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从世说新语看魏晋风度 > 第十章 山河永逝(第1页)

第十章 山河永逝(第1页)

江山万里

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凄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袁彦伯即袁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年家贫,但才华突出,写得一手好诗文。

袁宏初为豫州刺史谢尚发现。当时谢驻于军事重镇牛渚(今安徽马鞍山采石镇),秋夜泛江,风清月朗,万籁俱寂,忽听吟诗声,如金玉,甚有情致,便遣人询问,知是袁宏朗读新作《咏史诗》,乃相邀会于舟上,聊至天色渐白,袁宏已为谢尚的参军了。

谢尚对袁宏有知遇之恩,但袁宏最快乐的时光,却是在桓温幕中工作的日子。

那时候,袁宏掌管文书,深受桓大司马的信赖与好评。桓温多行军旅,征战四方,这种激荡的生活为袁宏所喜爱。

北伐中原时,袁宏曾于马上为文,落地而成,一时被传为佳话。

袁宏后为吏部郎,终于东阳太守任上。袁宏有可能是东晋一代最全面的文人,似乎只有孙盛可与之相比:首先,他是一名文学家;在追随桓温的岁月,著有名篇《北征赋》《东征赋》等诗赋三百篇。

其次,他是个不错的传记作家,著有《竹林名士传》,以夏侯玄、何晏、王弼为正始名士,以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为竹林名士,以裴楷、乐广、王衍、庾顗、王承、阮瞻、卫玠、谢鲲为中朝名士。

以上划分影响甚深。

此外,他还写有《三国名臣颂》,其中有此警句:“詹荒夫百姓不能自牧,故立君以治之;明君不能独治,则为臣以佐之。”对于三国时代的群星,他的评价是:“莘莘众贤,千载一遇!”

第三,他是个出色的历史学家,撰有《后汉纪》,与范晔的《后汉书》并称东汉两大史书。

最后,他还是位玄学家,写有《周易谱》,主张儒道互补的玄学思想,强调儒家名教应去伪存真。他反对“越”自然,而主张“顺”自然。

在当时,袁宏就被公认为一代文宗了。

事情也来了。

袁宏曾作《东征赋》,在赋的最后列出了永嘉之乱后渡江南下的诸名士的名字,但唯独没有桓温的父亲桓彝。

袁宏的同事伏滔提醒袁宏:“老兄,我们现在都在桓大司马帐下工作,你写赋赞美过江诸人,为什么单单不提其父?这样不太好吧!”

袁宏笑而不答。

桓温知道此事后,郁闷了好几天。一个午后,他玩了一个小计策,叫了几个部下去郊游,里面当然有袁宏。

东晋郊野,杂花生树,大家围坐一起,在暖阳下饮酒唱歌,惬意非常。

渐至黄昏,大家返城,于路上,桓温悄悄叫人把袁宏拉过来,与他坐同一辆车,趁着酒劲问袁宏:“听说你写了篇东西……”

袁宏:“《东征赋》。”

桓温:“对,《东征赋》,里面谈到很多渡江名士,但为何唯独不提我父亲的名字?”

袁宏:“谈论伯父,我不敢擅言啊。”

桓温:“如果非要说的话,你想用什么词语形容我父亲?”

袁宏的原话是:“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已盖过对其他人的评价了。

桓温听后拉着袁宏的手,潸然泪下。

大司马的父亲桓彝,一代贤良,东晋初年,死于苏峻之乱。

袁宏既负文名,才思又敏,谢安曾一试。谢安为扬州刺史,袁宏出任东阳太守,临别之时,群贤皆至,谢安一手拉着袁宏,一手从侍从那里取来一把扇子,以作临别之物。

袁宏打开扇子,轻摇了两下,说:“谢公执政,当发扬仁风,安抚百姓,使他们有平安愉快的生活。”

离开谢尚参军一职后,袁宏一度在建康小住,随即调任安南将军谢奉的书记官,时间应在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年)夏天。

那大约是一个微风徐吹的黄昏,袁宏离开建康赴任,京城的朋友为他饯行。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落日途中的送别总是伤感的,朋友们把袁宏送至濑乡古道,也就是今天南京附近的江浦,于一处蔓草萋萋的亭驿旁,大家拱手道别。

袁宏望着眼前的茫茫江山,心有所思:人活于世,生命苦短,金戈铁马,一世枭雄,自然能纵横一时,只是这江山万里,时间太过匆忙,千年后又去何处寻找英雄足迹?那就做个写作者吧,不遗箭镞而留文字于后世。

袁宏记得当初桓温命自己写《北征赋》,作成后,展示与众人看,众人都称赞不已。

当时,桓温幕府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即王导之孙王珣在座,说了句:“我觉得似乎还少一句,若以‘写’字结尾为韵,那便更好了。”袁宏当时挥笔而就:“感不绝于余心,溯流风而独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