,缓缓上前一步,将手中笏板举高至堂前,语声朗朗道:“末将以为,一国之幸在于君王之贤明睿智,朝堂之幸在于远离奸佞宵小。国舅所谓之幸格局未免太窄,岂能因为打赢几场仗就沾沾自喜?岂能因为百姓夸你几句好就得意忘形?镇国将军这份殊荣难道竟肤浅如纸?那不如请皇上收回去,末将当受不起!”

直白了说就是,皇上啊皇上,你看看国舅那小肚鸡肠的样子,不就百姓夸我没夸他吗?至于故意说那些挑拨离间的话吗?您作为一名贤达的皇帝,千万不要被爱搬弄是非的小人愚弄了。您当初赐我镇国将军的头衔,是欣赏我的才干、认可我的功绩,可不是简单地以打胜仗和好名声来评判。如果真那么浅薄的话,便是对我林某人的侮辱了,咱宁可不要!

皇帝的脸色又转回来几分。

申明义见机跪地陈情:“皇上,末将确因私事耽误了军机,罪该万死,请皇上重重处罚!然深思悔过之时,又发现几处诡异。末将带领军士暗探鲁古塔乃一等机密,细作如何拿捏准确等在半路?边关布防图存放之地十分隐秘,末将以项上人头担保,从不曾对外人道,那细作又如何得知?在调查火烧粮仓这件事情时,结果还未公布,细作便已得到消息逃之夭夭,末将快马追击仍未来得及抓到活口,以致线索中断,百口莫辩。”

“皇上!申将军有过,但请念及其以往功劳从轻发落吧!”

“皇上!此次事件明显有人密谋已久,且能算无遗策天衣无缝,要说没有军中暗桩提供消息焉能如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